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少见的畸形,本症是指输尿管绕向下腔静脉的后侧面,实际病因是由于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故有人称之为输尿管前下腔静脉。发病率为约1/1500,男多于女3~4倍。本文报告2例。1病例报告例1:男,50岁,右腰胀痛15年,超声检查(VS)示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排泄性尿路造影见右肾及右输尿管上1/3扩张,于L3弯向头侧再向中线横行。术中发现输尿管环绕下腔静脉之后,横断输尿管移至下腔静脉前行端一端吻合。术后症状消失。例2:女,20岁,间断肉眼血尿伴尿频、腰痛半年。尿路造影、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中见右输尿…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诊断(附4例报告)房世保王绍华王振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我们发现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3岁。发现右肾结石并积水1年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IVP):右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  相似文献   

3.
1979~1992年我科诊治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27岁,因右侧腰部胀痛2年入院,IVU显示:右肾中度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呈鱼钩状.右输尿管插管和腔静脉插管造影:L_(3,4)水平输尿管位于腔静脉后.手术证实腔静脉后输尿管且伴输尿管狭窄,切除狭窄段输尿管,行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本院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性,35岁,因感右腰部疼痛不适于1983年3月5日收住院。查体:右肾区有叩击痛。B超示:右肾盂及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积水。IVU示:右肾及右输尿管中上段积水,右输尿管呈“S”型改变。诊断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中探查:右输尿管于第四腰椎水平移形于下腔静脉后,自腔静脉与主动脉间穿出。游离出右侧输尿管,并截去约5cm,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恢复良好,随诊至今,肾功能良好。例2,男性40岁,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积水。于1999年5月27日收住我科。查体:右肾区无…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性输尿管位置异常,1980~2000年,我院共收治下腔静脉后输尿管9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52岁,以右侧腰酸痛为主。2例在基层医院发现右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尿素氮和肌酐正常,1例单位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积水,其余8例住院后行B超检查提示右肾不同程度的积水。9例患者均行IVP,6例见右肾盂、输尿管上段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右输尿管明显向中线移位,其中2例输尿管上段有结石(L2~3处);2例IVP只见右肾显影延迟,右肾积水…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先天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少见疾病。其发病率为 1∶15 0 0 〔1〕。以往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 ,主要依靠静脉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近年来 ,B超在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B超发现原因不明的肾盂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的病例 ,进行仔细探查 ,作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提示性诊断 5例 ,并经静脉肾盂造影和 /或逆行肾盂造影、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及手术证实。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宁波二院2例 ,内蒙医学院一附院 3例 )患者 ,…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泌尿外科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现对我院收治的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中位年龄35岁。临床症状以右腰部酸胀钝痛为主的6例,有典型右肾绞痛发作症状的1例,体检中发现右肾积水的1例。其中2例有肉眼血尿,1例伴有肾盂结石。B超示:右肾中重度积水、右输尿管扩张7例;右肾轻度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1例。静脉肾盂造影(IVU)示:右输尿管上段扩张6例,输尿管上段呈反J“”…  相似文献   

8.
正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型。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型患者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右腰腹胀痛不适3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右肾区叩击痛(±),尿常规隐血(+),红细胞6μL-1。B超检查显示右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静脉肾盂造影可见右上输尿管向正中移位。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  相似文献   

9.
赵光涛  郑国有  田静岩 《吉林医学》2008,29(19):1640-1640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IVU及CT等检查5例术前均诊断明确,均经手术矫正复位。随访12个月-9年,临床症状消失,肾脏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腔静脉后输尿管是泌尿外科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术前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吻合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8~53岁,平均37.2岁。临床表现为泌尿系症状,无特异性。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4例行输尿管CT检查,1例采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术前均获明确诊断。手术方法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随访10个月~5年,临床症状消失,吻合口无狭窄,肾脏积水减轻。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输尿管发育畸形,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CT检查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较为准确可靠,手术方法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4月-2012年5月对笔者所在医院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经KUB+IVU(静脉肾盂造影)及右输尿管逆行造影和(或)CT检查明确诊断。治疗行切除受压输尿管2~3cm,下腔静脉前无张力吻合。随访6~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积水明显改善,无明显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KUB+IVU和右输尿管逆行造影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后吻合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经腹直肌旁切口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我院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经腹直肌旁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体检B超偶然发现右肾输尿管上段不明原因的积水改变,经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RP)诊断,均以经旁腹直肌切口为入路。结果手术均成功,无漏尿,术后3~6个月复查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3例患者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腹直肌旁切口是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理想入路。B超可以及时发现右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并排除后腹膜肿块,RP可以很好的显示全段输尿管的走行,当发现其上段过于靠近椎体中线,即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410008)张向阳,齐范,申鹏飞,蒋先镇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下腔静脉先天性畸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而引起的上尿路梗阻症状,我院自1985~1994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14.
卓栋  李亚伟 《安徽医学》2014,(8):1040-1042
目的探讨经腹腔和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行经腹腹腔镜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经腹膜后腹腔镜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均于扩张输尿管上段离断输尿管,移至腔静脉腹侧端端吻合,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105~180 min)。无下腔静脉、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损伤。术后无漏尿发生。6个月后复查示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显著减轻,肾功能良好。结论经腹膜后路径损伤小,操作简便直接。对于可能有下腔静脉后段输尿管粘连的病例建议选择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将成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643000)黄雪琴胡顺洪李家泉刘跃江刘平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亦称环绕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我院自1996年3月以来采用手术矫治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组共5例。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属临床少见病种之一,它是由于下腔静脉发育异常而导致输尿管异常走行,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先天性疾病。自1893年Hochstetter报告第1例至今,国内外文献仅报告200多例,其中多数为术中偶然发现,少部分为尸检证实,只有部分病例术前确诊。日前我院收治1例病人,经输尿管、下腔静脉插管联合造影确诊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并行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为30岁男性,主诉右腰部发作性绞痛1月余,查体右肾区有叩痛,尿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腹部平片未见异常,IVP示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有右腰胀痛,2例因体检发现右肾积水或伴结石就诊。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均行输尿管离断复位整形术。随访6个月-1年,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明显狭窄。结论不明原因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积水需考虑本病可能,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诊断方法,输尿管离断复位整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畸形,多是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导致输尿管位置及走行改变,使输尿管排尿不畅或梗阻,引起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临床上较少见.  相似文献   

19.
当输尿管绕向下腔静脉的背后,再从前方走出和正常输尿管一样走向,下行到达膀胱时,称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它是下腔静脉在胎生的发育过程中的异常而形成的泌尿科的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我国高日梅氏等在1955年首例报告以来,至今仅有8例报告.  相似文献   

20.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畸形 ,多是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 ,导致输尿管位置及走行改变 ,使输尿管排尿不畅或梗阻 ,引起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临床上较少见。我院从 1987年至今收治 11例 ,症状及影像学诊断明确 ,全部经手术治疗 ,70 %病例随访 2~ 5年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性占 10例 ,女性占 1例。年龄在 2 0~4 0岁之间 ,其中 ,30~ 4 0岁 9例 ,2 0~ 30岁 2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肾区疼痛。B超检查见肾盂积水及上输尿管扩张。X线静脉肾盂造影显示 :肾盂及上输尿管扩张 ,输尿管呈“S”样走行 ,并重叠在L3 - 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