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克拉玛依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春季、秋季大沙鼠染蚤率及其体外寄生蚤的种类和蚤指数,为本地区鼠疫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大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进行采集,捕获后单只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鉴定鼠种,捡蚤并分类鉴定,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地区春季大沙鼠染蚤率为100%,平均蚤指数为28.49;秋季大沙鼠染蚤率为93%,平均蚤指数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P0.01)(t=7.355,P0.01);大沙鼠鼠体梳检寄生蚤5属9种,臀突客蚤Xenopsylla minax占78.92%;结论克拉玛依地区春季大沙鼠染蚤率和体蚤指数高于秋季,臀突客蚤为优势种。加强春季鼠体寄生蚤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和蚤类的种属组成、密度以及季节消长等,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情进行监测,并将捕获的鼠类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捡体外寄生物。结果在调查期间共布放有效板夹7 919夹次,捕获鼠类302只,隶属3科8属11种,鼠密度为3.8%;从捕获鼠体表采集蚤601只,隶属4科9属14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41.4%,总蚤指数为2.4。结论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野外工作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密切关注油田野外作业区的鼠、蚤变化情况,对早发现与控制鼠疫疫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周边野外区鼠、蚤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鼠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使用板夹夹夜法和弓形夹夹捕法相结合对口岸野外区鼠情进行调查,并利用微量血凝法检测F1抗体及抗原。结果经过1年的监测,在口岸野外区共捕获鼠形动物279只,经过鉴定隶属2目4科6属8种。弓形夹捕获率为10.1%.捕获优势种为大沙鼠。板夹捕获率为1.8%,捕获优势种依次为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和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分离鼠体表寄生蚤1539匹,优势种为臀突客蚤。血清学检测大沙鼠血清114份,检出F1阳性血清10份,阳性感染率为8.8%。结论对口岸野外区应重点加强在鼠、蚤活动高峰期对大沙鼠密度、染蚤情况及鼠疫血清学等方面的调查。由于子午沙鼠、红尾沙鼠等宿主动物经常参与大沙鼠鼠疫流行.因此也不能放松对这类宿主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其毛道口岸鼠、蚤染疫的基本情况,为该口岸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2005.9.19-2005.9.30采用24 h夹日法,调查野鼠密度,利用五米夹线法调查夜间活动鼠数量;连续在室内布夹48-72 h/次法调查家栖鼠数量;对所有捕获鼠进行检蚤;对所有捕获鼠、蚤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捕获活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共捕获鼠类艾鼬类39只,隶属2科6属,艾鼬1种。获蚤172匹,隶属4科5属。对所获鼠、蚤进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口岸鼠、蚤及染疫的基本情况,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密度较低,口岸地区发生鼠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大理州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2008-2010年大理州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捕获的啮齿动物隶属2目3科7属15种.其中家鼠鼠疫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鼠疫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啮齿动物检蚤隶属1目4科9属9种,其中黄胸鼠、褐家鼠体表均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体表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体表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17 649份,媒介检菌7549份,鼠血清检验7391份,均为阴性.结论 大理州家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较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的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动物间鼠疫相关信息,及早发现鼠疫疫情。[方法]对2000~2009年吕梁市所属临县、兴县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野外累计布鼠夹20 800夹次,捕鼠1 491只,平均鼠密度为7.17%;捕获的野鼠中,子午沙鼠占59.02%,长尾仓鼠占30.99%,大仓鼠占8.12%,其他鼠类占1.88%。室内布鼠夹7 490夹次,捕鼠1 344只,平均密度为17.94%;捕获的家鼠中,小家鼠占90.92%,褐家鼠占7.81%,大仓鼠占1.19%,子午沙鼠占0.07%。合计调查活体子午沙鼠2 351只,鼠体染蚤率为38.66%,平均蚤指数为4.62。合计探鼠洞1 850个,发现染蚤洞干53个,洞干染蚤率为2.86%,蚤指数为0.92。合计挖鼠巢141个,鼠巢染蚤率为37.59%,蚤指数为1.91。2000~2009年合计检测各种鼠血清11 483份,间接血凝试验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鼠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鼠血清间接血凝试验F1抗体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野鼠密度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病变组织压印培养的方法;蚤类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培养的方法.结果 2002-2006年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15.93%,长爪沙鼠平均密度11.02只/hm2,鼠体染蚤率平均34.17%,鼠体蚤指数平均0.85;以2005年和2006年的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为高.5年中共捕获野鼠4633只,隶属于4科6属8种.5年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剖检鼠类3523只,检出鼠疫菌57株;鼠体寄生蚤共收集2393匹,集组培养380组,检菌11株.结论 该疫源地在鼠类种群构成方面,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小毛足鼠为常见种,灰仓鼠和黄鼠为稀有种;动物间鼠疫的暴发与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呈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周期性禁牧生态工程,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动物间鼠疫暴发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青藏铁路建设以来青海省境内沿线鼠疫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科学评估这一地区鼠疫流行动态,探讨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思路。