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监测预警武宁大暴雨天气,文章利用MICAPS常规天气数据、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雷达拼图回波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技术方法,对2022-05-29武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此次过程中的预报服务进行复盘,结果表明:2022-05-29武宁大暴雨,伴随≥30 mm/h的短时强降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暴雨集中分布在武宁县中部一带,强降水主要出现在08:00—14:00,雨量量级与回波强度变化一致;大暴雨主要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强降水时段主要受短带回波上反复经过的强单体影响,回波强度为45~55 dBZ;强降水发生前风暴跟踪信息具有密集指向区平行于带状回波的特征,降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对临近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和实况检验为今后类似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做好江西袁河流域大暴雨的监测预警服务,文章统计了江西袁河流域2013—2022年大暴雨过程及其短时强降水特征,并从天气形势场、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袁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每年都会出现,在天气形势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回波形态以絮状回波为主等结论。研究成果为了解和监测预警袁河流域特大暴雨中短时强降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江西省宜丰县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数值预报等产品的特征。利用江西自动气象站数据、MICAPS系统云图、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武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形态对比、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对比等方法,对2017-2019年宜丰县4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提高宜丰县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能力、开展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鹰潭短时强降水天气预报工作,文章从强降水实况、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23年7月鹰潭市4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得出:鹰潭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夜间,降水局地性强、时间长、强度大,往往造成一地或多地强降水;鹰潭处台风外围,低层辐合、高空辐散,水汽条件好,空气层结极不稳定并伴有强大的不稳定能量;强降水区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12 kg/m2以上,强反射率因子呈直上、直下的垂直结构,回波中心强度可达55 dBZ或以上,45 dBZ回波顶高在7 km~11 km,有辐合型速度;当有大范围45 dBZ以上强回波影响时,容易出现强降水;强降水区为气旋式环流并伴有显著的风向、风速辐合。研究结果为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铜鼓县雷暴大风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文章使用铜鼓国家站数据、江西省闪电数据、江西WebGIS雷达拼图数据等,分析了雷暴大风年分布与地面要素的关系以及“威马逊”台风外围飑线回波带的回波特征和演变规律,以期为监测预警铜鼓飑线天气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与雷达回波的识别问题。文章利用2015-2018年雷电监测数据和雷达拼图数据,对江西宜丰和上高县的雷电天气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近年来,宜丰和上高县雷电活动次数逐渐增多,强度逐渐增强;飑线回波带是造成宜丰和上高县雷电的重要回波系统,尤其是回波带出现弧形弯曲,形成弓状回波带时,雷电天气更加明显;超级单体回波是造成宜丰和上高县区域雷电的重要回波系统;雷电监测可以通过“宜丰雷电监测产品自动显示与预警系统”发布。  相似文献   

7.
应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1 100×1 100的经纬度网格化数据,采用递归算法进行强回波识别、强天气落区判断和预警信息的提取,并给出强天气位置、强度、面积等分析数据,为开展强天气短临预报和预警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做好大暴雨的预报预警工作,文章使用FNL 1°×1°,MICAPS、加密自动气象站、雷达回波等多种观测资料,对2020-07-02鹰潭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气象925 hPa的高比湿区和地面辐合线极有利于鹰潭出现对流性暴雨;良好的水汽输送和聚集,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形成的深厚上升运动,低层强烈的对流不稳定,为鹰潭出现对流性大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2)强降水位置与地面冷出流的位置对应较好,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冷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地面辐合线及地面暖区的前侧。3)大暴雨主要受多块强回波系统持续影响,回波在鹰潭都有明显的发展加强,主要是由于冷出流形成的偏北气流、环境西南气流以及东部走廊形成的偏东盛行风向在鹰潭持续维持。上述结果为鹰潭大暴雨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雷电防护工作,减少雷击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文章利用丰城2007—2021年雷击灾害调查资料、MICAPS天气资料、雷达拼图回波资料和其他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和方法,对丰城15 a间发生的雷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丰城18次雷击事件出现时间主要在6—7月,08:00和14:00—18:00为高峰;2)雷击事件发生在500 hPa高空槽前和低层切变线南侧,850 hPa有西南急流,且地面有辐合线的天气背景下;3)雷击事件发生在回波短带或块状单体上,组合反射率回波强度在50~55 dBZ。