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具》2021,(3)
桉木干燥皱缩是制约其作为实木木制品的严重缺陷。冷冻干燥过程不产生液体表面张力,能够有效抑制木材皱缩。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为试材,对其进行预冻处理之后分别进行常规(预冻/常规)和冷冻干燥至纤维饱和点,然后再进行常规干燥(冷冻-常规),对比研究两种干燥方式的干燥特性。研究表明:预冻处理能够提高干燥速度,纤维饱和点(FSP)以上时,预冻/常规干燥的速度比冷冻-常规提高17%;预冻/常规干燥过程含水率梯度小,水分分布均匀,而冷冻-常规干燥中冷冻干燥阶段含水率梯度大,水分分布不均匀,进入常规干燥阶段后含水率梯度减小,干燥结束时水分分布均匀;两种干燥方式的应力变化相似,但是冷冻干燥过程应力相对较小;尾巨桉冷冻-常规干燥的干缩率小于常规干燥。  相似文献   

2.
《家具》2021,(1)
桉木干燥困难,干燥之后容易产生变形、开裂及皱缩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实木化利用的进程。冷冻干燥技术可提高桉木的干燥质量,减少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皱缩。温度的设定是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参数,采用电阻法对桉木的共晶点与共熔点展开研究,分别对桉木试材的径向、弦向和长度方向的电阻值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电阻值突变时的温度。结果表明:试验中测量的尾巨桉木材的共晶点为-8℃,共熔点为-5.3℃;尾叶桉木材的共晶点为-9℃,共熔点为-5.7℃。升温与降温时的桉木电阻值变化曲线相似但不重合。  相似文献   

3.
殷勤  王克民  刘洪海 《家具》2023,(1):10-14
为探索桉木干燥应力和应变对于减少干燥缺陷和提高木材质量的重要意义,对纤维方向3 mm厚的尾巨桉进行常规窑干,测试了终含水率为25%,18%和8%时试件的含水率分布,并通过数字图像解析了其干燥应变规律。结果表明:木材在初始和8%含水率阶段时各层含水率的分布最均匀。干燥初期,表层干燥应力小,转变快,芯层受干燥应力作用时间较长。最大的实际干缩应变发生在边材位置,并且在3个含水率阶段,应变都沿着心材方向变小。弹性应变状态呈现先拉伸后压缩的趋势。黏弹性蠕变应变受含水率、试件取材位置的影响很大,与干燥应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机械吸附蠕变应变与干燥应力对应明显,在干燥后期更接近弦向变化的规律。发生在干燥早期的皱缩可能会影响应力、应变,尤其是应力转向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家具》2018,(6)
为了研究尾巨桉木材的干缩特性,对1 mm、2 mm、3 mm厚(纤维方向)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试件进行低温干燥(温度25℃,湿度60%),检测试件的含水率,并用电子数显卡尺和扫描图像法对试件的弦、径向尺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扫描图像法能够准确检测尾巨桉的干缩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试件的厚度越小,干燥速度越快,当含水率大于纤维饱和点(FSP)时干燥速度较快,小于纤维饱和点时干燥速度较慢,并且在纤维饱和点以上的皱缩受厚度的影响大,厚度越大,皱缩越大。尾巨桉的自由干缩率受厚度的影响较大,厚度越大,纤维饱和点以下的残余皱缩越大。  相似文献   

