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云南大为制焦有限公司的改质沥青、油品配制工序用于中温沥青的粗加工。2套装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气,烟气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包括环烃、环烃衍生物及其他化合物,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这2个工序都设有洗油吸收沥青烟气的装置。原设计的沥青烟气吸收装置沥青烟气吸收效率低,洗净塔吸收后烟囱依然浓烟滚滚,2个工序的烟气排放量分别为:改质沥青工序1 352m3/h、油品配制工序985m3/h,生产现场恶臭难闻。  相似文献   

2.
针对炭素生产中吸附法净化沥青烟气的现状,对比分析了过滤吸附和吸附床吸附的缺点,介绍了自激式沥青烟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分析了净化过程和应用数据。结果表明,自激式沥青烟气净化器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沥青烟气的吸附和净化,净化器的性能稳定,总净化效率在95%以上,解决了吸附法净化沥青烟气的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3.
炭素专利     
<正>公开号:CN103127809A公开日:2013-06-05申请人:辽宁北环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人:李德生发明名称:一种沥青烟气干式除尘方法一种沥青烟气干式除尘方法,其特点是:沥青烟气在进入除尘器前加入臭氧气体处理,混合后的沥青烟气再进入除尘器以粉尘颗粒的形式回收,净化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空。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束缚,将沥青烟气的黏性处理由传统  相似文献   

4.
《炭素》2017,(2)
浸渍生产过程是浸渍沥青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浸入浸渍电极孔隙的过程,浸渍沥青受热分解挥发形成的浸渍沥青烟气是浸渍沥青另一种表现形式,可应用于浸渍生产。浸渍生产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浸渍沥青烟气实施冷凝降温利用等方法,提高浸渍沥青烟气处理能力和浸渍真空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炭素沥青烟气湿法净化方法存在净化效果差,管路易堵塞,设备运行不可靠等不足,为了彻底解决炭素生制品制造沥青烟气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中铝贵州分公司开展炭素生制品制造沥青烟气处理系统新技术开发,设计开发一套沥青干法净化系统,充分利用球磨系统中的微粉作为吸附剂对沥青烟气进行吸附,吸附后微粉返回流程作为原料循环使用,系统成功运行,沥青烟气含量由项目实施前的288 mg/m~3下降到目前的未检测出水平,达到《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沥青烟气排放浓度限值20 mg/m~3的标准,从而彻底解决了沥青烟气对职工身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于淑宏 《辽宁化工》2015,(2):189-190
煤沥青是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煤焦油经过蒸馏得到的产品。蒸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气,含有多种环芳香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苯并(a)芘大量存在。沥青烟的挥发物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采取文丘里装置和用洗油吸收对沥青烟气进行治理,能够对沥青生产逸散产生的烟气进行有效地捕集,可去除沥青烟中90%以上的污染物,使沥青烟的排放能够达到环保指标。  相似文献   

