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440例(建模组)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现状及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5月188例(验证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建模组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18%,共分检出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75株、33株、7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分、入院48 h首次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增高、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口腔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入院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27(均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约登指数为0.721,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1.2%,准确率为93.6%。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预测模型中的风险因素尽早落实医院感染标准防控技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菌的种类,比较感染和非感染组死亡率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3%,感染者死亡率为28.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2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APACHEⅡ评分≥15、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年龄≥60岁和手术治疗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其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2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05%(71/322);经单因素分析发现,ICU入住时间15天、基础疾病、单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雾化吸入、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为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15天、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及单纯气管切开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可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菌的种类,比较感染和非感染组死亡率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3%,感染者死亡率为28.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2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APACHE Ⅱ评分≥15、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年龄≥60岁和手术治疗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其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脑外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关护理防范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72例住院救治脑外伤对象资料,统计肺部感染者,并将肺部感染者纳入到观察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发生影响因素,并对有意义单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肺部感染影响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复。结果 经调查发现,年龄、吸烟史、合并伤、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应用激素、血清白蛋白水平、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气管切开时间、GCS评分为脑外伤住院救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单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气管切开时间、应用激素、GCS评分为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住院救治患者肺部感染发病影响因素多,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该类高危因素的关注,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积极处理其糖尿病,控制其血糖水平,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干预,纠正其贫血症状等,提高其免疫力;根据临床药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27例,发生肺部感染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肺部感染与颈脊髓损伤部位(C1~C4为高位损伤,C5~C7为低位损伤)、ASIA分级、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相关性,并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痰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株数及耐药率。结果:ASIA分级A级患者158例(30.0%),其中高位损伤43例(8.2%),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肺部感染39例(90.7%);低位损伤115例(21.8%),52例行气管切开,21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16例(76.2%),31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7例(22.6%)。B级103例(19.5%),其中高位损伤27例(5.1%),19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肺部感染12例(63.2%);低位损伤76例(14.4%),27例气管切开,1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2例(11.1%),9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C级83例、D级183例,均未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未发生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颈髓损伤、ASIA A级损伤及机械通气均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83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细菌11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5株(64.1%);其中非发酵G-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臭鼻克雷伯菌、液化沙雷菌、苯丙酮酸莫拉菌、产碱假单胞菌)76株(65.0%),其中59株(77.6%)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3.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30.4%);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12株(10.3%),其中5株(41.7%)多重耐药。结论:高位、完全性颈髓损伤及机械通气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多重耐药非发酵G-菌,MRSA及多重耐药肠杆菌亦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的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行ERCP治疗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患者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60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29例,感染率为11.15%;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68.97%;革兰阴性菌9株,占3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4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术中行EST切开、胆道恶性肿瘤能显著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min、术中行EST切开是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应从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辅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以降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74例患者共发生肺部感染39例,发生率为52.7%。本组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1株,占81.58%;革兰阳性球菌4株,占10.53%;真菌3株,占7.89%。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等。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各种侵入性操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气道湿化及切口护理失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好基础护理及积极控制感染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感染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46例,其中行气管切开61例做为研究组,未行气管切开185例做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组肺部感染情况比较,研究组肺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是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针对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6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72%和79.6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6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降低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