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福建福州荔枝根际土样中分离到一嗜热单瓶梗拟青霉新种,短链拟青霉。其主要鉴别特征为:在查氏培养基上,35℃,14天,菌落边缘浅波浪状,灰褐色;分生孢子梗缺乏或简单,瓶梗直接单生于气生菌丝上,偶而在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着生有由2~3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分生孢子微粗糙,大多近球形至椭圆形,少数梭形;分生孢子链短,常由3~6个孢子组成。  相似文献   

2.
拟青霉属一嗜热新种,短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urticatenat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福州荔枝根际土样中分离到一嗜热单瓶梗拟青霉新种,短链拟青霉。其主要鉴别特征为:在查氏培养基上,35℃,14天,菌落边缘浅波浪状,灰褐色;分生孢子梗缺乏或简单,瓶梗直接单生于气生菌丝上,偶而在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着生有由2~3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分生孢子微粗糙,大多近球形至椭圆形,少数梭形;分生孢子链短,常由3~6个孢子组成。  相似文献   

3.
从福建福州荔枝根际土样中分离到一嗜热单瓶梗拟青霉新种,短链拟青霉。其主要鉴别特征为:在查氏培养基上,35℃,14天,菌落边缘浅波浪状,灰褐色;分生孢子梗缺乏或简单,瓶梗直接单生于气生菌丝上,偶而在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着生有由2~3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分生孢子微粗糙,大多近球形至椭圆形,少数梭形;分生孢子链短,常由3~6个孢子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病力,为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没法比较研究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估计了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宛氏拟青霉WS-11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累计死亡率达到90.67%,球孢白僵菌QB-28则达到97.33%。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中Hosmer-Lemeshow方法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在接种后9 d,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的LC50分别为7.57×10~6 spores/m L和8.39×105 spores/m L;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 spores/m L时,2种真菌对柑橘木虱的LT50分别为2.50 d和1.93 d。【结论】宛氏拟青霉WS-11和球孢白僵菌QB-28对柑橘木虱均有较好的致病力,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质,其中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的致病力高于宛氏拟青霉,致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刘晴  王芬  徐方旭  徐岩岩  董彩虹 《菌物学报》2021,40(11):2962-2980
蛹虫草规模化栽培过程中,真菌病害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本研究对人工栽培蛹虫草中真菌病害进行调研,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及致病性检验,并分析病害发生的特点。结果发现引起蛹虫草病害的病原真菌主要有虫草生齿梗孢、产扁虫菌素单端孢、镰刀菌、裂褶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粉红枝穗霉、卵孢单端孢、扩展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其中虫草生齿梗孢为引起蛹虫草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虫草生齿梗孢、产扁虫菌素单端孢、镰刀菌、裂褶菌和哈茨木霉主要为害蛹虫草子实体;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粉红枝穗霉、卵孢单端孢、扩展青霉、黄曲霉和黑曲霉主要为害栽培料与蛹虫草菌丝体。镰刀菌、裂褶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稻绿核菌和粉红枝穗霉为引起蛹虫草病害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蛹虫草病害防控奠定基础,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拟青霉新种及其与虫草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虫草[Cordyceps sinenisis(Berk.),Sacc.]上分离到中国拟青霉新种(Paecilomyces isnenisisp.nov.),对它进行了培养和形态学研究。中国拟青霉与蛹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ak]的无性阶段形态非常类似,但在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和瓶梗的量度上有所不同,且两者的寄主及生境不同,故定为新种。不仅可从长子座的殭虫获得其纯培养物,也可从不长子座而长孢梗束的虫草纯化培养获得。纯培养物的形态和天然虫体的孢梗束完全相同,故认为它可能是虫草的无性阶段。  相似文献   

7.
古尼虫草分生孢子阶段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的子座和内菌核作组织分离,用成熟子座自然发射的子囊孢子作孢子分离,经多批次重复操作结果皆获得同一种真菌培养物。鉴定表明这种真菌是拟青霉属的一个新种——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 sp.nov.)。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察氏琼脂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背面棕色;分生孢子梗短,多从气生菌丝上长出,一般长60μm;瓶梗7—12(-19)×2—3(-4)μm,有再育现象;分生孢子多数拟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具细刺,(1.6-)2.6—4.0(-4.8)×(1.2-)1.6—2.5(-3.5)μm,平均大小为4.0×2.6μm;厚垣孢子近球形,光滑;5.5—7.2×3.2—5.5μm。32℃以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自北京农家温室内,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torum)上分离到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的若干菌株。用13号菌株的典型培养与本菌的原种做比较,发现在形态上与原种相似,但菌落色泽、生长速度及形成孢梗束的能力不同。故定名为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P.fumosoroseus var.beijingensis Fang et Q.T.Chen n.var.)。  相似文献   