方法监测点按照《青藏铁路鼠疫防治技术方案》和《青藏铁路鼠疫防控工作方案》实施监测工作,铁路沿线的国家级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汇总分析2001-2008年青藏铁路沿线青海省境内的鼠疫监测资料。结果2001-2008年监测面积达224190km^2,收集可检啮齿动物材料5822份、媒介材料2617份、动物血清4966份。分离到鼠疫菌93株,监测到阳性血清249份。结论近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动物间鼠疫流行活跃且呈上升趋势。青藏铁路沿线的乌兰县、天峻县是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怎样预防鼠疫沿青藏铁路线远距离传播,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中蒙口岸多年鼠疫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以便进一步监控疫情和应对鼠疫突发卫生事件。〔方法〕按照动物鼠疫监测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开展监测。〔结果〕在早已证实的长爪沙鼠疫源地(二连口岸地区),1984~2003年有8个年份判定疫鼠27只,疫蚤32组74匹,该地区鼠间鼠疫每隔3~4年有1次流行,每次流行都可在鼠、蚤体内检到鼠疫菌。连续3年从蒙古国进口的旱獭皮采样监测1431份,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15份,最高滴度达1:10240。2003年对该口岸地区发生的动物鼠疫病流行进行了疫情处理。〔结论〕在一些处于鼠疫疫源地的口岸,系统的、长期的开展鼠疫监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张家口市蚤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对河北省鼠疫防治所保存的1950~2004年的蚤标本及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共发现蚤6科28属52种。结论基本掌握了张家口市蚤的种类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趋势.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8年每个年度均发生青海田鼠鼠疫流行;鼠平均密度312.41只/ha;青海田鼠体染蚤率42.57%.蚤指数0.88.青海田鼠巢蚤指数55.89;发现染疫动物6种,包括青海田鼠、牧犬、沙狐、家猫、藏系绵羊和长尾仓鼠,其中活体青海田鼠检菌率0.32%,自毙青海田鼠检菌率22.99%;血清学阳检率6.70%.发现蚤类4科11属19种,其中染疫媒介3种,蚤类检菌率0.054%,包括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镇江市病媒生物密度、季节消长及种群构成,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和《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鼠、蝇、蚊和蟑螂的密度监测,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结果 2009-2013年,镇江市鼠密度平均为0.43%,捕获褐家鼠、黄胸鼠等6种鼠类,黄胸鼠为优势种,占40.79%;蚊密度平均为6.35只/(灯·h),捕获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5种蚊虫,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6.62%;蝇密度平均为5.04只/笼,捕获家蝇、丝光绿蝇等15种蝇,家蝇为优势种群,占51.14%;蟑螂平均密度为2.87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7.43%,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9.45%。结论从5年监测资料来看,镇江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综合各种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病媒生物。  相似文献   

16.
Plague seroprevalence was estimated in populations of pumas and bobcat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High levels of exposure in plague-endemic regions indicate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ecology and pathobiology of plague in nondomestic felid hos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se species in disease persistence and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不同区域开展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本底调查工作,了解郑州市鼠疫疫情态势,指导防治实践。方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鼠笼和鼠夹法,血清学监测采用鼠疫间接血凝实验。结果郑州市的鼠种构成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其中以褐家鼠密度为最高;农村住宅区域鼠密度高于城市;鼠疫宿主动物血清的鼠疫菌F1抗体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目前郑州市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鼠疫宿主动物活动频繁,提示我们注意防范鼠疫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06-2010年若尔盖县鼠疫监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与完善四川省鼠疫监测数据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若尔盖县开展监测工作,采用SPSS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检验,从检测结果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地鼠疫现况及未来可能性。结果若尔盖县鼠疫监测动物以旱獭、高原鼠兔和牧犬为主,媒介以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和同鬃蚤为主,旱獭是鼠疫菌主要宿主,2006、2007、2010年旱獭密度分别为0.58、1.68、0.09只/ha,平均密度0.12只/ha,3年旱獭平均染蚤率为43.85%,平均蚤指数为2.70,所获标本进行的细菌学检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向血球凝集试验(RIHA)得到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5年监测结果表明若尔盖县鼠疫疫情发生可能性较小,但是应该综合考虑调查路线、鼠疫监测工作的间断性及监测人员专业性与稳定性因素,以及与若尔盖县临近的疫区现况,通过进一步改善监测工作细节,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我省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平均鼠密度为0.47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2.09%。结论达乌尔黄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