5.
《家具》2021,(1)
为了解决风车木(Conbretum imberbe)常规干燥困难且容易出现干燥缺陷等问题,干燥前对其进行冷冻、水煮及汽蒸3种预处理,然后进行常规干燥,对比分析预处理对干燥速率、含水率分布、应力、干燥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预处理材干燥速率较快,干燥均匀性好,干燥过程中残余应力波动较大,差异干缩中等,干燥后木材残余应力值为2级,干燥质量较好。冷冻预处理有助于改善风车木的干燥特性及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小径桉木干燥过程中皱缩产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小径桉木干燥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措施,展望了小径桉木干燥技术研究发展方向,为我国小径桉木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王桉木材干燥过程中易发生皱缩的现象,通过汽蒸处理使王桉木材恢复,通过皱缩恢复率来衡量王桉木材汽蒸处理过程中的皱缩恢复程度。结果表明:王桉木材皱缩的恢复主要发生在处理前期和中期,皱缩恢复与木材的吸湿有一定的相关性。含水率为20%、15%、12%的试材的平均皱缩深度分别从处理前的6.60mm、5.84mm、5.56mm恢复到处理后的3.72mm、3.23mm、3.41mm,恢复效果明显。因此,生产中可以采用将王桉木材干燥至含水率15~20%时,汽蒸处理4~5h的生产工艺对王桉进行皱缩恢复处理。  相似文献   

8.
《家具》2020,(3)
风车木(Conbretum imberbe)的常规干燥周期长,且容易产生开裂等干燥缺陷,而冷冻干燥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木材的各种性能。本研究对两种不同尺寸试样进行冷冻干燥,同时进行两种常规干燥,分析了风车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如干燥速度、含水率、干燥收缩率、应力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300 mm长冻干试样的干燥速率明显高于常规干燥;冷冻干燥的含水率梯度前期较小,后期逐渐增大,最终含水率梯度远高于常规干燥;冷冻干燥的面积收缩约为常规干燥的1/3~1/2。冷冻干燥的应力初期比常规干燥小,后期比常规干燥快。冷冻干燥过程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木材原有的微观结构和木材的内含物,适合用于珍贵硬木干燥。  相似文献   

9.
《家具》2021,(5)
冷冻干燥是一种特种干燥方式,干燥时首先让材料中的水分冻结成冰,然后再让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进而使材料脱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材料的结构。在简要介绍冷冻技术的特征及原理之上,讨论了冷冻技术在木材预处理及木材干燥上的应用现状,冷冻干燥的机理及其理论模型研究。综合以往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能够减少木材的开裂、皱缩,提高干燥速率及材料力学性,改善木材的干燥特性,其在饱水木质文物、名贵木材及易皱缩木材上具有应用潜力。同时展望了冷冻干燥研究与开发的要点,为冷冻干燥在木材干燥产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节约能源,降低单板干燥能耗,为企业发展太阳能干燥提供理论指导为目的,对桉木单板进行太阳能干燥(40~60℃)、常规干燥(100~140℃)以及太阳能预干联合常规干燥,对干燥单板进行质量检测,并观察单板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单板干燥曲线大体分为两段,单板含水率在30%以上时,干燥曲线减速率较大,在30%以下时,干燥曲线减速率较小;太阳能干燥耗时较长,在温度为40℃、50℃、60℃下,将单板干燥到含水率为6%所需时间依次为60min、40min、28min;常规干燥时间较短(234~354s之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单板的翘曲变形和干缩程度增大;联合干燥时间节省约为太阳能干燥的1/3,与常规干燥相比,单板的翘曲度和干缩率降低;桉木单板纹孔为附物纹孔,水分散失通道受阻,易引起单板的皱缩,干燥后单板纹孔膜出现皱缩和破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木材的供应量大大减少,未来中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人工速生林生长速度快、造林成活率高、材质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南方地区大量种植的桉木是构成我国速生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通过对桉木干燥特性与干燥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总结目前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超临界CO_2干燥技术进行探讨,对其干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桉木超临界CO_2干燥相关试验的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对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表板用材山毛榉进行的干燥和养生试验。山毛榉木材具有美丽的木射线花纹,但干燥时容易产生端裂和表裂,因此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板材在厚度上的应力,以防产生干燥缺陷。当干燥后的木材含水率或应力值达不到要求时可以进行养生处理。试验证明,经过养生处理可以降低山毛榉木材由于干燥产生的应力,并使板材厚度上含水率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3.
《家具》2018,(6)
选取我国实木家具和实木地板生产所用的热带硬木风车木(Conbretum imberbe)为试材,进行温度和湿度分别为72℃、42%及67℃、45%的常规干燥工艺试验,探讨了2种干燥条件下木材的干燥速度、含水率分布、干燥应力及木材的干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1和试验2的干燥速度基本一致。2)试验1的表心层含水率分布与应力指标略优于试验2。3)两种工艺都适合风车木的干燥,试验1的基准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14.
干燥材残余应力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以不同之干缩应力评估法就不同干燥温度与木材干燥后材内部存在的干缩应力间之关系进行研究。本试验以中国台湾省产阔叶树中之大叶楠及单刺槠 ,在每一干燥阶段相对湿度均等之情况下 ,就不同干燥温度 (对照组之干燥温度为 4 0℃ ,试验组之干燥温度为 60℃ )进行木材干燥。干燥完工后 ,干燥材除作叉形试验 ,以其表面僵化程度进行传统式之应力评估 ;另进行木材横向静曲试验 ,及测定试片宽度方向之长度相对后形值 ,以静曲弹性系数与长度相对变形值之乘绩用以量化干燥材之残余应力。试验结果 :以试片宽度之长度相对变形值及静曲弹性系数所测得之干缩应力 ,大叶楠及单刺槠试材不论是表层部分或是心层部分 60℃组均大于 4 0℃组 ,表层部分之差异尤其显著。而以传统之低温度干燥者 ,显示大叶楠及单刺槠试材经较高温度 ( 60℃ )干燥后内部残存的干缩应力均大于经较低温度 ( 40℃ )干燥者。故大叶楠和单刺槠试材 ,不论是以叉形试验或量化之木材干缩应力测定法所获得干燥材内部残余的干缩应力 ,均显示系经较高温度干燥者大于经较低温度干燥者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我国速生材桉木现有资源现状和木材供需矛盾。从桉木材性,人造板的制备,干燥工艺等方面总结了桉木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速生材桉木自身特点分析探讨了桉木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4 干燥操作注意事项 地板材干燥时应按一定的要求堆成材堆,堆垛的目的是保证窑内气流合理循环,防止木材翘曲和端裂,充分利用窑的容积,因此堆垛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木材的干燥质量和产量。装堆正确,可以有效地防止锯材翘曲变形,并有利于提高其干燥均匀性和防止端裂。  相似文献   

