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傣医药是我国的四大民族医(藏、蒙、维、傣)之一,有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几年,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傣医药的挖掘、继承、整理、研究和傣医专科专病建设,傣药院内制剂,傣医药人才培养,傣医执业医师考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展傣医药,为保障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傣医药历史及发展现状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她是祖国医学文化和傣族贝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祖国医学防病治病的特征,又有傣族医学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以傣医“四塔、五蕴…  相似文献   

2.
傣医在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傣族医药学。及至今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开发价值。傣医外治疗法是傣族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研究傣族医药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傣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扬光大傣族医药外治疗法,对傣医的外治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并对其中包敷法进行了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3.
傣医的解药具有鲜明的民族医药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傣族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傣族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收集了167首傣医“解药”方剂,现整理、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核心的一门学科。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傣医傣药的传承与发展,为抢救傣医傣  相似文献   

5.
本文撰述了丰富朴实的傣族文化与傣医药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傣族文化滋养下的傣医医德的内涵和特点,概括了现代傣医医德的特点,展望傣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0):F0003-F0003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西双版纳州傣医药学会于2005年7月1日正式成立,学会由100多名傣、中、西医药专家以及关心、支持傣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学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F0002-F0002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傣药研究开发的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傣医药是我国边疆人民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应以傣药药性及傣医方剂探索研究带动傣医临床治疗技术研究,这是傣医药开发研究的重要环节,亦是傣药研究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德宏州地处于云南省西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独特的傣医药理论体系,浓郁的民族医学特色以及典型的地域特点。但受历史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原因,当地傣族医药发展存在文献古籍流失严重、文献发掘整理研究滞后、傣医药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傣医药发展水平较低、人才队伍薄弱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低等问题,文章结合德宏州傣医药现状进行思考,对如何发展壮大德宏州傣医药提出建议,以期为德宏州傣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傣医,是傣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取得的经验医学积累。她具有较完善的傣医理论“四塔、五蕴”,又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实录总结《档哈雅》。据贝叶经记载,傣医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傣医为傣族人民的繁衍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分知名傣医先后被国家吸收到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傣医医院)、景洪县(今景洪市)傣医药研究所和小街、勐龙、勐罕卫生院工作,使他们成为国家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一员,傣医也成为国家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科室。  相似文献   

11.
蒙医蒙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展蒙医蒙药是振兴民族医药产业的需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分析了前郭县蒙医蒙药需求现状以及蒙医蒙药产业供应现状,找出导致该现状的原因及问题,并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2年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方法选择甘肃省14个地州市2010-2012年15个品种865批中药材、中药饮片,按评价性抽验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不合格项目、抽样单位性质来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承担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共15个品种865批次,有260批不合格,其中发现99批为伪品,104批为掺伪,总不合格率为30.1%。结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建议尽快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傣医药及它的优势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新药研发的角度,对医药及其资源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傣医药的自身优势及其傣药现代化的切入点。方法:从相关文献入手,结合实地考察,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傣药中有价值的资源包括两个方面:1.独特的理论体系 2.特有的用药经验:包括本民族特有的天然药物品种、药用部位、药用习惯,以及经方验方。这些是其自身优势所在。在做傣药现代化研究中,应首先对傣医药现有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及研究验证。在与中药及其他民族药应用的比较中确立傣药在长期应用中自身的特点及优势,以此作为傣药新药研发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自1994年开办藏医学教育以来,以民族医学博士点及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以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特色鲜明的藏医学本科专业“一中心、四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即“以提高藏医临床综合能力为中心,藏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传统藏医学与中西医诊疗技能相结合、藏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藏汉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一中心、四结合”,培养了一批民族地区急需和紧缺的藏医学专门人才,改善了藏医学临床从业队伍的学历结构,为藏医学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傣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傣医药文化与汉医文化、佛教文化、贝叶文化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关系以及与农耕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关系。笔者在文中还提出了发展傣医药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为促进哈尼医药的传承与保护,开展哈尼族医药调研。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哈尼医药在墨江县发展的现状。结果:墨江县当地重视哈尼医药的发展,哈尼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墨江县中医院成立了哈尼医生传承工作室,并运用20余种哈尼民间草药,当地居民对哈尼医药认可度较高,哈尼医药对当地的疾病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发展哈尼医药应继续加强资金与政策的扶持,重视哈尼医药人才培养,加大哈尼医药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宣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我国傣药资源的组成与特点,以及傣药传统利用特点,促进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的合理保护与传承利用,该文对我国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理分析。结果共查明我国傣药资源1 077种,其中272种为首次记录在傣族民间的药用情况。1 077种傣药中包含植物药1 053种,隶属于169科694属。这些植物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贵州南部,四川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94.49%以上的物种在云南有分布。从生活型看,傣药植物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从药用部位看,傣药中根及根茎类植物比例最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从性味与入塔看,凉性、苦味、入水塔类的傣药所占比例最大;从傣药治疗疾病情况看,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最多,其次为治上呼吸道感染、骨伤科疾病、风湿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妇科疾病、肝病、月子病、毒虫猛兽咬伤等药物。该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傣药资源及传统利用知识,但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均面临逐渐减少和流失的风险,建议今后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傣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傣医药文化角度解读贝叶经在傣医药历史发展与传承中的作用。探讨在傣医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贝叶经对傣族文化的记录、传播和延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以期加深对傣医药文化的系统认识,提升对傣医药基础理论本质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芒市常用傣药植物资源情况,以期为德宏傣医药的开发利用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访谈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芒市常用傣药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经鉴定整理,芒市傣医常用植物药有118科352属517种,药用部位主要是全草和根及根茎类;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跌打骨折类疾...  相似文献   

20.
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工作实践,对傣药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结果: 对傣药学的发展历史、本草沿革、傣药资源种类及分布、濒危资源、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结论: 傣药应加强传统知识的传承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后应重点开展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从品种考证、质量标准、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有效方药的新药开发研究以及濒危傣药野生变家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是促进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