9.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无性型的多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我国南海细薄星芒海绵分离得到一株细菌A72,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黑曲霉、白假丝酵母、宛氏拟青霉7种指标菌对A72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与16S rDNA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属鉴定。研究发现A72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显著的活性,初步确认A72为粪产碱杆菌。  相似文献   

1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些虫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金龟子虫草(Cordyceps scarabaeicola),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撑拟青霉(Paecilomyces suffultus),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暗绿拟青霉(Paecilomyces atrovirens)等14种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撑拟青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暗绿拟青霉为一新种。此新种能以(1)在查氏琼脂上菌落暗绿、生长缓慢;(2)瓶梗基部球顶长颈瓶形;和(3)柱形分生孢子聚集成迭瓦状长链与已知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果汁饮料中耐热霉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果汁饮料中耐热霉菌的污染情况,本实验参照美国相关检验方法,对受微生物污染的果汁饮料进行耐热霉菌检验,将可疑的霉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共检出费氏新萨托菌(Neosartorya fischeri)、黄色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以及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3株耐热霉菌。通过查找其相关的背景资料,探讨饮料中耐热霉菌检验方法的科学性,为有效控制耐热霉菌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扫描电镜观察从土壤和植物上分离出的黑葡萄穗霉。看到产孢细胞即瓶梗呈瓶状或长坛状,顶端开口形为瓶口,从瓶口连续性向基性产生瓶梗孢子,形成向基性的链,多个链组成葡萄穗状的外观。老的瓶梗可变短缩,出现皱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我国南海三亚周边海域贪婪倔海绵(Dysidea avara)中分离海绵共附生细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宛氏拟青霉、黑曲霉7种指标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抗菌活性菌,同时对于得到的活性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共分离获得个149个细菌菌株,发现20株具有抑制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活性,占细菌总数的13.4%。经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发现此20株活性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生漆酶的耐高温膨大拟青霉大孢变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河北唐山地区的 1份土样中 ,分离到 1株产漆酶、耐高温的拟青霉新分类单元 ,膨大拟青霉大孢变种 [Paecilomycesinflatus (Burnside)Carmichaelvar.majorLiangZ .Q .,ChuH .L .etHanY .F .]。此菌的典型特征是在查氏培养基上 ,4 0℃ ,7d ,菌落直径为 38~ 4 4mm。瓶梗单生 ,不规则的着生在气生菌丝或简单的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光滑 ,梭形或长椭圆形 ,大多数 (5 .6~ 9.0 ) μm× (2 .5~ 4 .5 ) μm。  相似文献   

17.
贪婪倔海绵中抗菌活性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我国南海三亚周边海域贪婪倔海绵(Dysidea avara)中分离海绵共附生细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宛氏拟青霉、黑曲霉7种指标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抗菌活性菌,同时对于得到的活性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共分离获得个149个细菌菌株,发现20株具有抑制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活性,占细菌总数的13.4%。经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发现此20株活性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适合浸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发芽成人字形,末端形成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附着胞表面有较厚的粘液层,而三种拟青霉附着胞表面均未见有粘液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一株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不同生长发育天数的菌落特征即颜色、大小、孢子堆的形成等特点进行了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菌丝的形态,成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及连接状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的超微形态。经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该昆虫病原真菌是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20.
马尔尼菲青霉能引起人和鼠类的马尔尼菲青霉病,1956年由Capponi等分离自越南的竹鼠,后由Segretain (1959)正式发表为新种.DiSalvo等(1973)首次报道此菌对人的自然感染,也分离了菌种。Pitt (1980'1979')承认Segretain的菌株为马尔尼菲青霉,但把DiSalvo的菌株(ATCC 24100)由于具明显的黄色菌丝而与岐生青霉金黄色变种(ATCC 10438)合并,成立了樱草黄青霉新种。近年来一些中国的研究者对广西的竹鼠作了大量的调查,证明竹鼠普遍携带此菌,并分离了大量菌株。作者对来自广西的34株分离物(2株来自患者,32株来自银星竹鼠)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作了鉴定,并用IMI 68794(来自模式),ATCC 24100和ATCC 10438作了对比。全部34株分离物尽管在菌落外观有明显不同(许多菌株产生黄色具饰菌丝,影响菌落外观)但根据其帚状枝及瓶梗的特征,产生紫红色素以及在370C形成酵母状细胞诸特点,作者认为都是马尔尼菲青霉。ATCC 24100也同样具有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而ATCC 10438虽然也产生明显的黄色菌丝,但其帚状枝和瓶梗与马尔尼菲青霉不同,不产生紫红色素,在370C不生长,因此不是同一个种。ATCC 24100应保持原来的种名马尔尼菲青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