研究结果为丰城雷电天气短临预报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研究资料的来源,阐述了统计分析、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原理等方法以及流域分布情况,并利用以上资料和方法,对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分析结果为做好江西抚河流域大暴雨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做好冬季雨雪冰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文章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雷达回波拼图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等方法,对2020-12-13—2020-12-14赣北地区1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天气形势上分析了高空形势演变、地面天气图和温度层结演变;雷达回波特征上分析了单部雷达回波特征、雨雪回波垂直结构和雨雪回波STI特征。研究结果为江西北部雨雪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赣东北汛期致洪暴雨多发、突发、灾害重且形势多变的特点,从降水特征、天气形势分型、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形态、雨强指标选取等方面,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和图像识别等方法,对2008—2018年赣东北致洪暴雨的天气分型和雷达拼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有效监测赣东北致洪暴雨过程,从而提前发布洪水预警消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婺源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能力,文章使用MICAPS天气图、婺源国家站数据和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与方法,对2022-07-29婺源冰雹、雷暴大风的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婺源局地冰雹和大风强对流天气预报难度大;边缘清晰的MCS云团入流边界处容易造成强对流天气;出现冰雹和大风后,弱超级单体有个减弱的过程。研究结果为婺源冰雹、雷暴大风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产品、江西闪电定位数据和天气形势背景资料,对2016-06-18~19江西北部发生的强雷电、强暴雨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每年06~09月是江西地闪的高发期,地闪的月分布呈单峰型分布特征;地闪分布与江西强对流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规律基本吻合;地闪分布与雷达回波强度、雷电灾害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地闪分布特点可以提出适宜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婺源短时强降水的回波分类与特征,文章利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资料和婺源国家站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要素分析、数据统计和图像对比等分析方法,对婺源2015—2020年17次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具体介绍了资料来源及短时强降水概况,分析了影响婺源的短时强降水雷达拼图回波系统:絮状回波带、回波短带、单体回波带和雷暴回波带4种类型的特征,同时对婺源的雨量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结果为做好婺源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婺源区域雷暴大风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能力,文章利用婺源国家一般气象站数据和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图像对比等分析方法,对婺源雷暴大风单站气象要素和雷达回波进行了分类与特征分析,根据实例分析了雷暴大风6类回波类型的具体特征,并对其强度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为做好婺源雷暴大风天气的短临预报预警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常规天气、自动站、3D云图、单站雷达回波、Web GIS雷达拼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影响江西宜春的2013年第7号强台风"苏力"(热带低压)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苏力"(热带低压)短时强降水期间,宜春处于低压中心偏东,并受台风眼南侧大片云系影响,螺旋雨带自北向南气旋式移动,强降水中心也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方移动特征。②0714过程表现为"弱回波"特征,回波结构紧密,呈带絮状,回波强度只有35~45dBz。③短时强降水影响前后,单站气象要素表现为温度平稳,湿度饱和,气压较低且随强降水产生而平缓上升,2min平均风速较小,强降水期间出现风向切变,具有典型暴雨特点,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并伴随超短时强降水出现。④"苏力"台风低压在短时强降水影响期,风廓线雷达产品水平风向风速上,高层为西北风,低层为西南风,整体风速均匀,为大范围12~20m/s的风区,并探底到600m高度,高低层存在风向风速垂直切变,但切变强度要小于其他强对流天气;径向速度为正速度,最大达8m/s,出现在最强雨强阶段;速度谱宽高低层中大小值交替出现;信噪比SNR达60~70dB;垂直风速受雨滴末速度影响,达到8m/s;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因台风系统降水雨滴大和雨滴数量密集而表现出极大值-15~-14m-2/3。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了降水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统计了江西修河流域2013—2022年大暴雨过程并分析了天气形势特征,最后从典型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特征,所得结论以期为研究流域大暴雨、减轻洪涝灾害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数据质量检测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数据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天气雷达按统一的参数进行标定后的晴空标准地物回波强度作为模版,与实时采集的回波强度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以及通过移相来自动检测速度数据理论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大小,对回波强度数据和速度数据质量进行检测和校正,以此来实现对天气雷达回波数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应用TBB及STI产品,文章使用卫星云图黑体亮温TBB资料、江西雷达拼图STI产品等资料,采用图像对比方法,探讨TBB与ST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体亮温TBB与风暴跟踪信息STI密集程度呈一定负相关,即雷达回波强度越大,TBB最低值越低。2)TBB与STI负相关负贡献情况可以分为2种,第1种情况为TBB密集强盛,但STI不密集,第2种情况为TBB稀疏值高,但STI相对密集。3)超级单体TBB冷云特征明显,外侧边缘亮温梯度加大;雷达拼图STI密集指向区也十分明显,TBB低值区与STI密集区移动方向一致。上述研究成果为TBB及STI相互印证和监测江西强天气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