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坐姿是目前最普遍的工作方式,座椅是坐姿工作中承载人体的最主要的家具,座椅的尺度变化和姿势变化都是影响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背景。通过座面压力测量和身体局部不适评价,分析了座椅和坐姿因素对压力测量参数、身体局部不适和座椅整体感觉的影响,并分析了压力测量参数与身体不适、座椅整体感觉间的相关性。得出了肩部不适与平均压力、平均压力梯度和座椅整体感觉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臀部不适与最大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和平均压力梯度都呈显著相关。座椅设计中座面高度、座面材质和椅背高度是影响座面压力分布和身体不适的主要因素,因而设计座椅时应加强这3个因素的设计以提高坐姿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家具》2016,(2)
根据健康坐姿理论,认为坐姿时脊柱形态保持最自然的"S"型,椎间盘压力最小,因此考察在直立放松坐姿下,五种类型办公椅对身体部位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人-座椅面各项压力指标包括接触面积、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总压力等指标与办公椅特性的关系,结合身体部位舒适度感受的主观评价,具体分析五把不同类型办公椅对人臀部、腰部支撑性能,以此评价办公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影响床垫舒适性的相关因素,本文以体压分布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人、床垫因素与体压分布的相关性,以及体压分布对整体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人的体型、年龄、卧姿以及床垫的硬度、材料等特性与压力指标的变化存在一些相关性,但是由于受个体差异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压力指标与床垫舒适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中存在一些差异。最后提出研究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床垫舒适性评价体系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床垫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家具》2020,(2)
座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支承类家具,直接影响着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人-椅界面设计的合理性是在座椅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研究对座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结合实例讨论了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的实际应用。同时,本研究分别从座椅功能尺度、人-椅界面形态、座椅材料、人-椅界面活动这4个方面对人椅界面设计与舒适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探究,发现其与座椅舒适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学生们一天内大部分活动都是以坐姿进行,所以学生用座椅的舒适度对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本文研究了学生座椅靠背倾角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和主观感受的影响,利用Tekscan体压分布测量系统,设计学生静态体压分布实验,测试不同座椅靠背倾角下大学生人体坐姿压力分布,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了压力分布与座椅靠背倾角的关系,再结合大学生主观舒适度评价分值,得到适宜的学生座椅靠背角度。论文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座椅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压力分布测量与自由模量幅度估计法相结合,采集受试者动态与静态坐姿下腰部与臀部的压力分布信息,通过分析各个关键压力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受试者对坐姿舒适度的主观评价,研究了不同软硬度的办公椅腰靠对动态坐姿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办公椅腰靠软硬度对动态坐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动态坐姿下,随腰靠硬度增加,腰部最大总压力、腰部最大接触面积、臀部最大-最小压力差均呈下降趋势,而腰部平均压力梯度呈上升趋势。主观评价与客观体压分布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以22.1HC为质心的软腰靠舒适度级别最高,以39.8HC为质心的中硬度腰靠其次,以58HC为质心的硬腰靠舒适度级别最低。其中,女性受试者对于腰靠软硬度的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在工作环境中应用的增多,固定姿势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影响坐姿健康的诸多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腰部支撑。本文利用表面肌电镀术,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了腰枕大小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合理优化沙发腰部支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型号的腰枕可以使人体获得较好的坐姿;过大或过小的腰枕都不利于人体坐姿的保持。同时,实验研究还表明,表面肌电指标值IEMG和MPF可以较好地反映坐姿舒适性,二者结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大地评价沙发使用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杏元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07,28(11):144-148
