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士博 《吉化科技》1997,5(1):49-51
本文介绍了吉化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及分馏系统设备结情况,针对重油催化的特点分析了设备结焦重成的几方面原因,对结焦机理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处理结焦问题的几项措施,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结焦是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催化裂化工艺和实际生产出发,根据沉降器的结焦部位、焦块的形态和构成归纳出导致沉降器结焦的三大成因——湿催化剂粘附结焦、重组分油冷凝结焦和缩合反应结焦。文章认为湿催化剂粘附是提升管、旋分器料腿和沉降器内结焦的主要原因;重组分冷凝是旋分器升气管外壁、沉降器内和转油线结焦的主要原因。本文还论述了包括原料性质、原料汽化率、油气停留时间、粗旋与顶旋的连接方式和设备等五大影响沉降器结焦的主要因素,并总结提出避免或减缓沉降器结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烃类高温裂解生产乙烯过程中 ,炉管管壁结焦不仅导致传热系数下降 ,压力降增大 ,管子腐蚀 ,还会堵塞炉管 ,影响裂解炉正常运转 ,因此研究结焦机理 ,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结焦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结焦过程涉及到不同形式的焦油和炭的复杂过程 ,虽报道的文章很多 ,但确切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综合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道 ,对烃类热裂解过程中的结焦机理进行了详细综述 ,着重阐述了以金属碳化物为中间产物的金属催化反应 ,即金属催化结焦 ;非催化结焦 ;自由基结焦三种结焦机理。同时叙述了用此三种结焦机理如何解释实验室和工业装置的结焦状况。为进一步探索结焦机理开发新的结焦抑制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装置防结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生  刘荣江  赵宇鹏 《当代化工》2009,38(4):345-351
从催化裂化工艺和实际生产出发,根据沉降器的结焦部位、焦块的形态和构成归纳出导致沉降器结焦的三大成因-湿催化剂粘附结焦、重组分油冷凝结焦和缩合反应结焦。原料油在催化剂上不能完全汽化形成湿催化剂,油浆中重组分在沉降器内以汽液两相形式存在,缩合反应生成液相的重组分,这些为结焦提供了物质基础。分析认为湿催化剂粘附结焦是提升管、旋分器料腿和沉降器内结焦的主要原因;重组分冷凝是旋分器升气管外壁、沉降器内和转油线结焦的主要原因。论述了包括原料性质、原料汽化率、油气停留时间、粗旋与顶旋的连接方式和设备的影响等五大影响沉降器结焦的主要因素,并总结提出避免或减缓沉降器结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热炉炉管结焦是影响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对加热炉炉管结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原料性质、炉管壁温度、原料在炉管中的流动状态、焦粉携带、加热炉火嘴燃烧状况以及原料预混情况对炉管结焦的影响,通过采取改善原料性质、控制合适的炉管壁温度、改善原料在炉管内的流动状态、防止焦粉携带、保证火嘴燃烧正常等措施,达到了加热炉长周期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熊哲  邓伟  刘佳  汪雪棚  徐俊  江龙  苏胜  汪一  胡松  向军 《化工进展》2022,41(4):1802-1813
生物油在受热条件下极易结焦,结焦是影响生物油规模化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理解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是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的基础。本文从生物油热解过程的关键反应参数(温度、升温速率、气氛、压力、灰分)、生物油化学成分、生物油有机组分间交互作用、自由基反应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反应参数对生物油热解结焦反应网络的影响,梳理了生物油各特征组分单独热解结焦及特征组分间交互作用对结焦特性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生物油结焦机理和焦炭的物化特性,总结了通过定向调控生物油结焦反应过程,将焦炭作为燃料和炭材料的潜在利用途径。最后,指出了明晰生物油受热结焦机理还需从生物油组分间交互作用机制和自由基反应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本文为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油催化的结焦是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装置实际,从工艺设计、原料性质、操作条件等方面对重油催化提升管系统结焦原因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防止重油催化装置提升管结焦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守姣 《河南化工》2020,37(7):45-46
