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24h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多发伤患者62例血乳酸水平,行APACHEII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1~20分)、B组(21~30分)、C组(〉30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B、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血乳酸水平(2.8±1.3)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6.0±2.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APACHEII评分(19.0±3.7)分,存活组APACHEII评分(15.4±4.3)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7.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测定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脓毒症患者44例,于人院时测定动脉血乳酸值,并于人院6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根据清除率结果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根据随访30天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入院时两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结果:(1)高乳酸清除率组29例,死亡8例(27.59%);低乳酸清除率组15例,死亡11例(73.3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初始血乳酸浓度:死亡组为(6.72±1.82)mm01/L,存活组为(3.62±1.02)mmo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酸清除率:死亡组为(12.12±7.52)%,存活组为(30.12±10.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测定动脉血乳酸值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严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与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入科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6h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0±1.56)mmol/L及(5.60±1.4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30±1.54)mmol/L及(5.70±1.39)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指导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检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以CVP达到8~12mmHg,MAP达到(65±5)mmHg以上,作为液体复苏治疗的目标。B组在达到上述CVP及MAP的基础上,计算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作为复苏治疗的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液体复苏达标率及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的比例、术后24h输液量的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ICU住院日。结果2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比例A组高于B组(P<0.01)、24h内输入液体量B组大于A组(P<0.01)。但两组术后24h液体复苏达标率(≥10%)的比例、输入红细胞及血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ICU平均住院日高于B组(P<0.01)。结论在监测CVP及MAP的基础上,使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目标,可能减少患者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重症医学科(ICU)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住ICU的成年休克患者共58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48h血乳酸值,以后每24h测定一次,直到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或出院或死亡;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42例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7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92±17.59)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0±4,血乳酸(9.04±2.55)mmol/L;死亡组入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高乳酸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于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6h、24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呼厥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h及72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PACHEII)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以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一B(Apo—B)的水平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G【(1.74±0.45)mmol/Lvs(2.33士1.02)mmol/L]、CHOL【(6.34±0.58)mm01/Lvs(7.57±2.37)mmol/L]、LDL—C[(2.36±0.32)mmol/Lvs(2.99+0.79)mmol/L]、Apo—A1【(1.35±0.67)mmol/Lvs(1.59±0.78)mmol/L]、Apo-B『(1.57±0.37)mmo]/Lvs(3.08±1.09)mmol/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具有理想的调节作用,作用确切,恢复较快,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曾其毅  王阳  钱新华 《医学争鸣》2009,30(11):997-1000
目的:探索脓毒症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及可能损伤机制.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0~220g),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h脓毒症组(3LPS组),6h脓毒症组(6LPS组)和24h脓毒症组(24LPS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溶液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各脓毒症组大鼠在相应时点处死后分离获得线粒体.测定各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丙二醛(mtMDA)含量、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活性以及线粒体一氧化氮(mtNO)浓度.结果:3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0.5±0.5)vs(1.2±0.6),P〈0.05];6LPS组和24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4±0.7)vs(1.2±0.6),(1.6±0.7)vs(1.2±0.6)].3LPS组和6LPS组大鼠脑mt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2.0±2.1)μmol/L vs(5.7±0.8)μmol/L,(8.7±0.8)μmol/L vs(5.7±0.8)μmol/L,P〈0.01];24LPS组大鼠脑mt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6.5±1.6)μmol/L vs(5.7±0.8)μmol/L].3LPS组和6LPS组大鼠脑mtNO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74±24)μkat/g vs (16±13)μkat/g,P〈0.01;(32±10)μkat/g vs(16±13)μkat/g,P〈0.05];24LPS组大鼠脑mtNO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8±12)μkat/g vs(16±13)μkat/g].3LPS组、6LPS组和24LPS组大鼠脑mtNO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5.4±4.8)μmol/g vs(1.2±2.6)μmol/g,(6.5±3.8)μmol/g vs(1.2±2.6)μmol/g,(3.6±2.1)μmol/g vs(1.2±2.6)μmol/g,P〈0.01].脓毒症大鼠脑mtMDA含量、mtNOS活性和mtNO浓度与脑线粒体膜电位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677,P〈0.01;r=-0.738,P〈0.01;r=-0.715,P〈0.01).