7.
吸附法净化处理沥青烟气的探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利民  张凤霞  宁平 《云南化工》2003,30(5):1-2,10
采用吸附回收法处理铝厂预焙阳极槽低浓度沥青烟气 ,以煅后焦为吸附剂 ,对其不同质量浓度的沥青烟气 ,进行吸附穿透试验研究 ,得到在常温下对 3种粒径的煅后焦不同质量浓度沥青烟气的吸附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焦油加工厂沥青烟气治理应用的吸收法、吸附法、静电捕集法及焚烧法,同时提出了洗油吸收法和焚烧法相结合的沥青烟气治理工艺,该工艺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净化效果好,可在沥青烟气治理过程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对道路沥青在生产及施工工程中释放的沥青烟气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抑制沥青烟的治理技术,特别是道路沥青抑烟剂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沥青烟气产生的原理,归纳了沥青烟抑制剂的组成,并对沥青烟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并对建立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标准与规范提出一些建议。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主要为2~6环多环芳烃PAHs,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类,研究表明芘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并且对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石油沥青烟气中臭味组分为含硫和含氮化合物,包括噻吩类和亚砜,同时还含有少量吲哚类含氮恶臭污染物。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抑制技术中吸附型抑烟剂、氧化型抑烟剂和聚合物抑烟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做出评价,此外对石油沥青抑烟剂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煤焦油沥青灌装线的流程、设备和生产情况,指出,由固态沥青散装改为热沥青纸袋灌装后,既解决了沥青烟气和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提高沥青的质量,解决了贮运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煤沥青的除杂和净化、中间相沥青的介绍,阐述了煤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同时对煤沥青基碳纤维市场前景的分析,表明了我国大力发展煤沥青基碳纤维的必要性。结果表明,进一步落实结构材料轻量化、制备高性能的煤沥青基碳纤维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低QI含量煤沥青氢化产物的结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QI净化沥青为原料,采用四氢萘高压加氢制取了氢化沥青,采用IR,NMR和TGA分析对氢化沥青及其原料净化沥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氢化沥青含有大量脂环结构,其独特的热解缩聚行为有利于可溶性中间相沥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陈龙 《安徽化工》2014,(6):41-43
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元素分析与红外分析手段,研究了沥青原料的结构和组成,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其流动特性。采用氮压式单孔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制备中间相沥青纤维,研究了中间相沥青的可纺性及纺丝工艺对于中间相沥青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温度350℃、纺丝压力0.016MPa与收丝速度220m/min的条件下纺丝得到性能优良的沥青纤维,纺丝连续性好,可连续纺丝约5min。经290℃不熔化处理和1000℃碳化后,得到碳纤维拉伸强度1.45GPa、弹性模量120GPa。  相似文献   

15.
沥青快速熔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石开 《炭素技术》2004,23(2):36-39
着重介绍我国炭素生产中沥青快速熔化常用的3种装置。通过对其快速熔化原理的分析,比较了3种形式的装置其对固体沥青的要求、熔化效率、装置清理、控制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煤沥青深加工工艺与粘结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同仁  高克萱 《燃料与化工》2000,31(5):246-250,260
通过对真空闪蒸法和常压热聚合法等粘结剂沥青生产工艺的评价,讨论了作粘结剂用的煤沥青性能及基对碳素制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生产粘结剂沥青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单长春  刘春法  张秀云  高晋生 《煤化工》2007,35(3):36-37,40
通过改变试样量和升温速率,利用热解重量分析仪研究精制沥青的热解过程,为沥青的聚合和炭化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适当增加试样量,可以提高热分析的准确性;精制沥青进行聚合的温度要介于主要热解温度和次要热解温度之间;同时,为了有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并提高收率,应当适当降低反应的升温速率。  相似文献   

18.
甘秀石  魏宝忠 《辽宁化工》2010,39(4):406-407
介绍了焦化厂近年来常压热聚合式改质沥青的生产经验,在完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对改质沥青的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中温沥青为原料,通过溶剂萃取沉降分离获得低喹啉不溶物含量(QI<0.1%)的精制沥青。对精制沥青进行热聚合-空气氧化改性处理,得到高β树脂含量的改性沥青。经特定热聚合条件处理后,研究了空气氧化阶段的反应温度、氧化时间和空气流量对沥青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氧化阶段,当氧化温度为280℃,氧化时间为2h,空气流量为0.04m3/h时,可以获得软化点为220℃、甲苯不溶物为61.59% 、喹啉不溶物为4.35%、结焦值为78.44%,β树脂含量为57.24%的优质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20.
Harold Tillmans 《Fuel》1985,64(9):1197-1203
An overview is presented of the man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carbonization of pitch and hence the properties of pitch coke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clude type of starting material,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carbonization, the role of quinoline-insoluble material and carbonization conditions. Several coke parameters are studied and related to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Kinetic data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schematic model of cok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