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评价自制连续重整催化剂的活性,在微型催化重整实验装置上,在氢油体积比为1 200且H2流量为7.2 L/h的工艺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液时空速对C≥5液态产物收率、芳烃产率、二甲苯产率及汽油辛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90℃、反应压力0.35 MPa、液时空速为1.2 h-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可达99.8,芳烃、二甲苯收率分别为80.81%,30.31%。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1.80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实施了提高辛烷值方案,即更换催化剂种类、优化反应-再生部分操作参数、严格控制稳定塔操作参数等措施。结果表明,催化剂RICC-3变更为催化剂LDC-200,改善了异构化和芳构化等氢转移能力;将反应温度提高了3℃,剂油比提高了0.3个单位;稳定塔塔底温度降低了2.9℃,塔顶压力增加了16 k Pa,上路和中路进料改为中路和下路进料,总液体收率和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0.35,0.91个百分点,汽油辛烷值提高了1.3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组成的碳四烃为原料,采用碳四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在反应压力为2.0 MPa,反应温度为340~400℃,体积空速为1.0 h-1,氢气/原料油(简称氢油比,质量比,下同)为50∶1的条件下,考察SHY-DL催化剂对芳构化液相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样碳四烯烃转化率均大于99%;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各试样碳五以上液体收率在380℃时达到最大值,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提高,液相中汽油收率降低。以碳四烯烃质量分数为55.69%的碳四烃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2.0 MPa,体积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1的条件下,SHY-DL催化剂经过1 200 h的长周期运行表明,其活性与稳定性未见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工艺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 mL固定床反应器试验装置上,针对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技术(Hydro-GAP),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进料空速、氢油体积比等工艺条件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氢分压的升高和空速的减小,加氢脱硫性能提高;芳构化性能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氢分压的降低而增加.氢油体积比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郎宝 《石化技术》2013,(4):36-39
介绍了半再生重整催化剂PRT-C/PRT-D首次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150kt/a催化重整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PRT-C/PRT-D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较高,在较缓和的反应温度,较低的反应压力、较高的体积空速下,能得到较高收率的高辛烷值汽油,其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原使用的CB-8/CB-11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FCC轻汽油临氢醚化催化剂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以FCC汽油75℃前的轻馏分为原料,研究了负载贵金属具有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双键异构化和叔碳烯烃与甲醇醚化反应三种功能的HSY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反应温度60℃、氢分压1.5MPa、轻汽油与甲醇体积比10:l和混合进料的液体空速2.0h^-1的条件下,戊二烯的加氢转化率达100%,叔戊烯醚化转化率为68%左右,叔己烯醚化转化率为47%,非活性烯烃3—甲基—l—丁烯异构化为2—甲基—l—丁烯的异构化转化率达67%左右。临氢醚化后的轻汽油经催化蒸馏深度醚化,叔戊烯总转化率达到90.6%,叔己烯总转化率达61.5%,与重汽油调合后,汽油总烯烃含量降至29.6%,汽油辛烷值提高1.6—2.2个单位。  相似文献   

7.
第二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RSDS-Ⅱ)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化长岭公司在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上,对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第二代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技术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及所得产品标定。结果表明,在氢分压1.70MPa,主剂体积空速3.24h-1,平均反应温度257℃的条件下,重馏分加氢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7.7×10-6,脱硫率高达98.43%,而研究法辛烷值仅损失1.8个单位,产品可满足欧Ⅴ标准;在氢分压1.70MPa,主剂体积空速3.32h-1,平均反应温度240℃的条件下,重馏分加氢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42×10-6,脱硫率为92.41%,而研究法辛烷值只损失了0.6个单位,产品可满足欧Ⅳ标准。  相似文献   

8.
用改性的DZSM-5分子筛芳构化催化剂(DFYQ-1),进行了直馏汽油芳构化改质催化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80~530℃、空速0.5~1.0 h-1、压力0.2~0.3 MPa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再生周期达32 d以上.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其催化性能可以满足直馏汽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  相似文献   

9.
异丁烷芳构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烃芳构化催化剂上进行异丁烷和富含异丁烷的碳四芳构化产品液化气的芳构化反应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进料空速对异丁烷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含异丁烷的碳四芳构化产品液化气在反应温度为400 ℃、进料质量空速为0.5 h-1、反应压力为1.0 MPa的条件下,经过催化反应可以得到60.05%的丙烷和11.57%的汽油馏分,分别可用作乙烯裂解原料和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干气产率+损失)小于3%。  相似文献   

