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原始特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能够确切地表示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而且通过计算方法可以获得几何相似的系列变矩器的外特性或通用特性。对设计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里基于束流理论建立了某新型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参数的计算数学模型。得出了该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减速器的变矩工矿原始特性参数曲线。  相似文献   

2.
对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3种匹配方案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合适的匹配方案。并在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有关特性曲线的基础上,以二者共同工作的启动性能、功率利用率和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建立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通过Matlab求解得出变矩器有效循环圆直径的优化参数。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并分析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变矩器泵轮输入与涡轮输出之间的关系及泵轮的吸收扭矩的计算原理,运用差值的方法绘制出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及变矩器泵轮吸收扭矩曲线族,求解出曲线之间的交点,最后计算出液力变矩器涡轮输出扭矩及转速,为后续整机行驶动力特性计算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合理匹配直接影响到装载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本文针对ZL50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其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共同工作点和共同工作输出特性的计算方法,并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程序,并进行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5.
液力变矩器的动态特性和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三元件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定律 ,建立了非稳定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点 ,得到 2种简化的数学模型 ,据此进行仿真计算。进行了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试验 ,得到了动态原始特性。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 ,所建模型具有足够精度 ,通过对动态和静态原始特性对比分析 ,表明在一定的转速变化范围内 ,可用静态原始特性代替动态原始特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发动机外特性和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进行拟合,并依据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原则,以装载机动办性为目标,建立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优化模型.最后以具体的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第六讲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为了完整地说明一个传动装置的性能,通常要应用它的性能参数间的若干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被称为特性,用以表达特性的曲线图形称为特性曲线。表达波力变矩器性能的特性和特性曲线有如下几种。 一、液力变矩器的内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内特性是指泵轮转速n_B为某定值时,工作腔内下列特性参数与涡轮转速  相似文献   

8.
以三元件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定律,建立了非稳定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点,得到2种简化的教学模型,据此进行仿真计算,进行了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试验,得到了动态原始特性,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足够精度,通过对动态和静态原始特性对比分析,表明在一定的转速变化范围内,可用静态原始性代替动态原始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变矩器内流道流体域及叶片浸入实体域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浸入实体法模拟液力变矩器叶轮内流道油液运动状态,分析了液力变矩器油液压力及速度分布情况。基于变矩器三维流场分析结果计算其外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泵轮及涡轮流道内均存在涡流和脱流,一级涡轮出口处出现射流现象;仿真结果与试验所得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外特性曲线吻合良好,为液力变矩器流场仿真分析提供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液力变矩器在大型机械中的高效传动,需对变矩器瞬态流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各叶轮全流道模型,计算中压力速度耦合算法采用Coupled算法、空间离散格式为二阶上游迎风格式,湍流模型选为Realizable k-ε模型,利用多流动区域耦合算法中滑移网格法实现叶轮间流动参数的实时传递。整理计算结果,得到液力变矩器全流道瞬态特性曲线,分析变矩器的内流场可获得流场分布特性,为今后液力变矩器性能的改善和优化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液力变矩器的压力补偿系统、正确使用液力传动油以及液力元件的检查三个方面对正确使用和检查装载机液力变矩器及系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原理,并建立了牵引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输入输出的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拟合牵引车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并通过计算整车牵引特性来评价整车性能,既减少工作量,又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液力变矩器的模型基础上,根据能量守恒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液力变矩器的等效粘性阻尼系数公式。再通过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对其等效阻尼系数进行拟合计算.得出了液力变矩器非线性等效阻尼系数与涡轮、泵轮速比及泵轮转速的定量关系。同时通过变矩器的力学分析,推导出液力变矩器的假设的等效刚度与速比和泵轮转速的定量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L820运转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设置与忽略进出口压力边界条件时方形腔液力变矩器的变矩比、效率和泵轮转矩系数等原始特性参数进行计算。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忽略进出口压力边界条件时,方形腔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而在设置进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后,其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得到了大大地提高。针对压力边界条件对方形腔液力变矩器CFD计算的影响进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方形腔液力变矩器CFD计算的准确度,对方形腔液力变矩器的开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液力变矩器与机械传动元件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后,可以得到一种新的液力元件,即液力机械变矩器.这时候对于新液力元件的性能分析就成了问题.本文使用VC 6.0进行软件设计,通过Access数据库存储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参数,用软件调用数据库信息并进行新的元件的性能分析,给出计算后的参数并绘制出新元件的外特性图.  相似文献   

16.
重型车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是指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输出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数学模型,正确分析2者共同工作时输入、输出特性,提出了确定其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共同工作区域和输出特性的计算方法,采用VB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模块,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装载机传动系统因功率过剩导致能源浪费,或因功率不足影响作业性能,提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主次工况功率匹配方法。以装载机V型工况为基础,以油门信号、档位信号和制动信号为6段式循环工况的划分依据,将其细分为11个工况片段,再进一步归类为铲掘、举升、起步和匀速4个牵引阶段,结合装载机不同循环阶段的主次工况,进行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的功率匹配研究。利用主次工况法对不同牵引阶段下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功率与发动机的油门开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特性得出,在铲掘与举升阶段,发动机几乎工作在额定功率点,应尽量避免超载;而在起步与匀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扭矩点相对较低,具有承受部分负载波动的能力,且应尽可能地工作在经济燃油区间。进一步,构建装载机机电液系统联合模型,对发动机变功率控制下的主次工况进行对比与验证。基于箱线图的工程机械主次工况分析法和装载机的牵引工况构建方法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分工况功率匹配奠定基础,也为车辆传动系统的效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液压·液力     
GJ20075065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软件开发[刊,中]/边淑君…//工程机械.—2007,38(6).—10~13轮式装载机和铲运机等车辆,广泛采用液力机械式传动,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组合后,可视为一种新的动力装置,具有新的性能特性,其输出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维束流理论对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它的原始特性和制动特性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的制动特性,计算表明可以满足车辆高速制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小装载机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对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影响,提高闭锁品质,根据装载机闭锁离合器工作原理对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和接合参数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闭锁充油液压控制系统及充油控制曲线,同时对装载机传动系统进行了简化,建立了闭锁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进行了建模仿真,分别分析了闭锁充油时间和充油压力对动态闭锁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闭锁充油时间在0.2s、充油压力在1.2MPa时闭锁效果最佳。验证了所设计的闭锁充油控制曲线是正确的,达到了减小闭锁过程中的动载荷并提高车辆运动平稳性的目的,为其他工程车辆闭锁过程动态分析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