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渠首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任务是闸址处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的建立,在缺乏实测资料的时候,往往通过参证站推求闸址处的水位流量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依干其渠首水位流量关系的推求过程,探讨了峰谷过程对应法和稳定水位对应法在渠首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比了两者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设计最低水位是决定水泵安装高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对于建在冲淤变化剧烈河道上的提水工程而言,主槽河底高程是影响设计最低水位的主要因素。本文用水力学公式法,通过小北干流龙门、王村水文站流量资料,推求浪店站址段河相关系和河道平均水深与单宽流量。根据测淤断面资料推求浪店站址主槽河底平均高程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确定设计河底高程,并利用年最小日平均流量均值计算平均水深,与设计河床高程叠加来推求设计最低水位。本文属探讨问题,文中论点只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文资料系列越长越能反应出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但某些河流由于种种原因存在水文资料断档、缺失现象(停测或某种原因无法观测),利用上下游关系,根据已知断面的实测资料推求另一断面资料,(断面迁移可视为上下游断面)。依据2010年—2012年盘古站及其下游二十三站(三)的同步观测资料,采用水位相关法及流量相关法推求二十三站(三)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填补了断面迁移后(因种种原因无法施测流量)推求流量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内河航道最小设计流量和最低设计水位的推求方法在《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中已有规定,然而由于电站日调节的影响,使得问题复杂化。本文利用汉江石泉电站和安康电站的资料,探讨了六种不同的确定方法,并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对于一般性河道,若需同时满足发电和通航要求,可以按枯水年瞬时流量(水位)频率法或年综合历时曲线法方法推求设计水位。  相似文献   

5.
吴瑕 《人民长江》2012,43(18):82-84
平原湖区河网密集,水系复杂,对缺乏实测资料的河段,设计流量和水位的推求十分困难,通过湖北省长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实践,探索出了一种简化方法。在推算河道设计流量时,分别计算各汇流片设计流量。平原区按平均排除法计算,而丘陵区按瞬时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由于河道设计水位主要受外排泵站抽排能力的影响,故以经过蓄排涝演算的最高水位作为控制水位,以外排泵站抽排能力作为设计流量来推求设计水位。该方法对推求平原湖区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流量和水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川市城区清江下游落水洞阻流壅水,是清江利川城区段防洪的制约因素。推求落水洞水位~流量关系,是该段防洪工程设计的依据。采用实测和调查资料,初步估算出落水洞水位~流量关系,然后采用调洪演算的方法模拟落水洞下泄洪水过程,并与典型年实测资料对比分析,得到修正后的落水洞水位~流量关系。该方法获得了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研究不同河流断面固化方案下测流断面水位—流量关系,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设定模拟天然河道和固化测流断面两个方案,采集测流断面水位、流量数据,分析不同方案下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后的测流断面相比于天然河道,其水位—流量关系更加稳定,可通过河道水位推求流量。研究成果可以为汛期河流测流效率提高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由于拦河闸除险加固建设工程设计的需要,应推求出闸址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上游断面的实测水位流量资料和采用水力学法两种途径进行了相关要素的计算。根据比选,推荐使用上游水文测验断面的实测水文资料,其精度及对工程安全性方面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9.
王青惠 《陕西水利》2016,(Z1):229-231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红雁池水库高放水渠的实测资料,提出两种方法:临时曲线法、改正水位法,来推求受水生植物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在工程运行中得到了运用,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文情势演变及归因分析是变化环境下水利发展研究的基础。以信江流域为例,根据信江入鄱阳湖控制站(梅港水文站)1953—2020年实测水文资料,对其近70年来年平均流量和水位的非一致性变化进行诊断;通过在基准期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影响期的流量和水位,利用残差分析方法量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年平均流量和水位变化的贡献率;针对梅港站水文情势演变特点,提出了一种先采用保证率频率法推求其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再通过不同时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推求变化环境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方法。结果表明:梅港站的年平均流量序列呈微弱的上升趋势,1991年为界的前后2个子序列的流量差异最大,气候变化起主要作用;年平均水位序列有显著下降趋势,2002年为界的前后2个子序列的水位差异最大,人类活动起主要作用;当最低通航水位的设计频率为80%时,2020年(代表现状环境)梅港站95%和98%年保证率的最低通航水位设计值较1991年分别下降1.78和1.79 m。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的航道航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计秒流量的计算是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是确定各管段管径、计算管道水头损失,进而确定给水系统所需压力的主要依据.选择正确的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至关重要.例举建筑给水工程中设计秒流量计算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将Excel计算表格加以完善,形成第二类建筑的通用计算表格.  相似文献   

12.
