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鹏飞 《华中建筑》2008,26(11):100-10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是松花江流域重要城市,紧邻松花江干流,素有江城之称,其水系结构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哈尔滨城市水域景观生态格局具有寒地滨水城市的共同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该文从整合城市形态与自然环境、保护多样化生态格局及构建水系生态绿楔三个层面入手,研究哈尔滨城市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及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寒地城市水域景观规划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力  刘畅 《室内设计》2014,(1):86-90
针对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山地空间“平原化”建设现象,选取延安南部新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格局下城市空间构成模式的思路.在对区域山脉、水体、淤地坝等生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山地城市空间的适应性营建需求,提出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保护的分析方法、保护策略和利用措施,以此尝试构建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山地生态格局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构成模式,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向山地空间拓展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机场二通道地处市区西北部,通道两侧河湖湿地众多,有较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其湿地生态带规划区域位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六大绿楔之一——府河绿楔范围之内。府河绿楔生态示范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第一批林业生态建设PPP试点项目,本文以机场二通道湿地生态带景观工程为例,详细阐述其规范方案和建设情况,探讨湿地生态带规划与建设的要素及其处理方式,从而对本土特色的重要通道周边湿地片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沿江空间是城市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较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亟需对沿江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和管控。既有研究中,对我国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仍存在边界不清晰、管控要素不全面、管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武汉为对象,首先通过最小阻力模型划定武汉市沿江空间范围,基于格局与过程原理对沿江空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继而利用CA模型模拟武汉市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城市增长情况,在考虑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兼顾的前提下,试图构建“分区管控—动态反馈—政策保障”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后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皖江城市带上的一颗明珠,江南集中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通过梳理集中区现状生态要素构成,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集中区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对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基于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根据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勾勒出江南集中区的"图底"关系,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余凤生  万聪  张勇 《园林》2016,(9):38-42
正生态绿楔是指由城市外围由宽逐渐变窄像楔子一样楔入城市的大型生态用地。其可以比较集中地将城郊生态资源导入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绿楔除了生态作用外,还被用于隔离城市内部各个组团或隔离主城与新城,防止城市"摊大饼"。位于城市边缘的生态绿楔规划区内存在着丰富的山体、水系、湿地、林地、农田、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这些资源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城市绿色发展要求生  相似文献   

8.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程进 《城市规划》2005,29(9):i0001-i0002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EI),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来定义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形态。宏观尺度上,首先建立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而形成区域EI,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在中观尺度上,通过对EI元素的控制,完善城市EI,并作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地段设计,将区域EI的生态服务功能导引入城市肌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人地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关系和格局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娜  张年国  王阳  钱振水 《城市规划》2016,(Z1):116-120
从对"三生空间"的概念解析入手,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的保护困境和原因分析,提出创新规划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和注重规划实施3个方面的规划对策。并以沈阳市西北绿楔为例,从生态格局控制、生产空间发展、生活空间建设等方面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要点,提出实施生态格局控制、发展绿色经济、控制建设容量、生态项目策划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实现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甸区是武汉市的远城区,与武汉市中心城区相连,东部地区已列入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武汉新区的建设范围。近年来,蔡甸政府为突破城乡阻隔,发展区域经济融入武汉经济繁荣建设圈,及时承接主城区经济产业转移和项目布局,实施了“建立新城型城区,发展区域经济,繁荣蔡甸经济发展”的战略。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开展并加快了新全路、同心路、独山路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建设。为筹措建设资金,蔡甸政府以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全国重点镇军山镇建设的良好契机与国家开发银行紧密合作,并在开发银行开发性融资理念的指导下,突…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成为国家战略之一,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也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德阳市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为例,对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由来、重要意义及构建策略进行了系统阐释和解析,以期能对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7,(9)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开山毁林、填河填湖、侵占湿地、围海造地等现象突出。城市生态空间总量不足,气候调节、污染净化、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加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保护,合理布局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城市结构性绿地,构建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加强城市绿地与区域内各类生态空间的衔接,将自  相似文献   

14.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市的城乡规划在城市发展战略选择、城市空问拓辰和城市重点地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对城市战略发展的意义在于,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提出相应的总体空间对策.奠定了武汉市的空间格局;对重点地区开发,城乡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体现的较为明显,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的是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目标下武汉绿色空间管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的城市绿色空间由大片开敞的"江、湖、林、田"等自然环境空间组成,具有"绿环+绿楔+绿廊"的空间结构。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研究"低碳城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护间的战略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武汉市绿色空间系统的现存问题,提出在"低碳"目标下,制订专项城市绿色空间保护规划并保证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途径,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对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增补,厘清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格局优化、干扰分析、预案研究等空间规划途径.首先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特点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原则,而后又针对4种研究方法列举了一些案例研究及目前我国研究的动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空间格局的四次重要调整,都与国家战略目标休戚相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产业和人口过度集聚、气候变化加剧、信息化引发的生产变革是我国空间格局优化必须直面的安全挑战。作为指导国家城镇格局优化的“国家空间规划论”,也从强调生态优先向关注安全问题拓展。为更好地实现经济安全,通过构建“四力”(PSVC)经济潜力评价模型识别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成为国家构建经济“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更好地保障生态安全,笔者在精准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资源的基础上,将全国国土空间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并对城镇化重点地区进行差异化的引导。气候变化将给城镇化重点地区带来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因此应采取差异化的城镇建设模式和适应性的安全韧性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探讨城市生态底线的科学内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技术,通过对水文、地质灾害、生物、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模拟和分析,判别维护上述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构建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是界定最低安全标准下的景观格局。并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刚性框架,模拟北京城镇扩张格局。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发展格局,用尽可能少的土地,维护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发展消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球表层形成的空间格局,心距是城市生态版图的主要度量指标,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变化会影响到城市的生态效率、生态质量、生态安全、生态公平.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生态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概括,城市生态版图边界是动态的,超越城市行政边界.比较义乌和南充两个城市的生态版图,获得义乌生态效率比南充低、义乌城市生态质量好转而南充恶化、义乌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义乌城市发展模式加剧区域生态公平失衡等结论.基于生态版图理论的城市发展策略包括土地、空间、人口、生态补偿等4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武汉水资源丰富,素有"江城"与"百湖之市"的雅称,湖泊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在世界上极为少见。长江、汉水纵横交汇经过武汉市,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空间格局,武汉市特殊的城市构架,形成了山水交融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本文对可查的珍贵的武汉市城市历史图片进行了整理,总结了武汉市城市江湖格局与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以期为日后的武汉市城市江湖格局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