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柠檬酸是典型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调变助剂,它的引入可提高活性相的分散度,促进高活性相的生成,调变载体的孔道结构和酸性。综述了与活性组分发生螯合作用和对活性组分进行隔离两种主要的调变作用方式,介绍了对载体的脱铝作用及自身的热分解作用等其他调变作用方式。催化剂调变过程中多种作用方式共存,如何综合利用调变作用方式实现对催化剂结构、性质的改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以4%的氧化钴、1%的氧化铝以及0.5%的氧化铜代替传统的氧化铬作为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助剂;研究了在中和沉淀过程中的加料方法对新型CO高变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寻求较优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氧化态XRD谱图分析表明,加料方法对催化剂前驱体氧化铁的晶型没有影响;对催化剂进行BET及粒度分布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粒度受中和过程加料方法的影响,采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平均粒度较小,但加料方法对催化剂的平均孔隙半径影响较小;对采用不同的加料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表明,采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因此,采用沉淀法制备新型铁基CO高变催化剂时,适宜采用并流法加料。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硫酸铝、拟薄水铝石、氯化铝、硝酸铝为铝源制备铝溶胶,并将铝溶胶涂覆于堇青石表面,制备了γ-Al2O3/堇青石载体;将PdCl2溶液浸渍于γ-Al2O3/堇青石载体上,制得Pd/γ-Al2O3/堇青石催化剂。采用XRD,SEM,XPS,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铝源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按硫酸铝>拟薄水铝石>氯化铝>硝酸铝的顺序依次减小;硫酸铝、拟薄水铝石、氯化铝为铝源的催化剂中Pd以PdO和金属Pd的形式存在,硝酸铝为铝源的催化剂中除了PdO也可能存在Pd(OH)2;硫酸铝为铝源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485.6℃下,甲烷转化率可达90%;不同铝源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低顺序为:硫酸铝>拟薄水铝石>氯化铝>硝酸铝。  相似文献   

4.
超稳Y沸石催化剂的积炭行为和酸性调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热重法以正庚烷裂化反应观测了超稳Y沸石催化剂的积炭行为;采用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法测量了催化剂的酸性;考察了硅铝比对催化剂酸性对积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催化剂上的积炭主要发生在强酸部位;积炭速率与强酸量之间存在着r_c~+=KA~α的定量关系;强酸部位因积炭和脱铝导致酸量下降,使催化剂的活性衰减;改变硅铝比对酸性产生有效的调变作用,从而抑制了催化剂的积炭失活。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铝为铝源,分别用乙酸、硝酸和磷酸做胶溶剂,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Cu-Zn-Al双功能催化剂;利用浆态床反应装置对其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NH3-TPD,XRD,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胶溶剂能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表面元素组成,以乙酸作胶溶剂所制催化剂拥有最多的中强酸,对二甲醚选择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含镁配合物ClMg(OR).ROH为载体制备了高效丙烯聚合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铝钛比、铝硅比和氢气加入量对催化剂聚合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氢调敏感性和立体定向性,动力学行为呈现典型的上升-衰减型,聚合过程中聚丙烯形态复现了催化剂的形态。在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n(Al):n(Ti)=300、n(Al):n(Si)=15、氢气加入量(质量分数)为0.0200%、温度为70℃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12.0kg/g),聚丙烯等规度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反应,以甲酸铜-甲酸镍为催化剂,将工业双戊烯催化脱氢合成对伞花烃。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如活性组分前体类型及其预处理方式、沉淀方法、载体加入顺序、铜镍摩尔比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中对伞花烃质量分数的影响,催化剂较佳合成条件为:以甲酸铜-甲酸镍为活性前体,采用并流沉淀的方法,碳酸钠溶液为沉淀剂,沉淀过程中加入载体活性炭,活性前体用无水乙醇洗涤,n(Cu~(2+)):n(Ni~(2+))=1:3。最佳合成条件为:采用液相反应,在180℃反应6 h,催化剂用量每15 mL 原料1.0 g,产物中对伞花烃的质量分数可达84.52%。  相似文献   

8.
以单模板剂,采用水热晶化制备了介孔纳米HZSM-5催化剂。详细考察了铝源的水解碱度和超声波处理等合成液的制备条件对HZSM-5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和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碱度下水解铝源,不采用超声处理合成液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适中的结晶度,较大的介孔孔隙率,较多的中强酸和强酸量,更强的容炭能力。在甲醇制汽油(MTG)反应中,该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较高,甲醇转化率接近100%,催化稳定期可达48h,液态烃选择性可达到57.90%。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系列用于苯与直链烯烃烷基化反应的含有杂原子的磷铝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 (MeZrAPO 5 ) ,同晶取代磷铝分子筛骨架中磷和铝的杂原子包括锆和至少一种选自硅、硼、镓、锗、铁、镁、锡等的元素。考察了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杂原子种类、铝源等因素对催化剂合成的影响 ,探索了合成样品中模板剂脱除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晶化温度高于 15 0℃、n(TEA) /n(Al2 O3 )≥ 1 5以及加入Zr原子都有利于直接生成MeZrAPO 5晶相 ;用小晶粒和高结晶度的铝源合成时 ,分子筛的结晶度高。  相似文献   

