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护士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汇报及讨论、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等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共12次,并于结束前后用共情能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护理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护士培训后情绪智力总分及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维度得分,临床护理沟通能力总分及情感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提升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即情绪智力与护士沟通能力,而共情能力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的共情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 77名实习护生进行共情能力的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总分为(2.38±0.47)分.班干部、与父母关系、学历是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采取多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为临床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沟通技能态度及沟通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04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使用沟通技能态度问卷、沟通行为自我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沟通技能正性态度得分为3.81±0.61,负性态度得分为2.65±0.85,中性态度得分为3.44±0.65;沟通行为总分为42~90(59.79±10.29)分。得分排前5位的是接受其他同事的反馈、提供有关生活方式的咨询、团队建设、病情评估、对其他同事进行反馈,后5位的是与受虐待或暴力患者的沟通、与酒精成瘾或吸毒成瘾患者沟通、与愤怒或敌对患者沟通、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与少数民族或国外患者的沟通。其沟通行为与正性态度及中性态度呈正相关,与负性态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沟通技能态度较积极,但需加强护理本科实习生与受虐待或暴力患者的沟通、与酒精成瘾或吸毒成瘾患者沟通、与愤怒或敌对患者沟通、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与少数民族或国外患者的沟通技能培训;在沟通技能培训中.须重视护理本科生的沟通态度的转变,并将其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沟通技能态度及沟通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04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使用沟通技能态度问卷、沟通行为自我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沟通技能正性态度得分为3.81±0.61,负性态度得分为2.65±0.85,中性态度得分为3.44±0.65;沟通行为总分为42~90(59.79±10.29)分,得分排前5位的是接受其他同事的反馈、提供有关生活方式的咨询、团队建设、病情评估、对其他同事进行反馈,后5位的是与受虐待或暴力患者的沟通、与酒精成瘾或吸毒成瘾患者沟通、与愤怒或敌对患者沟通、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与少数民族或国外患者的沟通。其沟通行为与正性态度及中性态度呈正相关,与负性态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沟通技能态度较积极,但需加强护理本科实习生与受虐待或暴力患者的沟通、与酒精成瘾或吸毒成瘾患者沟通、与愤怒或敌对患者沟通、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与少数民族或国外患者的沟通技能培训;在沟通技能培训中,须重视护理本科生的沟通态度的转变,并将其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高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对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4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抽样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参加护患沟通能力的传统培训和巴林特小组培训.培训结束3个月后采用护生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和情绪智力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总体评定和情绪智力总分,护患沟通各维度,情绪智力问卷中除自我激励和经营人际关系外的其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所具备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方法 由5名教师组成评审组,随机抽取50名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 50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及格率92.0%;中等及以上水平占72.0%,其中基本资料评估中等及以上成绩占84.0%、症状评估58.0%、体格检查52.0%、辅助检查58.0%、心理社会评估84.0%、评估汇报76.0%.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达到本科护理培养目标.但体格检查、症状评估、辅助检查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护理评估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潇  代艺  胡德英  程迪 《护理学杂志》2020,35(16):84-86
目的 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员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的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18名参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工作且参与过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记录的资料按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巴林特小组提供了一个宣泄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自责、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骨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将骨科实习的58名本科护生按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30人、观察组28人;对照组按常规实行临床带教;观察组依据奥马哈系统按患者表现、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3个层面制作教学转盘,用于临床教学中;骨科实习结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科护理知识及案例分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奥马哈系统4个领域护理问题评估考核均达标。结论 应用奥马哈系统转盘有利于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为护理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人文执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归属感量表、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量表对3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总分(103.65±18.46)分,职场适应度总分(67.58±12.24)分,人文执业能力总分(108.78±18.03)分。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和人文执业能力间中介效应占比为61.52%。结论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和人文执业能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及职场适应度,提高其人文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建华  彭杨  杨茜 《护理学杂志》2022,37(24):47-50
目的 探讨同理心地图联合情景教学在护患沟通技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本科护生114人,将本科一班(56人)设为对照组,在护患沟通技巧实训教学中实施常规教学法;本科二班(58人)设为研究组,实施同理心地图联合情景教学。采用共情量表和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教学后研究组护生共情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将同理心地图联合情景教学融入本科护生护患沟通技巧课程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有助于护生共情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欺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工作场所欺凌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实习护生315名,采用中文版负性行为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欺凌得分为31.43±9.92,在过去6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实习护生107人(33.97%)。不同学历层次、生源地、学习成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的实习护生感受的工作场所欺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生源地、学历层次是实习护生感受工作场所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实习护生感知工作场所欺凌的比例偏高,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和针对性教育,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实习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与其职业态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CLE)的评价与其职业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所医学院校本科实习护生219名,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及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CLE总评分为137.84±20.81,职业态度总评分为85.89±10.32;护生对CLE评价与其职业态度呈正相关(P<0.01);学生参与性、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对护生职业态度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CLE可影响护生职业态度,护生对CLE评价与其职业态度显著相关,学生参与性、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是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临床学习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学习环境(CLE)对护理本科生(护生)临床实习表现(CPs)的影响。方法按比例分层从全国142所医药高校中抽取22所的毕业实习护生923名,采用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CLE总评分为3.39±0.62,CPs总评分为3.68±0.47;护生对CLE评价与其CPs相关系数是0.520(P<0.01);个性化、学生参与性、任务定位是影响护生CPs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CLE可影响护生的CPs。在临床实习中,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应给护生一定的自主性,并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施教,为护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对护生的实习活动指示明确,让护生清楚自己的实习角色和实习任务,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护理本科生对线上实习导学的体验,为教学医院改进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择在临床实习前参加线上实习导学的1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实习导学的积极体验(缓解实习压力、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共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组焦点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整合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42名护理本科第4学年学生按整群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名,在临床护理课程整合下,干预组于消化、内分泌、血液系统见习及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等实训课程中实施小组焦点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及实训教学。结果干预组实践考核总分及各项目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分及除"实践教学环境"外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组焦点式实践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整合下实践教学相适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和临床实践能力状况,为进行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角色模糊量表对安徽省某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处于实习初期的本科护生27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总分为159.96±20.61;角色模糊总均分14.77±4.83,各条目得分均3分。角色模糊与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角色模糊会影响护生临床实践能力(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呈中高水平,临床实践各能力发展不均衡。角色模糊是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护生的角色模糊水平,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护生后期实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教学在临床护理英语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婷  孙国珍 《护理学杂志》2011,26(23):55-56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英语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48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4周的临床英语带教,包括根据学生基本情况修订带教计划,在交接班、查房和操作过程中进行专业词汇、对话、报告及沟通的培训,组织情景模拟、英语查房或讲座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等。结果实习结束时学生英语理论及应用能力成绩显著提高((P<0.05,P<0.01));100%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85.0%以上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对话交流、英语书写、专科英语运用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护理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能力。方法将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应用于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即开拓实践教学基地,设置带领学生真实走进社区为特点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并进行社区护理实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结果学生的社区护理实践成绩为(84.88±7.32)分,61名(84.72%)学生的实践成绩达优良;69人(95.83%)对实践教学表示满意,67人(93.06%)认为有必要聘请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65人(90.28%)表示有必要在实习期间增加2周的社区实习。结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需要进一步拓展社区护理实践场所,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培训社区教学师资,以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