10.
ZSM-5/MCM-41复合分子筛汽油降烯烃反应条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加压连续微反装置上,对纳米组装法合成的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汽油降烯烃反应条件进行考察。通过对不同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下反应产物的族组成分布、液体收率和积炭量变化的分析,得到了复合分子筛汽油降烯烃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73 K,反应压力2 MPa,空速3.0 h-1。复合分子筛失活主要是由积炭产生,ZSM-5/MCM-41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聚丙烯树脂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MgCl2负载的高效Ziegler-Natta催化剂,借助于茂金属及非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丰富多样且明确可控的烯烃聚合催化能力,通过多重载体化制备了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从而获得兼具高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和可调、可控的共聚性能的新一代功能性聚丙烯催化剂,用于以聚丙烯/乙丙多相共聚物、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极性改性的功能化聚丙烯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聚丙烯树脂的制备。通过对聚丙烯催化剂与聚合物结构性能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及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在制备多相共聚聚丙烯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等树脂中的实践,指出了以获得催化功能性为目标的Ziegler-Natta/(非)茂金属复合型催化剂是今后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长庆常压渣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剂油比[m(催化剂)/m(渣油)]和再生剂/待生剂混合催化剂对渣油裂化性能和混合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庆常压渣油的裂化性能较好,已结焦的待生剂仍具有一定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520℃,剂油比为5,混合催化剂中待生剂的质量分数为17%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中间馏分油的二次裂化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柴油收率提高至24.21%,柴汽比[m(柴油)/m(汽油)]增大至0.56,焦炭产率降低至7.08%。  相似文献   

13.
樊蓉蓉  徐佩若  朱炳辰 《石油化工》2000,29(12):952-954
工业催化剂的研究与发展 ,对于化学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 ,随着“催化剂工程”这一学科的发展 ,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与常规圆柱形、球形、单孔环柱形等催化剂相比 ,多孔柱状或多孔球状以及类似于汽车尾气净化用的蜂窝状等异形催化剂 ,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有效因子 ,也提高了单位床层催化剂的外表面积。对于某种特定反应类型 ,异形催化剂不但可以提高催化活性 ,还可提高反应选择性 ,改善传热 ,并且可以使催化剂床层压降大为降低 ,因此在石油与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长期以来 ,国内外工业催…  相似文献   

14.
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围绕费托合成反应产物分布的有效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在该反应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针对载体(特别是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分子筛或碳材料等)的孔道效应、各类助剂的本质等催化剂方面的关键因素对铁、钴和钌基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相关体系中的活性金属尺寸效应。还概述了最近在费托合成反应中涌现的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剂制备方法和新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催化剂的开发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各大公司在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和非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方面的开发进展,并对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仍是研发热点,并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聚丙烯领域的应用研究将继续深入,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将TiCl_4与CpTi(dbm)Cl_2非茂金属催化剂(Cp表示环戊二烯基,dbm表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原位反应负载到MgCl_2-SiO_2复合载体上,制备了一种新型双中心非茂金属催化剂TiCl_4-CpTi(dbm)Cl_2-MgCl_2-SiO_2(简称Ti/dbm-Ti)。通过调节TiCl_4与CpTi(dbm)Cl_2的配比,可以达到增宽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目的。在H_2压力0.15MPa、总压力0.80MPa、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1h、1-己烯80mL、正己烷1L的条件下,用n(TiCl_4):n(CpTi(dbm)Cl_2)=1:10的Ti/dbm-Ti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时,催化活性为4.05×10~6g/(mol·h),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达17.22,达到了提高共聚物加工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MIP工艺第二反应区补加催化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油微反装置催化剂分层组装方法模拟MIP工艺第二反应区补加待生催化剂方案.探讨了补加再生催化剂和待生催化剂对催化性能以及产品分布的影响,并对汽油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MIP工艺第二反应区补加再生催化剂,虽然轻质油收率有所提高,并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但引起较显著的过裂化和生焦;补加待生催化剂不会引起产物的深度裂化,能提高轻质油收率,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增加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明智  李红明 《石油化工》2007,36(6):535-546
综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在给电子体技术及催化剂制备工艺等方面,茂金属催化剂在制备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及特殊聚丙烯等方面,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丙烯活性聚合、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及水介质聚合等方面的研发进展;讨论了聚丙烯催化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环氧乙烷羰基合成1,3-丙二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环氧乙烷羰基合成1,3-丙二醇的两类催化剂-钴系和铑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各种催化剂,认为钴系催化剂中非膦改性催化剂和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20.
加氢催化剂系列的开发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1987年将RN-1加氢精制催化剂成功地用于工业装置以来,共开发了11个系列18种催化剂,其中14种催化剂获得工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