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1989~1991年536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16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二位;乙酸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三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乎均可检出。我们还对分离数量较多的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1116株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1989-1991年536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9种116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19.4%,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检出率为18.6%,居第二位;乙酸钙不动杆菌119株,检出率为10.6%,居第三倍。同时于创面及烧伤病房环境中分离出了蜡样芽胞杆菌,绿色气球菌,曲霉菌等机会致病菌,且创面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几种均可检出。我们还对分离数量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病房难愈性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感染情况,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难愈性创面的细菌学资料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MDRO的分布、检出率及特殊耐药情况。 结果难愈性创面分离出270株MDRO,其中革兰阳性菌128株(47.41%),革兰阴性菌142株(52.59%)。居前5位的MDRO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株)、铜绿假单胞菌(56株)、大肠埃希菌(30株)、肺炎克雷伯菌(19株)和鲍曼不动杆菌(18株)。MDRO平均检出率为77.14%,以上前5位MDRO检出率分别为88.65%、65.12%、90.91%、100.00%和90.00%。特殊耐药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2株、12株和5株。 结论烧伤外科病房难愈性创面MDRO分布广泛、检出率高,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开放骨折感染创面细菌875株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开放骨折感染创面常见感染细菌种类、数量和分布持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990年1月一2000年12月骨科住院病人中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创面分离出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0种875株进行分析。并同步比较病人所能接触的院内环境中检测的细菌。结果:感染创面中,G 球菌和G-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68%、52.5%,铜绿假单胞菌247株,检出率为28.2%,居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24.8%,居第二;其他如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一些机会致病菌也从创面中检出,而且创面内数且较多的细菌从院内环境中均可检出。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青霉素敏感度极低,先锋V、丁胺卡那露素对其较敏感。一些G 杆菌对复达欣、先锋V较敏感。结论:细菌室应重视对临床感染菌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报告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烧伤患者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通过对烧伤患者的细菌学调查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血、痰及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43l株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就其中数量较多的5种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l%,革兰阳性(G^+)球菌占29%。数量较多的5种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大肠埃希菌占15%,阴沟肠杆菌占8%,表皮葡萄球菌占7%。铜绿假单胞菌占G^-杆菌的50.7%,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9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91.9%,仅对万古霉素敏感。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与大肠埃希菌相似,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主要有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结论笔者单位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率高,可能与MRSA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特别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烧伤病区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提高烧伤感染的治愈率。方法从1999年至2004年烧伤住院患者血培养及创面分离出的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79株,G 125株,G-241株其中烧伤病区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见感染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金黄色葡萄球菌(18.5%),大肠埃希氏菌(7.7%),不动杆菌(7.4%),肺炎克雷伯氏菌(6.6%)。其中仅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头胞噻肟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较有效;大肠埃希氏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68%。烧伤病区耐药菌株以耐5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为主,占全院多重耐药菌株的50.8%。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较严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南宁地区某烧伤病房细菌生态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分析南宁地区某烧伤病房近15年来细菌生态学及耐药性的变化。 方法1989年4月—2004年3月,从笔者单位2 269例患者的血培养及创面培养物中分离出5 855株细菌,用K 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每5年为1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标本的细菌检查及耐药情况。 结果 笔者单位烧伤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 559株占60. 79%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各阶段检出率较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 990株占33. 9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主要感染菌种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诺氟沙星、异丁基哌嗪利福霉素等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或呈逐阶段上升趋势,而对临床少用的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率则很低。 结论 气候环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细菌生态学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有直接影响。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烧伤创面分离菌群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1例烧伤病人创面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319株细菌的耐药率为60%,不动杆菌感染率及耐药率高,链球菌感染偶有发生。结论 创面分离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增加,各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瑞金医院烧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和流行情况.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瑞金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大便等标本中分离获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7株,铜绿假单胞菌52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分析3年间该烧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对院内感染病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是瑞金医院烧伤病房近年来的3种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而3年间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77%(63/82)、85%(63/74)、75%(74/99).3年中MRSA的主要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3种细菌行RAPD同源性分析均为同一型别.结论 笔者医院烧伤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这些细菌流行的控制应成为院内感染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2748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近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状况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 选择2003年3月-2011年6月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478例患者1977份临床标本(血液、导管、创面分泌物等),共分离出病原菌2748株.用API细菌鉴定板条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55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3软件统计分析如下项目:各年度不同类型、不同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情况,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变化情况. 结果 27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879株占68.38%、革兰阳性球菌628株占22.85%、真菌241株占8.77%.创面分泌物标本病原菌检出率最高(1022株占37.19%),其次是呼吸道(995株占36.21%)和血液(421株占15.32%),其他类型标本检出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共996株占36.2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依次为495株占18.01%、395株占14.37%.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逐年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稳定.检出的葡萄球菌中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484株占17.6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低于30.00%,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仅为39.68%,除此之外,这2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呈多药耐药,耐药率为57.91%~100.00%.2004-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奈替米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于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夫西地酸和复方磺胺甲(晤)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82%、9.35%、2.21%和31.85%;该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真菌感染率很低,且对药物的耐药率不高;白色念珠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5.00%,除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略呈下降趋势外,对其他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近年引发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有分离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尤为突出,鲍氏不动杆菌将可能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烧伤感染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烧伤创面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创面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1999~ 2 0 0 3年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标准 ,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  结果 从烧伤创面分离出不动杆菌 6 9株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5 2株 ,占 75 .36 % ;不动杆菌对 17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 ,其中产酶菌株的耐药率较高 ,平均为 6 8.2 5 % ;不产酶菌株耐药率较低 ,为 2 0 .33%。 38株产酶菌株中产AmpCβ内酰胺酶 (AmpCBLA)菌株占 4 2 .10 %。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 ,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各种 β内酰胺酶。  结论 不动杆菌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加强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 ,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重复序列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MRSA)的分布及传播 ,探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测及控制工作。 方法 采集烧伤患者的创面、鼻前庭 ,工作人员手、鼻前庭 ,陪护家属的手、鼻前庭及烧伤科病房各种环境表面共5 0 4份标本 ,从中分离到MRSA 5 8株 ,对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43株 ,并对所分离的MR SA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PCR检测。 结果  5 3.7% (2 2 / 41)的患者创面分离出MR SA ,其中 5例鼻前庭分离出MRSA ;19名工作人员中 ,3人手分离出MRSA ,工作人员鼻前庭未分离到MRSA ;43例患者陪护家属中有 9人手上分离出MRSA ,2人鼻前庭分离出MRSA ;193份环境标本共分离MRSA 13株。通过MRSA细菌基因组DNA重复序列PCR分析 ,发现部分患者创面之间及创面与工作人员、陪护和环境之间存在MRSA同源株。 结论  (1)MRSA在烧伤科分布广 ,其中不乏同源株 ;(2 )基因组DNA重复序列PCR分析 ,显示烧伤病室存在两例患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区348例住院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痰液、尿液及脓液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统计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188株占40.5%、真菌32株占6.9%。主要检出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已达100、0%,只对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5、8%、36、8%、33、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是烧伤病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pathogens and their antibiotic resistances of burn patients from bur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or common burn ward. Of 2395 clinical samples from 63 patients in burn ICU,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1621 samples, in which 1203 strains (74.2%) we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248 strains (15.3%) wer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170 strains (10.5%) were fungi. Top-4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burn ICU were Bauman's Acinetobacter (557, 34.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87.17.7%), Staphylococcus aureus (199, 12.3%)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171, 10.5%). Of 512 clinical samples from 235 patients in common burn units,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373 samples, in which 189 (50.6%) strains we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150 strains (40.2%) wer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34 strains (9.2%) were fungi. Top-4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common burn units were S. aureus (103, 27.6%), P. aeruginosa (46, 12.3%), K. pneumoniae (38, 10.2%) and Escherichia coli (32, 8.6%). Antibiotic resistance rates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amples of burn patients from IC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common units.