汤正军 《中国水利》2007,(12):35-37,32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保证率的要求,江都三站更新改造工程对水位组合重新进行了核算。根据水位组合,采用CFD的方法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内部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进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计算,并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最优方案的水力性能进行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江都三站的进水流道经过优化,不仅消除了流道内的涡带,而且进水流态均匀,可使水泵装置的能量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输水隧洞内的明满流水力瞬变过程以及优化泄水闸的泄水流量,介绍了圆形输水隧洞中明满交替水流水力瞬变计算原理和方法。以某大型灌区干渠工程为例,根据窄缝法计算原理,采用显式差分中的扩散法,对圆形输水隧洞中的明满交替水流进行了水力瞬变计算研究。给出了圆形隧洞瞬变流计算的水力要素计算公式,得到了输水流量变化时隧洞不同断面的水深或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圆形隧洞水位封顶时,隧洞中的水压力越靠近下游断面,压力突升越剧烈;明流状态下节制闸关闭时间对隧洞内最大水深影响较小,隧洞内的最大水深随着泄水闸泄水流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趋势,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泄水闸合理的设计泄水流量。研究成果可为输水隧洞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沿海地区挡潮闸排水能力设计既受闸上河道来、蓄水及排涝标准的影响,又与潮汐变化等因素有关,水流情况属于变量变速流,各处的水位、流量及流速均不断变化,其计算相当复杂。以连云港徐圩新区为例,推演了半日河川水库蓄泄能力计算法在确定闸孔净宽时计算结果较准确,对沿海地区排涝规模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流量资料缺乏河流无法采用Tennant法推荐流量计算生态需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计算方法。该方法将Tennant法中不同栖息状态下推荐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与水位保证率进行关联,以不同栖息状态对应的保证率水位作为生态水位。以淮河流域入海水道生态水位计算为例,选取淮河流域主要干支流上具有长序列流量资料的19个水文站作为参考站点,利用P-Ⅲ曲线推求Tennant法推荐流量阈值的水文保证率,综合分析各站结果,确定了淮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流量满足各等级所对应的水文保证率,并将其应用于流量资料缺乏的淮河入海水道生态水位计算。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流系统栖息状态为差与最佳时的水文保证率分别为90.2%,27.0%~41.6%。淮河入海水道淮阜控制调度闸和东沙港闸生态水位应分别保持在1.26~1.83 m、1.08~1.72 m之间。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方法为流量资料缺乏河道生态需水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堰坝稳定计算方法存在模型概化简单,无法准确反映不规则堰坝的流场及应力分布的问题,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通过引入气液两相流来求解堰坝的表面流场和水压力,将流场计算结果耦合到结构力学分析中实现某不规则实体堰坝的应力及变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洪水位和常水位工况下堰坝压应力均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且堰体内部未出现拉应力;堰坝整体变形分布合理,能很好地反映堰体与基础非连续性的变形情况。该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堰坝三维形态复杂及表面压力分布不均所带来稳定分析困难,可为堰坝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桃林口水库下游分水枢纽改造工程的实施,抬高了坝址处设计洪水位,顶托了石门子村支流洪水,利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分析了工程改造对区间石门子村支流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 MIKE21 FM 的南渡江河口段行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并分析滨江西带状公园建设后对南渡江河口段行洪能力的影响,基于MIKE21FM水动力模块,建立了南渡江河口段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型。首先结合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对河口段河道、滩地糙率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将公园模型概化为局部阻力修正和局部地形修正两种方式,然后分别模拟计算三种潮洪组合工况下河口段水面线和流场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概化方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公园建设后河道地形和糙率发生变化,导致水面线壅高和主流流速加大。阻力修正法计算的水面线壅高值稍偏大,但仍低于左右岸防洪堤设计水位,没有降低南渡江河口段防洪能力。司马坡岛附近局部出现高流速区,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调水线路为轴的水资源区域具有人类活动频繁、跨流域、水系不封闭等特点.现着力从监测点、调水线路及调水区、受水区多维角度提出水资源分析主要技术途径,对监测点雨水情按监测类型分别提出以时间为轴的纵向比较、过程变化及单点累计和多点对比等分析方法.在水位及流量监测的基础上,调水线路中的河道及湖库以分析水面线和水位变化趋势为主要分析内容,并提出了以恒定流和非恒定流理论为基本计算方法;采用降水产流及地下水计算模型实时计算分析调水区及受水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水资源分析中信息处理、计算机及多S技术的需求方向及其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江河截流过程中,随着戗堤的移动,龙口处河床及河岸边界条件不断变化,给截流设计中的水力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以瀑布沟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了截流期间设计流量Q=1 000m3/s,龙口宽度发生变化时,坝区附近研究水域内流态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不同口门宽下龙口附近的水力参数,包括断面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水位、垂线平均流速等。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龙口处的平均流速、戗堤上下游水位落差、龙中最大流速等结果与试验值较接近,可为水电站的安全截流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