17.
董建军 《木工机床》1991,(2):15-19,34
众所周知,木材随着其内部水分的变化,具有干缩湿胀的物理特性,在木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中会发生干裂和歪偏翘曲变形,给木材的利用带来综多的缺陷和不便。一些木制品为了减少这些缺陷的出现,除对板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和采用各类胶合板、人造板作表面材料外,往往还采用实木板拼接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不但能节约原材料,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从质量意义上来讲,其实最主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30mm厚度的俄罗斯进口落叶松(Larixgmelinii)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干缩量和干燥应力、以及含水率变化间关系。结果表明:俄罗斯产落叶松的弦、径向干缩系数和弦径向干缩比均小于国产落叶松,相同干燥条件下国产落叶松比俄罗斯产落叶松更易发生开裂和变形等缺陷;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与含水率梯度、干缩量和含水率、应力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木材干燥的规律木材细胞壁的结构决定了木材既有吸水的性能,又有排水的性能,这是木材干燥的内在条件。如果要使内在条件起作用,还要有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主要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始终贯串着多种矛盾,如解吸和吸湿、干缩和湿胀。弹性和塑性、张应力和压应力……等等。如果干燥工艺适当,矛盾就向有利于干燥质量方面转化。否则,就与此相反,从而产生干燥过程中的种种缺陷,如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压过热蒸汽对辐射松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为生产性试验的初步小结。试材系智利产,初含水率在100%以上;试前,对试材的公定容积和干缩系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试验设备为容量16立方米侧向通风式过热蒸汽干燥窑。根据试材性能,设备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拟定了干燥基准。工艺过程分排气升温、木材预如、木材干燥、终了处理和冷却等阶段。用作纺织器材木配件的干燥周期由常规的18天缩短至8.7天。以统计分析法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表明:在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的前提下,干燥速度提高1~3倍,节约电能、燃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