Conclusions

Pathogens and their antibiotic resistanc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urn ICU and common burn units. This finding has great implication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bur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法,检测PA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traA、traF、tnpA、tnpU、merA和jnt I 1.结果 32株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7%、32.0%、46.8%、49.9%,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56.0%以上.32株PA中17株携带了转座子和(或)整合子遗传标记,其中tnpA与merA同时阳性1株,merA与int I 1同时阳性8株;单独tnpA阳性1株,单独merA阳性2株,单独int I 1阳性5株.结论 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PA耐药情况严重,可能与其转座子和(或)整合子携带率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1991年6月-2003年12月,将笔者单位收治的入院前曾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的患者29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大面积烧伤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其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SD—Ag)冷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情况、主要伤情变化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培养出菌株1506株,主要伤情变化9种1679例次,病死率20.8%;对照组培养出菌株353株,主要伤情变化9种518例次,病死率4.7%。两组主要伤情变化及病死率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其疗效不及SD—Ag冷霜。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arria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HCW) and to defin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S. aure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burn wounds. At admission, 19/55 (34.5%) patients carried S. aureus in their nose and/or throat. Of this group, 95% subsequently colonized their burn wounds with S. aureus. Molecular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78% of these cases the burn-wound colonizing strain was identical to the strain carried at admission. Importantly, 23/36 (64%) patients who did not carry S. aureus at admission also developed burn-wound colonization. In this group, three dominant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as colonizing strains of burn wounds. These clones represented also the majority (59%) of S. aureus strains cultured from the nose and/or throat of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patients. If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one of the Intensive Care rooms burn wounds of non-carriers were not colonized with S. aureus as long as they remained in such isolation. Only patients who carried S. aureus at admission developed burn-wound colonization with that genotype they carried in the nose or throat. Both carriage in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auto-infec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ross-) colonization events.  相似文献   

18.
烧伤感染病原菌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不同种类病原菌在烧伤病原菌中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烧伤感染病原菌在全院同类病原菌中构成比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从烧伤病区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 124株,其中包括金葡菌、MRSA 和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有升高的趋势,2002年超过了50%,但除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外的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有较明显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烧伤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在全院同类病原菌中的构成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金葡菌和 MRSA 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平均构成比;除阴沟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属外,其它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均低于烧伤病原菌在全院病原菌中平均构成比。结论:目前本院烧伤病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多数,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医院内革兰阳性菌的分布有向烧伤病区集中的趋势,针对烧伤感染病原菌这种分布特征适当调整烧伤临床感染的防治策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