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TA—101是一种亲水性三氮唑酰胺的衍生物.采用中国仓鼠V_(79)细胞,通过方便的形成克隆的方法评价了它的增敏活性,而且和Adams教授所赠送的MISO进行了比较.用~(60)CO7射线源照射,剂量率为0.936GY/min.增敏比(OER)由用药则无药时的存活曲线的D_(37)剂量计算.该实验的氧增比(OER)为2 5.接种效率为80±5%.TA—101的浓度为O.2,1.0和2.0mM时其 ERS,分别为1.49,2.05和2.3.实验结果表明0. 2mM TA—101无细胞毒性.TA—101的同类物即使使用5mM也未必察到明显毒性,因此TA—101.是一种有潜力的乏氧细胞辐射敏化剂.  相似文献   

2.
TA—101是一种亲水性三氮唑酰胺的衍生物.采用中国仓鼠V_(79)细胞,通过方便的形成克隆的方法评价了它的增敏活性,而且和Adams教授所赠送的MISO进行了比较.用~(60)CO7射线源照射,剂量率为0.936GY/min.增敏比(OER)由用药则无药时的存活曲线的D_(37)剂量计算.该实验的氧增比(OER)为2 5.接种效率为80±5%.TA—101的浓度为O.2,1.0和2.0mM时其 ERS,分别为1.49,2.05和2.3.实验结果表明0. 2mM TA—101无细胞毒性.TA—101的同类物即使使用5mM也未必察到明显毒性,因此TA—101.是一种有潜力的乏氧细胞辐射敏化剂.  相似文献   

3.
Misonidazole—马蔺子甲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so(misonidazole)是[活]体内或体外都很有效的一种辐射增散剂.但是,因为它的神经毒性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许多研究逐渐倾向于或是降低它的神经毒性或者是提高它的敏化效率两个方面.本文中马蔺子甲素是用做乏氧辐射增敏剂和修饰剂以降低Miso的细胞毒性.CHO细胞用0.5mM的Miso和0.05mM马蔺子甲素综合处理,然后在乏氧或有氧条件下进行X射线照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马蔺子甲素的加入使乏氧细胞的毒性降低而且在上述条件下求得增敏比为1.27.该值接近仅加入1mMMiso时的1.29数值.  相似文献   

4.
汪锦林  宋愉  朱文玉 《生理学报》1986,38(6):643-649
本工作用新生大鼠体外分离的胰岛,观察了前列腺素E_2(PGE_2)对四氧嘧啶降低胰岛素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离体胰岛与14mM四氧嘧啶共同孵育15min,使随后由16.7mM 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的释放明显减少。(2)16.7mM 葡萄糖和2.8μM PGE_2与离体胰岛预孵育15min,可以明显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素释放的降低。PGE_2的这种预防作用在28nM—2.8μM 范围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cAMP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也可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素释放的减少,且茶碱与PGE_2 联合使用有相互加强效应。(4)Ca~(2 )整合剂EGTA对PGE_2 作用无明显影响,而细胞膜Ca~(2 )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则使PGE_2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PGE_2可以增强B细胞的抗损伤能力,PGE_2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内 cAMP水平及改变Ca~(2 )跨膜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合成cDNA单链 1.按照实验3的操作程序,从哺乳类细胞中抽提poly(A)~+mRNA。 2.建立合成cDNA单链的反应系统:50mM Tris·HCI pH8.3(42℃时测定pH值);10mM MgCl_2;10mM DTT;4mM焦磷酸钠;1.25mM dGTP;1.25mM dATP;1.25mM TTP;0.5mM dCTP;15—20μCi α-~32P-dCTP(3000 Ci/mmol);100微克/毫升oligo(dT_12-18);150微克/毫升 Poly(A)~+mRNA;3000单位/毫升反转录酶,用水调节至最终体积为20或40微升。43℃保温30分钟。  相似文献   

