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补充新生儿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出生0~10天的新生儿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与新生儿25-羟维生素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897例新生儿资料,其中25-羟维生素D<50 nmol/L 828例,占92.3%。早产儿、足月儿、过期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适宜浓度(>50.0 nmol/L)比,均为维生素D水平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正常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巨大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适宜浓度(>50.0 nmol/L)相比,均为维生素D水平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胎龄、体重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天水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需在新生儿期尽早及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北纬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生后48小时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妊娠胎数,以及母亲孕晚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20(9.10,17.30)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65.84%、15.53%和18.63%。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Z=-1.967,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H=-2.726,P<0.05)。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相比,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Z=-3.968,P<0.05),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降低(χ^2=8.003,P<0.0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OR=2.481,95%CI:1.023~6.008,P<0.001)。结论西安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胎数、出生季节和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郑州市学龄前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指导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体检的0~6岁儿童25-(OH)D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及不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965例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3.32±14.06)ng/mL,缺乏与不足占44.04%。不同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及充足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岁组最高,其次为6~11月龄。5岁组男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女童偏高(P<0.05),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儿童25-(OH)D水平比较,夏季组最高,秋季组次之,春季组和冬季组明显较低(P<0.01)。结论郑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比例较高,尤其2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令人堪忧。临床应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宣教,根据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用药,以降低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2012年广州地区25 295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25 295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年龄、季节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收集2012年全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5 295例0~16周岁健康儿童25-(OH)D结果,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血清水平判断:维生素D严重缺乏(<12.5 nmol/L)、维生素D缺乏(12.5~37.5 nmol/L)、维生素D不足(37.5~50.0 nmol/L),分别各年龄组及各月份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州地区25 295例儿童25-(OH)D平均水平72.41 nmol/L,无性别差异;无维生素D严重缺乏病例;25-(OH)D<50 nmol/L的比例为13.22%。儿童25-(OH)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与年龄呈正比;2012年1月份为全年最低水平,1~7月份25-(OH)D水平逐月上升, 8、9月份达到全年峰值,10~12月份逐月下降;各月份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在1月份为全年最高,全年最低值在9月份。 结论广州地区在冬春季节儿童维生素D营养水平较低,3周岁以上的儿童维生素D营养缺乏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方案在极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优化极早产儿维生素D补充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极早产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9),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7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决定每日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维生素D充足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 800U;不足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增加至1 400U;缺乏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增加至1 800U;过量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减量至400U;维生素D潜在中毒及中毒的患儿停用维生素D。对照组常规补充维生素D 800U,比较两组患儿生后48h内、生后4周、生后8周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及是否存在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结果 106例极早产儿生后48h内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81.1%,维生素D不足的发生率为9.43%。两组患儿生后48h内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周、生后8周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3例住院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定量测定AD患者血清25(OH)D2、25(OH)D3 和总25(OH)D浓度。按2011年美国医学科学院(IOM)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组:维生素D充足组[25(OH)D≥75 nmol/L]、维生素D不足组[25(OH)D 50~75 nmol/L]、维生素D缺乏组[25(OH)D 25~50 nmol/L]和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25(OH)D≤25 nmol/L]。结果 (1)113例AD患者血清总25(OH)D为(27.08±15.33)nmol/L,其中血清25(OH)D2为(1.23±0.93)nmol/L和25(OH)D3为(24.50±13.04)nmol/L;(2)60.18 %(68/113)患者维生素D严重缺乏、30.97 %(35/113)患者维生素D缺乏、7.97%(9/113)患者维生素D不足和0.88%(1/113)患者维生素D充足;(3)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MMSE总分的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r=0.202,P=0.032)。结论 住院AD患者严重缺乏维生素D,需要补充维生素D;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有正相关关系;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否能提高认知功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出生的72例婴儿为研究对象,自生后15 d起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满月起逐月询问生活史和体检。于出生及4月龄时分别采集脐血和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结果 脐血25-(OH)D平均水平(21.91±5.75)nmol/L,72例(100.0%)维生素D缺乏;婴儿4月龄时血清25-(OH)D平均水平(108.12±45.30)nmol/L,10例(13.9%)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升至(112.37±37.98)nmol/L,在400 U~组升至(133.97±34.93)nmol/L。但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在每日摄入维生素D 200 U~组6例(23.1%),400 U~组仅2例(7.1%)。新生儿及婴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正常。结论 北方地区冬季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尽早补充可以显著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每日补充200 U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早期婴儿血清25-(OH)D水平;若要达到维生素D营养充足,至少补充400 U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郑州市小学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为儿童代谢性骨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3587例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并利用酶免疫法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儿童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险因素。结果3587例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症发生率为7.58%;一年级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高于其他年级(P<0.05);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591,P<0.05);户外活动时间<3 h/d、食欲不佳、未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影响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可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规律服用鱼肝油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因此,应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运动,并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其和家属对服用鱼肝油及规律饮食的重视程度,以降低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肥胖和子痫前期与孕产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缺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6月-2015年3月间纳入标准的胎龄≥34周临产孕妇105例,分为子痫前期/非肥胖、子痫前期/肥胖、非子痫前期/肥胖、非子痫前期/非肥胖4组。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维生素D水平。结果子痫前期较非子痫前期孕妇产下的新生儿25-OH-维生素D水平中位数更低(子痫前期/非肥胖组34.5%,子痫前期/肥胖组30.8%;非子痫前期/非肥胖组53.6%,非子痫前期/肥胖组59.1%;P0.01),而肥胖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25-OH-维生素D缺乏者较非肥胖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25-OH-维生素D水平与母亲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7,P=0.01)。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更易出现25-OH-维生素D缺乏,肥胖对25-OH-维生素D无显著影响,同时,肥胖孕妇供给胎儿较少的25-OH-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家幼儿园共351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男:185名,女:166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测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并通过标准问卷获得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结果 受试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平均水平为(28.14±6.7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为35例(10.0%),维生素D适宜水平(20~100 ng/ml)为316例(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制剂补充频率低及大年龄组(≥6岁)是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维生素D制剂补充与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相关,大年龄组(≥6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相对较低。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结合个体情况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率,同时增加儿童户外活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