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是影响内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影响压力舒适性的因素、压力舒适性评价的2种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并对动态服装压力分布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介绍,同时指出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整形内衣压力舒适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坐姿的腰椎形态改变与腰椎受力的理性分析入手,指出不同坐姿对于人的健康与舒适的影响,从中理清了座椅靠背人性化设计的一些细节,并强调正确坐姿及其"习惯成自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坐姿的腰椎形态改变与腰椎受力的理性分析入手,指出不同坐姿对于人的健康与舒适的影响,从中理清了座椅靠背人性化设计的一些细节,并强调正确坐姿及其"习惯成自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坐姿是大部分人群生活、工作的主要行为姿态。长时间保持不平衡的坐姿是众多慢性病的元凶。因此,座具坐垫的舒适性对人体健康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坐姿不佳会引起身体不舒适甚至导致脊椎变形等其他问题。本文分析了座具坐垫舒适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和几种常见的坐垫舒适性客观评价方法。人体体压分布和坐姿变化程度能反映坐垫的舒适性,有限元模拟分析能够实现人体体压分布的优化设计,温湿度测量为座具坐垫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压力舒适性是运动鞋的评价指标之一,然而少有针对运动鞋鞋面压力相关研究的总结。从鞋面压力的影响因素、测量手段和对运动鞋性能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深入分析鞋面压力与运动鞋穿着舒适性的关系,鞋面压力对运动损伤和运动成绩的影响,并通过文献综述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设计师从事运动鞋设计和消费者正确选择运动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足底压力舒适性的文献进行对比,总结了足底压力主要影响因素是鞋垫结构和鞋垫材料。概述了鞋垫腰窝部位不同高度对足底压力分布产生的影响,以及材料的硬度、厚度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机理。比较了足底压力舒适性研究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在改善舒适性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因子,选取身体质量指数、服装松紧度、人体姿势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测试人体7个部位的接触压力、皮肤血流量和皮肤温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分析3个因素对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评价指标的影响主次性,并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衡量塑身内衣的压力舒适性。结果表明:身体质量指数与人体姿势是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服装松紧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虽然人体不同部位的压力舒适性差异较大,但人体凸出部位的舒适性整体优于凹进部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将人体坐姿状态相关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引入装备座椅舒适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以期建立人体坐姿相关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与座椅舒适度间的关系,为建立座椅舒适度识别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鞋垫舒适性影响因素、舒适性研究方法以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结构设计和制作材料两方面对鞋垫舒适性的影响;其次,总结足底数据测量方法,选择与鞋垫舒适性关系较紧密的热湿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的测量方法进行阐述和对比;最后,归纳鞋垫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指出生理学评价和心理学评价相结合是较为可靠的评价方法。此外,给出测量鞋垫舒适性的建议和改善鞋垫舒适性的研究方向,可为鞋类舒适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介绍国内外汽车用座椅面料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汽车装饰性和功能性纺织品的性能。测试汽车用座椅面料样品的规格及其各项物理性能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数学分析方法,求出织物的规格参数和性能之间的关联度,最终得到影响汽车用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体椎间盘的特征和人体姿势对腰椎间盘的影响,通过对影响椎间盘内压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椎间盘压力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养成正确的坐姿;要求座椅具有向后倾斜110°~120°的靠背,且在腰椎部位提供5cm厚的腰靠支撑;椅子靠背形状应设计成符合人体脊柱自然曲线等等。  相似文献   

19.
靠背形态设计影响着人体坐姿的舒适性和健康,本文针对双靠背办公椅的靠背形面进行具体研究,分别从正面形态、侧面轮廓形态与俯视轮廓形态三方面,分析总结出影响双靠背形态的四个主要设计因素:腰部突出点高度、腰部侧视凸出量、外边缘围合弧度及腰部横向内凹深度。同时,文章采用体压分布测量法和主观评价法对腰部侧视凸出量这一要素对靠背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腰部侧视凸出量为40mm时,椅背整体舒适感最好,20mm时椅背整体舒适感最差。  相似文献   

20.
睡枕高度对仰卧位睡眠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建军  申黎明 《家具》2013,(1):44-46,57
本文以海绵枕高度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对人体仰卧位时头部、颈背部的压力分布测试并结合主观评价与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枕头高度对人体仰卧位舒适性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以仰卧为主人群宜选择弹性压缩后高度6~7cm的睡枕;随着枕高增加,压力多集中于后脑点、后颈点,颈部不舒适感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