6.
用2~12 mM增甘膦处理叶绿体,其循环磷酸化活力均高于对照,经增甘膦处理的叶绿体,再用两倍体积的缓冲液洗涤两次并离心,所得叶绿体的磷酸化活力仍比对照的要高。对照叶绿体的非循环磷酸化速度在处理时的较高温下降低得很多,而处理的叶绿体的活力变化不大或略有上升。增甘膦处理的叶绿体,其非循环磷酸化活力和非循环磷酸化条件下的铁氰化钾还原活力均比对照的要高,故其磷/氧值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在5×10~(-5)~5x10~(-3)M,调节膦促进铁氰化钾还原,抑制非循环磷酸化,表现出明显的解联效应。调节膦也抑制循环磷酸化。这种抑制是与反应底物非竞争性的。在抑制磷酸化的有效浓度范围内,调节膦也抑制膜上ATPase活性和光诱导的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增甘膦能促进电子传递从而也促进光合磷酸化。调节膦则具有光台磷酸化的解联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丽 《激光生物学报》2003,12(4):264-268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在体外对KT—1/A3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MTT实验,集落培养实验为指标观察LiCl对KT—1/A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片段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检测为指标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不同浓度的LiCl(5mM—25mM)对KT—1/A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在LiCl(20mM)作用72h的DNA凝胶电泳谱可见DNA Ladde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特有的AP峰,提示LiCl可诱导KT—1/A3细胞凋亡。绪论:LiCl能抑制KT—1/A3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AB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和SMMC7721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试验观察不同浓度3-AB对三种不同细胞系细胞的增殖作用。Annexin V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学检查观察不同浓度3-AB对不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当3-AB浓度分别为5 mM、10 mM与20 mM时,与对照组(0 mM)相比,在培养第6天时开始出现增殖明显减慢,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第九天差异明显(p0.05)。随着浓度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系MHCC97-H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增加,细胞数均逐渐减少;而同样浓度梯度3-AB对人类肝细胞系L02生长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发现,当3-AB浓度为5mM、10 mM与20 mM时,均可诱导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SMMC7721凋亡,与对照组(0 mM)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3-AB的药物浓度相关:浓度越高,凋亡越明显。而同等浓度3-AB对肝脏细胞系L02无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结论:3-AB可以抑制肝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对正常肝脏细胞无明显毒害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对活细胞超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活细胞(CHO和V_(79)细胞)的辐射诱导低水平发光.实验证明,这种诱导的超弱光子发射要比未受辐照的细胞发光要高,我们发现该诱导发光的强度依赖于照射剂量.辐射增敏剂miso(Misonidazole)可以增强活细胞的超弱光子发射.  相似文献   

10.
1.配制试剂 100×磷酸缓冲液:Na_2HPO_4·7H_2O 0.49克。NaH_2PO_4·H_2O 0.7克,溶于100毫升水中,过滤除菌。—20℃贮存。Hepes缓冲液:Hepes(50mM)1.19克(分子量为238.3),NaCl(280mM)1.64克,溶于水中,用1N NaOH调节pH为7.05—7.10,加水至100毫升,过滤除菌。—20℃贮存。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方法从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7120)细胞中有效地提取了DNA,以此为供体DNA,用它的氧敏感固氮突变种鱼腥藻一1(Anabaena-l)为受体进行转化实验。在大量的转化实验中,仅有两次获得转化后的突变种在空气中、在无氮培养基上能生长,其转化频率为10~(-6)—10~(-5)。转化子在有氧条件下的乙炔还原活力相当于野生种。它表明突变种的除氧系统通过转化而得到恢复。推测鱼腥藻7120突变种可能具有吸收和整合外源DNA的能力。对丝状蓝藻转化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体藻胞外DNA酶活力水平高于其他单细胞蓝藻,这可能是影响有效地转化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各种眼镜蛇科、响尾蛇科和蝰蛇科蛇素在体外.体内对 B16F10黑色素瘤和体内对软骨肉瘤的细胞毒性。细胞毒性的测定在体外采用瘤细胞培养法:把含10~5黑色素瘤细胞的悬液1ml 置于3厘米的佩特里细菌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加含6微克天然蛇毒的磷酸缓冲液(0.01M,PH7.0)10微升,培养24小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瘤细胞,通过计数受损细胞(失去突起和与基质分离)的数量来决定细胞毒性的大小。体内试验通过在 C_(57)黑小鼠皮下或尾静脉注射瘤细胞与蛇毒的混悬液来进行,对照组只注射瘤细胞,2——3周后观察注射部位及肺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13.
酵母7209-1 A(a)DNA,用pHC79为载体,以BamHⅠ、PstⅠ和Hind Ⅲ酶切,经体外重组和包装后,转导至大肠杆菌HB101和SC294中。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对酵母DNA适度酶解,F/V值为15,连接时DNA总浓度为200—250微克/微升以及BHB 2688/BHB2690比值为5),重组建库效率达到10~6CFU/微克载体DNA,重组子双抗值降低到10%或5%以下。 大肠杆菌HB101和SC 294的10~6个重组体克隆中,观察到酵母基因对leuB 6及proA2(在HB101中),leu6,metB1,argG,his1(在SC294中)等营养缺陷型的互补(校正)效应。由于互补频率(10~(-3)—10~(-4))比上述基因突变自发回复率高2—3个数量级,因此可以说,酵母的上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功能表达。对pYeleu5和pYeleu7单克隆DNA的再次包装转导和再次互补测试表明,我们已使酵母leu~+的互补效率提高10~4倍。本文还报道了在HB101中的酵母基因文库Leu~+ Pro~+的表型共转导现象,频率为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氧(Hypoxia,Hyp)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转化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5,RGC-5)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牛磺酸(Taurine,Tau)的防护效应.方法:将RGC-5置于低氧条件(5%O2,5%CO2,90%N2),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0.05mM、0.1mM、0.5mM、1mM)预处理后培养12h,24h和48h,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通过对NO、GSH、MDA等指标的检测,观察牛磺酸对RGC-5的保护效应.结果:低氧处理后RGC-5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牛磺酸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低氧组,其中0.1mM牛磺酸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低氧组与常氧组比较,RGC-5的NO、GSH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牛磺酸处理组与低氧组比较,RGC-5细胞GSH,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牛磺酸能有效增强低氧损伤中RGC-5细胞的活力,其机制可能与牛磺酸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耳蜗灌流和电生理技术,研究了L—天冬氨酸(L—ASP)和草酰乙酸(Oxa)对豚鼠耳蜗电位的影响。对照灌流液为人工外淋巴液(Elliotts’液),试验液分别为20或25mM的L—ASP或10mM的Oxa,均做鼓阶灌流以进行比较。灌流液由电子微量泵驱动。在灌流过程中记录由短声引起的CM和APN_1,并在微处理机上作常规处理。20mM的L—ASP使APN_1振幅降低49%,P相似文献   