结论:大鼠脓毒症病程中存在可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个体化静脉营养治疗对晚期不能进食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住院的40例不能进食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营养支持组20例:接受个体化静脉营养治疗联合减症支持治疗;减症组20例:接受减症支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生存期及治疗一个月后部分血生化指标。结果营养支持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76.7±24.0).d,减症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8.2±15.4)d,营养支持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减症组显著延长(P〈0.01),营养支持组6例患者死于恶病质,减症组13倒死于恶病质,营养支持组显著少于减症组(P〈0.05)。营养支持组一个月后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18.53±0.91)kg/m^2vs(17.83±0.75)kg/m^2、(31.31±2.88)g/Lvs(27.354-2.67)g/L、(1.78±0.40)g/L vs(1.29±0.18)g/L,P〈0.01],而减症组一个月后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7.14±1.58)kg/m^2 (18.88±1.23)kg/In2、(24.88±3.58)g/Lvs(26.99±2.79)g/L、(1.09±0.25)g/Lvs(1.49±0.23)g/L,P〈0.01)]。结论个体化静脉营兼治疗可以显著征长不能进食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及降低恶病质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乳酸水平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并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A组(<20分)、B组(20~<30分)、C组(≥30分);对比分析三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分别统计治疗后死亡(死亡组)与存活患者(存活组)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分值及血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分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5.3 ±2.6) mmol/L、(12.7±4.8)分]明显低于B组[(9.6±4.3)mmol/L、(33.8±7.4)分]、C组[(14.2 ±6.2)mmol/L、(62.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分值[(13.7 ±6.4)mmol/L、(53.8±12.6)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7.3±4.2)mmol/L、(28.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血乳酸清除率[(3.7±2.4)%]明显低于存活组[(1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0.732,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乳酸,计算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结合APACHEⅡ分值情况,进而对感染性休克的病情程度作出较准确判断,以改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础血糖水平分布与重症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早期基础血糖水平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危重病程度及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科监测的基础血糖值,将207例重症患者分成三组:A组,血糖〈4.5mmol/L;B组,血糖4.5—8.3mmol/L;C组,血糖〉8.3mmol/L,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指标。结果①入组患者血糖范围在0.58—22.08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7.39±3.05)mmol/L;②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10.30±6.23)及乳酸值(1.46±0.99)mmol/L,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的(22.544-13.46)及(5.07±2.98)mmol/L和C组患者的(14.74±8.49)及(2.82±1.7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MOD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8日生存率分别为75%、62.5%、50%、54.2%,与B、C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组患者基础血糖水平与APACHEⅡ、GCS、MODS和SOFA评分及多巴胺用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C组仅与APACHEⅡ、GCS评分相关(P〈0.01)。结论重症患者的基础血糖分布在4.5—8.3mmol/L范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能是最合理的控制水平。血糖浓度低于4.5mmoL/L时可作为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ABL)水平对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40例重症患者按照ABL三分位数法分为3组:A组,ABL≤1.5mmol/l(n=35);B组,ABL 1.6-4.4mmol/l(n=71);C组,ABL≥4.5mmol/l(n=34)。记录所有患者入ICU 0.5-2h内的ABL值及APACHE II评分。结果①A-PACHE II评分:B组(14.99±7.90)分高于A组(10.77±6.63)分,C组(22.44±10.06)分高于B组(P〈0.05)。②C组患者MODS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1);ICU死亡率: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B组(P〈0.01);28d生存率:B组低于A组,C组低于A、B组(P〈0.01)。③早期ABL水平及APACHE II评分与危重病患者死亡率呈较好的相关关系,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5、0.90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52,0.905)、(0.755,0.896)(P=0.000)。④B组的生存天数显著低于A组,C组生存天数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早期ABL水平能有效地评估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是危重病患者重要的床旁监测指标,对危重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炎症指标及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更短,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更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为(0.36±0.04)ng/dL,C反应蛋白(CRP)下降为(7.59±4.21)mg/L,对照组TNF-α水平上升为(1.12±0.10)ng/dL,CRP水平下降为(12.01±5.61) mg/L;研究组前白蛋白上升为(134.68±21.98)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上升为(2.46±0.36)μg/L;对照组前白蛋白下降为(103.25±12.36)mg/L,IGF-1下降为(1.3 l±0.2)μg/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BP可更好地缓解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生大黄并微生态制剂的肠内营养对严重多发伤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即用生大黄并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强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8天,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28d后均观察脓毒症发生比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清D-乳酸、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d后,强化治疗纽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发生率:强化治疗纽31.70%(13例).常规组68.29%(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发生率:强化治疗组24.39%(10例).常规组60.97%(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强化治疗组12.19%(5例),常规组41.46%(1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强化给予生大黄应用并及时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治疗,维护肠屏障功能,阻止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降低了脓毒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