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于中国已经放开对进口化妆品的限制,国际化妆品巨头正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目前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化妆品品牌为雅芳,紧随其后的为全球化妆品业巨头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而国内化妆品生产只有通过中外合资,推出中低档产品才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曾立平 《经理人》2006,(12):110-111
在厨卫业巨头纷纷寻求国际化突围的关键时刻,华帝怎么办?海尔、格力等国内大家电巨头围追堵截,西门子、阿里斯顿等十几家外资品牌虎视眈眈,中国厨卫市场狼烟四起。到国际市场去分一杯羹,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8月14日,当国内炊具业老大苏泊尔61%的股权被法国小家电巨头SEB收购的消息传出,不少人惊愕之余,又发出这样的疑问:对厨卫电器行  相似文献   

3.
陈小桂 《决策与信息》2011,(10):179-180
我国的休闲服装品牌种类繁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服装品牌的大量涌入,如世界四大服装零售商巨头,美国的Gap、德国的C&A、瑞士的H&M、西班牙的Zara,如今已经有三大巨头进驻中国市场了。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压力;中国体闲服装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进而创立名牌,本文以班尼路公司为例说明中国休闲服装企业必须建立一条属于自己、符合国情的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了亚冠联赛冠军。在笑傲足坛的同时,恒大也将这份豪情带进了商场,充分享受着足球营销带来的红利。"规模+品牌"战略:从广州恒大到中国恒大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说:"恒大在发展战略上首先定位为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一是品牌。没有规模就不可能做大,没有品牌就不可能做强。"恒大从一个广东本土品牌,迅速跻身全国地产巨头之列,足球营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9月以来引发广泛争议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在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的一声令下后,终以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宣告失败。一个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果汁行业的龙头老大,一个是风靡全球的国际饮料生产巨头,最终在走过了196天的恋爱期后面临分手。此局一定,有人欢喜,有人愁。到底中国的"民族品牌"路在何方,成为了我们要一直探索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永东 《经理人》2008,(4):34-34
最近中外合资企业频频分手形成趋势。4月,法国轮胎巨头米其林公司(下简称米其林)与国内著名轮胎企业双钱集团(下简称双钱)的合资项目将到期,双钱力图收回租借七年的“回力”品牌,米其林品牌轮胎也正降价进入中国中低端市场,直接挑战“回力”,预示这对老伙伴对抗战已拉开。  相似文献   

7.
<正>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华润雪花已凸显出品牌硬伤与迷失。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时下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然而,在飙车狂进、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华润雪花是一路风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4,(8):130-131
商业巨头和小商贩之间有共同点吗?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几乎没有相同之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的大小已经不再重要.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为五点:策略、故事、优势、诚信和速度。该书作者惠特尼.凯斯以全球性的视角为商业领域带来了普遍通用的营销方法。传统的营销技巧加上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抓住手边的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9.
李倩倩 《经营管理者》2013,(28):351-351
文章主要对比了现在世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手机的广告文案分析和要点,在这个讲究品牌的时代,每个品牌有着自身广告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相同品牌不同产品的广告都要有着自身的广告语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会涌现一两个在世界上位居前十名的世界级品牌。”这是澳大利亚销售业务咨询事务所负责人珍妮弗·戈登的预言。曾几何时.中国的企业家们将此预言牢记于心,似乎中国的“世界品牌”唾手可得。一时间。中国的名牌战略吆五喝六,中国的品牌似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品牌军团”也开始集结向全球进军。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在兴奋的背后,残酷的现实表明:相对于那些真正的国际大品牌,中国企业的品  相似文献   

11.
周建华 《经理人》2007,(10):79-80
在碳酸饮料遭遇到重大挑战、饮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百年老品牌百事可乐却能保持其品牌不老,依靠强大的品牌拉动了销售的快速增长。据来自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表明,仅2004年1到6月份,从百事系统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了96.9万吨,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7%,而百事可乐碳酸饮料的产量,占到全国碳酸饮料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12.
孙良玉 《经理人》2008,(7):120-121
2007年5月18日,吉利远景正式全国上市;相隔仅10日,丰田卡罗拉在天津一汽下线,也宣告在中国上市。一个是中国本土企业吉利,一个是2007年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巨头丰田,二者从品牌等级上似乎没有多少可比性,但是吉利远景却高调喊出要与卡罗拉在中级商务轿车市场比试一番。一场不对称的营销碰撞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3.
和刚从英国回来的同学聚餐,说到品牌,他比喻说:“没有了品牌,再高档的酒,只是一瓶变了味道的水。”这句话用在世界酒业巨头帝亚吉欧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诱人商机,仅靠技术和品牌是不够的,还有,“渠道永远是国际巨头的最大痛苦,摩托罗拉和唯冠需要面对的困难很多。”  相似文献   

15.
市场全球化下的中国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困境出发,分析了中国企业从OEM转向品牌生产与营销的路径在于从与竞争者合作中学习、成长,经过品牌输出达到最终市场全球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东的日化行业曾经拥有索芙特、雅倩、蒂花之秀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优势和影响的知名品牌。我国有近4成的日化用品曾是广东民营企业生产的。尤其是在华南的二、三级市场上,广东日化用品占有比较大的优势。然而从2003年底开始,尤其是2004年,广东日化行业受到了国际日化巨头和本土日化新贵的挑战,竞争优势被一步步蚕食,已经有一大批品牌退出角逐。不少营销专家担忧,如果不能尽快扭转竞争颓势,五年之内,我国的日化产品极有可能陷入无品牌的尴尬境地。那么,我国的日化行业该如何重振自己的品牌雄风呢?一、找准差异点、确立品牌定位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经济的世纪。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控股、兼并、品牌输出等形式掀起企业国际化浪潮,以惊人的速度逼迫裹挟越来越多的企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任何企业都有被“国际化”的可能。我国企业常以“民族工业”自诩。然而今天“民族工业”安在?都一个接一个卷进被“国际化”了的大潮里。别的不说,就说水市中最“牛”的两个品牌———乐百氏、娃哈哈,如今均已被全球饮料业巨头法国达能集团收归麾下。更要命的是我国最大的乳品生产企业光明乳业也被达能成功参股。如今达能堪称是称霸中国饮料业、奶业的国际巨鳄。最不…  相似文献   

18.
以品牌为依托、以品牌为资本、以品牌为手段进行投资合作.已成为当今国际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面对国际投资时,都曾为打外商的品牌还是打本国的品牌有过一番争论.这实质上是品牌竞争。因为合资而在中国市场消失已久的“活力28”.就带给我们许多沉痛思考。分析“活力28”这一现象,对于增强人们的品牌经济意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诸强新 《经理人》2006,(6):98-99
一个非专业品牌想要与专业品牌竞争,唯有独辟蹊径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娃哈哈”作为领军品牌之一.在许多品类中独领风骚。娃哈哈公司制订的策略是:不断在已经打响的“娃哈哈”品牌下推出系列产品.使品牌延伸至更多的领域.从而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于是娃哈哈的品牌延伸到了牛奶、瓜子、方便面,甚至跨领域延伸到服装、药品,还准备延伸至日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4月3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质监局、省中小企业办《关于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提出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转移。要围绕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