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蕾  符燕  张小磊  马建华 《河南科学》2006,24(5):764-767
根据开封市1986-2003年经济状况与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数据,借助EXCEL和SPSS软件系统,分析了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两者间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开封市工业“三废”污染物(如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EKC曲线均已过转折点,说明开封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开始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在开封市环境没有遭到完全破坏,资源没有完全耗竭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烫平”开封市工业“三废”排放量曲线走势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孔介质中微生物调堵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筛选和培养微生物菌种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手段,分析和研究了在非均质孔隙介质中,采用微生物体系进行调剖封堵的效果和机理.内容涉及了在不同孔隙介质、不同注采工艺情况下、通过不同微生物体系调堵处理,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调堵是一项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作用效果的极具潜力的新技术,具有进一步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线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效果评价与指标预测等方面。通过建立深部调剖流线模型,对比分析了注入调剖剂前后流线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渗流场变化模式。在流线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调剖位置、调剖时机、封堵率、注入浓度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而引申出深部调剖矿场试验中的关键指标。结合某试验区实际井组评价了影响矿场试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同类区块开展深部调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石灰钉复合锚杆新型支护结构的实用效果与价值,对其开展了现场实测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进行了石灰钉周围土体力热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新型结构承载性能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石灰钉的设置对周围土体的温度、膨胀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石灰钉的合理布置间距范围内,石灰钉布置间距越小,对土体膨胀压力、温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越显著,土体的固结速率越大;(2)与普通锚杆相比,石灰钉复合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石灰钉的合理布置间距范围内,石灰钉布置间距越小,石灰钉复合锚杆的抗拔承载力越大.利用所采集的实测数据,对石灰钉周围土体的温度增量、膨胀压力和水平进深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并得到了合理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石灰钉周围土体的膨胀压力、温度增量和水平进深均对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影响显著,膨胀压力和温度增量对孔隙水压力不仅存在线性影响,还存在非线性影响和交叉影响,而水平进深对孔隙水压力仅存在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合物线团深部调剖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交联聚合物溶液(LPS)体系深部调剖室内和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交联聚合物线团深部调剖数学模型,其中分别计算了在岩石表面的吸附和在孔隙介质中的机械滞留对渗透率降低的贡献,模型中考虑了线速度和压力梯度对封堵强度和封堵位置的作用.把该模型结合到黑油模型中,可以进行LPS深部调剖的室内岩心驱拟合和矿场应用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原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等复杂地质条件油藏特点,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研制适合该油藏特点的调剖剂,有效的解决油藏层间矛盾,提出了由HPAM与复合交联剂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成了颗粒状高分子调剖剂CSL-2,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调剖剂耐温130℃,耐盐2.0×105mg/L(Ca2+、Mg2+:5 000 mg/L),其吸水后膨胀倍数达50倍以上,膨胀体强度较满意。高分子调剖剂加入破胶剂后,可以降解为溶液,克服了同类调剖剂的缺点,使用安全。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部分同种类型产品,可用于油层深部调剖。  相似文献   

7.
凝胶微球复合调剖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玻璃刻蚀模型进行微观驱替实验,直观地分析了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及作用区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设计了凝胶微球岩心驱替实验。对不同阶段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凝胶微球复合调剖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中凝胶优先进入高渗透层,驱替大孔隙中剩余油,并对大孔隙有封堵作用;则聚合物微球主要进入低渗层,增加了聚合物微球的利用率;并启动低渗透率层的原油,封堵了低渗层的主流通道,实现调剖驱油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点测压渗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刑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点测压参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经多轮次周期注水后,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突破现象日益突出,注水效率逐年降低。针对注水突破技术难题,高温(140 ℃)高矿化度(24×104 mg/L)作业环境,开展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增稠药剂、分选地表砂,并建立调剖模型、耐冲刷定性分析模型,形成增稠液携砂调剖体系及“细目陶粒+ 塔河砂+ 覆膜砂”三段塞调剖工艺技术。增稠液携砂调剖工艺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调剖效果,对今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调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原油田油层条件复杂,层段跨度大、单层厚度小、各个小层地应力相差较大,常规的多层合压或全井合压难以有效改造整个储层。对此,研究了选井评层系统和机械分隔相结合的分压选压技术,对具有潜力的小层进行彻底改造;开发的一次下井双封管串分层压裂管串开创了中原油田双级机械封隔器分层压裂的先例。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已优选NTCP泡沫体系的注入方式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由0.2%NAPS疏水聚合物为稳泡剂,由起泡剂和工业氮气以一定比例组成的0.15%复合表面活性剂SDS。泡沫有高的阻力系数和低的残余阻力系数。在模拟中原油田三厂所辖的文明寨油田地质条件下,泡沫有很高的驱油效率和调剖能力,对低渗透岩心的伤害程度极小。在单管岩心实验中注入0.8 PV,泡沫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7.9%~28.7%。通过并联岩心实验得出,注入0.8PV,这种泡沫体系在渗透率极差分别为14.1和38.2的非均质油层的深部调剖,分别提高采收率44.0%和28.6%。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压裂选井及选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原油田砂岩油藏 2 0 0多口压裂井及压裂层的静、动态地质资料和压裂施工参数 ,对影响压裂效果的单因素、多因素和主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建立了砂岩油藏压裂选井及选层人工智能系统 ,并将其用于中原油田复杂断块压裂选井及选层识别。利用该系统可以估算压裂后单位厚度油层的日增产油量 ,并能预测压裂效果 ,可为压裂选井及选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57-4759
河南油田某区块地层温度异常、矿化度高,常规调剖剂所用的聚丙烯酰胺容易分解使得调剖效果差,调剖后的吸水剖面均质性不好。为了提高调剖效果,开展了新型调剖剂的研制。实验选用疏水缔合聚合物代替聚丙烯酰胺合成了一种调剖剂,并模拟油藏实际环境对其开展了调剖剂性能的室内实验评价。确定最佳的配方为:缔合聚合物的浓度是3 500—4 000mg/L的范围,调剖交联体系为:乌洛托品0.07%、苯酚0.07%、以及间苯二酚0.02%。最后对合成的调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疏水聚合物的稳定性好,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很高,适合高温高矿化度油田调剖堵水。  相似文献   

15.
