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患及照护者对老年食管癌围术期运动康复体验,为完善该群体运动康复支持性照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食管外科护理人员9人、老年食管癌患者14例及其主要照护者8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护患及照顾者三方对老年食管癌围术期运动康复支持性照护体验主要包括3个主题:老年患者自身障碍因素所致实践困境;老年视域下运动康复方案待优化与完善;与偏好相配适的支持形式使患者获益。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运动康复支持性照护过程中存在躯体效能低下、负性心理情绪和认知低效等方面的障碍因素,未来可从设置个性化和阶段性的康复目标、拓展运动康复内容、结合患者支持偏好等方面完善,以满足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肺癌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效果。 方法 将256例行胸腔镜下肺部切除术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5例、观察组141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管理,观察组构建并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肺癌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痰液黏稠度及主动咳嗽力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肺癌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能改善术后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王洋  田雪  张萌  贺燕 《护理学杂志》2021,36(9):96-98
目的 探讨支持性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家庭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食管癌根治术后需行家庭肠内营养的1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3例和干预组97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及门诊定期复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1个月及3个月时体质量、BMI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体质量和BMI比较,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生活质量总分及饮食限制、反流、焦虑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患者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食管癌术后患者体质量,改善患者症状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支持性照护信息平台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食管癌患者支持性照护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癌症自我效能感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及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依托支持性照护信息平台实施全程全面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探讨ERAS理念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老年结肠癌患者45例,其中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试验组)22例,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天及第7天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理念能促进老年结肠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探讨ERAS理念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老年结肠癌患者45例,其中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试验组)22例,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天及第7天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理念能促进老年结肠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吴玉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6):181-184
目的 分析口腔种植患者于围术期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2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2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围术期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种植成 功率、术后拆线时间以及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各项目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种植 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试验组术后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患者在围术期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提升种植成功 率及护理满意度水平,缩短患者拆线时间,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尿嘧啶缓释颗粒瘤床植入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和预后影响。 方法 纳入2009年1~12月期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24例、女6例,年龄(62.00±7.70)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60.20±8.20)岁。试验组患者术中在瘤床植入氟尿嘧啶缓释颗粒300 mg,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病灶大小及复发病灶的个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9.2±1.9)月 vs. (23.4±1.4)月,P<0.05] 。 结论 食管癌术中瘤床植入氟尿嘧啶缓释颗粒能延缓肿瘤复发时间、提高食管癌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呼吸训练操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 将57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呼吸训练操进行功能锻炼,入院时即开始,每天训练4次,每次20 min,共训练8周,术后1周、2周、4周及8周采用罗德恶心呕吐指数量表和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组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症状及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改良呼吸训练操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经口进食期间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秀娥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0):133-136
目的 探究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老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 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创面修复烧伤整形外科行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 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施以优质围 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术中应激反应、皮瓣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 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 P <0.05);研究组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对 照组( P <0.05);研究组皮瓣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 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优质 围术期护理应用于行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老年患者,可提高手术整体疗效, 减少患者手术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降低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72例65岁以上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食管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防止或减少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对创伤性膈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6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2组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手术各项指标,护理前、护理后2 、4 、8 d及护理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护理前与护理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试验组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2 d至护理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试验组护理后4 、8 d及护理结束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2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功能)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可改善创伤性膈疝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伤性膈疝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胸外科专科重症监护室(ICU)过渡性护理对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方法根据食管癌术后患者是否进入胸外专科ICU接受过渡性护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转入胸外专科ICU观察治疗2~3 d再转回普通病房,在ICU期间除常规的食管癌术后护理外,重点加强气道管理。让患者转出ICU时能有效自主咳嗽、咳痰,呼吸道无痰储留,能自主或在陪护协助下下地活动。对照组则按食管癌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BMI、吸烟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哮喘病史、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的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MVV%)、食管肿瘤部位、手术术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肿瘤TNM分期等可能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经鼻/口吸痰管吸痰率高于对照组(66.67% vs 16.67%,P<0.00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02% vs 27.08%,P<0.001)。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13.75±2.21 d vs 16.40±2.79 d,P<0.001)。 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予胸外专科ICU过渡性护理,强化气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ERAS组(n=40)和对照组(n=41),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NRS评分、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无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或手术病例。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结肠造口旁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腹腔镜结肠造口旁疝修补术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出院时造口相关自我效能,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出院后1个月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造口相关自我效能2个维度及6个单独条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FTS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缓解接受结肠造口旁疝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术后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6例,观察组1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围术期排尿护理,观察组应用经专家咨询建立的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排尿情况、术后首次排(导)尿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导)尿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床上排尿困难,有效预防尿潴留,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做好术前宣教、腹腔镜术后护理、鼓励早期进食及活动、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适度、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全腔镜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优化护理措施的价值。 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采用预置营养管和术中预防低温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营养管时间、术后鼻腔出血和会厌部水肿、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功能衰竭发生情况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所需插管时间(5.1±0.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1.3)min(P<0.05);术后鼻腔出血、会厌部水肿、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预置营养管、术中保温的方法可以缩短营养管插管时间,降低术后鼻腔出血和会厌部水肿、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