10.
用4种不同的Y分子筛对氧化铝载体进行调变,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一系列表征,考察不同Y分子筛调变氧化铝载体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Y分子筛调变的催化剂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酸量和酸强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变,B酸酸量增加,减弱了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多的CoMoS(Ⅱ)活性相,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其中,经HY和YI分子筛调变的催化剂(Cat-A和Cat-C)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2 MPa、氢油体积比200、体积空速2 h-1的条件下,Cat-A和Cat-C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模型化合物的脱除率分别为98.67%和99.57%。  相似文献   

11.
牛成继  张白玲 《润滑油》1997,12(3):31-33
考察了游离烷基酚对水杨酸盐的清净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烷基酚含量对高碱值烷基水杨酸盐的抗氧化性和清净性均有不利影响,应控制其游离烷基酚含量,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沥青热拌和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以基质沥青为原料,研究分析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沥青降粘剂VR-Q1对沥青的降粘效果及对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降粘剂降粘效果好,能够提高沥青高、低温性能。与国内外两种市场性能较好的降粘剂相比较,VR-Q1对沥青高温降粘、低温增粘效果显著,同时表现出优异的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卡尔费休电量滴定法测定了PAO中的微量水含量,用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红外光谱和热重等分析手段评价了冷冻前后PAO的理化性能,考察微量水对PAO冷冻后形成的表面现象及对冷冻前后PAO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水是影响PAO冷冻后外观的主要原因,但对冷冻前后PAO的理化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添加剂对工业齿轮油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硫化烯烃、磷酸酯胺盐、硫磷酸酯极压抗磨剂,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和防锈剂等,对工业齿轮油抗乳化性能、极压抗磨性能、防锈性能的影响;以及硫化烯烃、磷酸酯盐极压抗磨剂与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之间的协和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2%~1.6%复合添加剂调制的CKD220工业齿轮油中,磷酸脂盐的正确选用可以提高齿轮油的抗乳化性能、防锈性能和减少防锈剂用量。硫化烯烃与磷酸脂盐、含氮杂环衍生物多功能添加剂的合理组合,可以提高齿轮油的极压抗磨性能和防锈性能,减少添加剂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5.
破乳剂结构对原油破乳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檀国荣  邹立壮  王金本 《钻采工艺》2006,29(1):74-75,81
以1,2-丙二醇、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和酚胺树脂为起始剂合成了一系列环氧聚醚型破乳剂。对破乳剂的支链程度、分子量、EO/PO质量比以及嵌段类型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破乳剂的支链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大,脱水效果越好;同一原油对破乳剂的m(EO)/m(PO)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m(EO)/m(PO)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达到最好的破乳效果;二嵌段与四嵌段破乳剂脱水率较高,无规均聚破乳剂脱水较快,三嵌段破乳剂脱出水色较清;酚胺树脂型破乳剂对稠油有良好的破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因素很多,如油藏物性、流体性质等静态因素,但还没有注水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文章以TZ402CⅢ油组为例,分析了注水对水平井无水采油期、见水初期、中含水期生产动态的影响,认为注水是影响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和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及时做好注水调整是控制和延缓水平井含水快速上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丛粒藻烃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丛粒藻的游离烃类以C27—C33烯烃为主,还含有C13—C2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15、C16、C18—C21)及微量甾烷、萜烷。丛粒藻真空热解烃类为C13—C3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15、C16、C15—C21)及甾烷、萜烷。这些热解烃类的组成特征与胜利油田孤东地区上第三系含丛粒藻化石泥岩的烃类相似,从而首次证实了这些泥岩中的烃类主要是丛粒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潘志强 《石化技术》1997,4(4):231-233
详细介绍了曲轴偏移对中找正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对其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型固定床实验装置考察了正己烷在4种分子筛上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孔结构对正己烷催化裂解产物分布和积炭失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所考察的4种分子筛中,孔径越小,越有利于单分子裂解,越不利于氢转移反应,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越高;ZSM-35上乙烯和丙烯的初始选择性虽然最高,但其积炭失活较严重,而ZSM-5分子筛表现出了较好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抗积炭性,其双烯选择性为45.06%,且反应4h后转化率仅下降4%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石蜡纳米乳液制备中的温度影响,先以58#石蜡为原料,采用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司潘-40、吐温-40制备了石蜡纳米乳液,并利用单因素法确定了配方组成和乳化条件:水/58#石蜡/司潘-40/吐温-40(质量比)=70/21/3.6/5.4,乳化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1400 r/min.考察了乳化温度、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