泥浆转化为水泥浆(Mud-To-Cement,简称MTC)技术是利用钻井液的降失水性和悬浮性,通过加入廉价的高炉水淬矿渣(BFS)和激活剂(BAS),将钻井液转化为完全可以与油井水泥浆相媲美的固井液。固井作业中,因常规水泥与钻井液难以相容,造成固井水泥污染,严重影响固井质量。设计密度为1.50~1.60 g/cm3泥浆固井液体系,该体系以矿渣为水化材料,再加入激活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提高固井质量,降低固井成本。在中原油田MTC固井技术首先在钻井三公司桥57井等10口井的中完固井中获得了成功现场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渤海B油田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水突进严重,产油量低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优选了两种非均相在线调驱体系FJX-1和FJX-2,开展了海上油田聚驱后,高含水期阶段非均相在线调剖、调驱性能评价及驱油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与FJX-1、FJX-2在线调驱体系的封堵效率分别为61.42%、83.45%、93.17%,FJX-2调驱体系的复合黏度、弹性模量均好于聚合物和FJX-1调驱体系,表明其封堵性能与粘弹性能最好,对比液流转向能力,注入聚合物与FJX-1、FJX-2在线调驱体系后,高、低渗透率层的产液分数比分别从87:23、89:21、88:12下降到最低的61:39、48:52和35:65,在后续水驱中FJX-2在线调驱体系的岩心的高、低渗透率层的产液分数比依然可以达到66:34,FJX-2在线调驱体系对高渗透率层封堵效果明显。驱油实验可以看出,三种体系驱过程中最低含水率分别为:54.58、52.97、44.39。聚合物驱后继续FJX-1、FJX-2体系驱,可以提高采收率值分别为6.32%和11.84%,对比可知,最佳的调剖与调驱段塞组合为调剖(1500mg/L PL+1500mg/L JLJ)+调驱(1500mg/L RY+300mg/L PPG),非均相复合体系的调剖与调驱性能,通过对高渗透率层的有效封堵,不仅使中、低渗透率储层中的原油得到动用,同时对残留在储层内的部分原油也发挥了驱替效果。同时,矿场试验也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在海上油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原油田套管损坏情况及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了套管损坏主要原因是现有套管无法抵抗盐膏层段的巨大外挤力的结论。对开发出的TP130TT高抗挤厚壁套管性能进行论证。该套管现场应用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中原油田盐膏层段套管强度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油藏产油量递减加大 ,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 ,认为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必须实施注水井调剖与驱油相结合 ,即“2 + 3”技术 .介绍了“2 + 3”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条件 ,“2 + 3”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情况 ,并指出了该油田应用“2 + 3”采油技术的有利条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开展调剖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可以提高调剖措施的有效率.以临盘油区已实施的调剖措施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影响调剖措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总结了临盘油区的油藏参数、开发参数以及调剖参数的适应性,为今后临盘油区实施调剖措施选区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上油田多轮次调剖后,调剖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成胶时间及强度可控的二次交联凝胶体系。通过改变交联剂合成过程中冰醋酸与已二酸的摩尔比,调控凝胶体系不同阶段的成胶时间与成胶强度,扩大凝胶体系注入过程中的波及范围,改善多轮次调剖后的调剖效果;并对所合成二次交联凝胶体系在渤海S油田条件下的性能进行评价,获得适合现场应用的体系配方。研究表明,二次交联凝胶体系浓度选用4 000 mg/L聚合物+3 000 mg/L交联剂,冰醋酸与已二酸摩尔比为1∶3时,分级交联凝胶体系与渤海S油田高渗条带具有最佳的匹配效果,体系兼具封堵性能与运移性能。平板模型驱油实验表明,调剖前后水驱采收率提高16.05%。研究结果应用于渤海S油田,2口井累计增油18 288方,平均含水降低8.4%,矿场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