针对糠醛溶剂精制装置废油换热器(E2136)入口短节泄漏、管箱隔板腐蚀、隔板丁字筋变形、小浮头内漏、管束结焦严重等问题,从结焦机理、操作参数、检修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同类设备提供了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烃类为原料,在γ-Al2O3上裂解覆炭,研制了一种覆炭载体。采用动态热重装置对γ-Al2O3,及覆炭载体进行了抗结焦性能的研究。并以正己烷为原料。在不同裂解温度下测定了未覆炭γ-Al2O3与覆炭载体的结焦量。得到两者结焦活化能分别为21.27kJ/mol和24.93kJ/mol。结果表明,在γ-Al2O3上测得的结焦活化能较低,说明γ-Al2O3容易结焦,而覆炭载体的结焦活化能相对较高,说明具有一定的抗结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结焦的影响,以轻石脑油为裂解原料,在设定工艺条件下进行了HP40合金试样氧化表面的结焦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对HP40合金试样表面的氧化层和焦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裂解时间、裂解温度和稀释比对其结焦的影响。结果表明,HP40合金试样表面氧化层多孔,为尖晶石结构,尖晶石的粒径最大约为0.5μm。在裂解温度为850℃时,随着时间增加,结焦量、催化焦丝直径增加,焦丝直径生长速率约为0.027μm/min;在裂解时间为20 min时,随着温度增加,催化焦丝直径增加,焦丝直径生长速率约为0.0051μm/℃,当焦丝直径增加至0.8μm左右时,催化结焦过程结束,热裂解结焦开始。稀释比增大,结焦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焦化炉是延迟焦化装置的关键设备,由于焦化的工艺特性,炉管结焦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也是影响长周期运行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焦化加热炉炉管结焦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在设计、原料及操作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并总结了清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催化裂化结焦反应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结焦反应的影响因素、焦炭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焦机理以及焦炭的表征4个方面。研究认为,原料的性质、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类型等因素均会对焦炭的生成产生影响。焦炭可以导致催化剂的失活,而位于孔道内部的焦炭对反应物或产物的扩散不利,进而影响产物的分布。研究表明,各种烃类组分形成焦炭的过程都必须经历芳香烃这一步。对于结焦催化剂可以采取多种表征手段,其中利用XPS以及GC-MS对焦炭进行表征的报道日益增多。尽管国内外对于催化裂化结焦反应的研究开展较早,然而探究焦炭的具体成分仍存在不小的困难,通过先进的表征手段鉴定焦炭中高缩合度芳烃组分以及如何减小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结焦量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器结焦问题是炼化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对中海油炼化惠州炼油重油MIP催化裂化装置结焦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对策后,认为防止结焦问题可以从改善原料性质、优选催化剂、优化操作条件、优化反应器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从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防止反应器的结焦。  相似文献   

14.
张鹏飞  张振宇 《大氮肥》2009,32(1):47-48
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近几年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点火、运行中结焦原因、现象及预防处理等方面对流化床锅炉结焦问题进行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高温流化床结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近年来高温流化床结焦研究的状况,总结了流化床结焦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流化床结焦时的最小流化速度及影响因素、流化床结焦机理,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温流化床结焦特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丝光沸石催化剂上甲苯歧化结焦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加压微反—色谱—数据处理机联合装置及半自动定碳分析装置研究了在丝光沸石催化剂上甲苯歧化的结焦规律,得到了 Voorhies 的结焦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式。实验表明:催化剂活性随结焦量增加而降低,结焦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测定、x-衍射谱、电镜及定碳分析表明:丝光沸石催化剂失活原因为表面结焦,其结焦形式为表面结焦、多分子层复盖、孔道狭窄化并有部分微孔阻塞。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结焦的过程,通过从管理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存在工艺纪律执行不严格、监盘不到位、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工艺参数的梳理、排查,工艺纪律的检查、员工培训等方面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的结焦问题一直是困扰装置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油桨的性质、催化剂的颗粒分布以及工艺操作条件阐述结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来预防结焦。  相似文献   

19.
目前,焦化装置分馏塔底结焦直接关系到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文章从工艺参数、工艺操作注意事项、设备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导致分馏塔底结焦原因,提出了各种优化措施,以此来减缓分馏塔底结焦的倾向,确保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实际生产中软硬质炭黑炉结焦现象的观察、分析、提出原料油枪定位状况、动压头比大小是导致硬质炭黑生产中结焦的原因;原料油内在质量、反应室前部温度、雾化效果、动压头比大小以及工艺控制 状况是导致软质炭黑生产中结焦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