16.
核黄素体外辐射增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技术, 以小鼠胸腺细胞和人肝L0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对核黄素的体外辐射增敏作用进行研究. 在5 Gy 60Co γ 射线辐照条件下, 低浓度(5~50 μmol/L)和高浓度(100~400 μmol/L)核黄素作用下的小鼠胸腺细胞存活率的时间依赖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其规律为: 低浓度下, 细胞受g射线辐照后并不立刻大量死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率迅速下降, 4 h后存活水平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而高浓度下, 细胞立刻大量的死亡, 且随时间的变化, 细胞存活仅有微弱的下降. 荧光显微镜研究结果显示, 核黄素在细胞中的分布因高浓度和低浓度而有所不同, 低浓度时核黄素集中于细胞核区, 高浓度时细胞膜区也有较高的分布. 由此得到结论: 低浓度时(<50 μmol/L), 核黄素作用的位点在细胞核, 对DNA辐射损伤增敏; 高浓度时(>100 μmol/L), 核黄素辐射增敏的主要靶位点为细胞膜, 两者均显示出核黄素对细胞辐射损伤具有显著的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7.
血卟啉衍生物对X线照射的HeLa细胞增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光敏剂与激光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浅表肿瘤已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是,HpD能否作为辐射增敏剂治疗深部肿瘤亦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了离体培养的HeLa细胞经HpD(30微克/毫升)处理后接受X线(5 Gy)照射,观察其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以此作为判断HpD的辐射增敏效应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HeLa细胞经HpD处理后可提高辐射敏感性(SER)10—67.7%。  相似文献   

18.
固氮鱼腥藻(水生686)整体水平在光照下同时有释氢和放氧的现象。氢的释放量与乙炔还原活性有平行的关系。在暗期,释氢量极少。 固氮鱼腥藻在光照下具有较强的吸氢作用,这是由于氢酶有吸氢的特性。我们看到H_2和O_2的浓度对氢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氢酶催化分子氢和分子氧的反应的Km值分别为1.6mM和0.5mM。 分子氢能明显地支持乙炔还原作用,当以空气为气相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0%分子氢时,大大地提高乙炔还原的活性。 铵离子不仅抑制乙炔还原,而且对释氢作用也有明显的抑制。随着铵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为显著。当铵离子浓度达到10mM时,乙炔还原和释氢都几乎全被抑制。说明放氢与固氮酶的活性有密切的联系。 DCMU(2×10~(-5)M)对乙炔还原活性和释氢的抑制约20%,DNP(5×10~(-4)M)表现出更强烈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PDCD5)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人体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可以通过多种凋亡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其在大部分肿瘤中低表达,对肿瘤化疗具有增敏效应.近年发现,除了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外,PDCD5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脑缺...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卟啉—蒽醌化合物5-[对-(α-蒽酰亚胺)甲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P—AQ(α)和5—[对—(β—蒽醌酰亚胺)甲氧苯基]—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P-AQ(β)在苯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所得结果表明:当用共价键分子链将卟啉和蒽醌连接在一起时,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更有趣的实验发现是:P—AQ(α)和P—AQ(β)在极性溶液中的荧光猝灭特性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这一发现可以设想;连接卟啉和蒽醌基团的共价键分子链的亚单位和被它所连接的醌基的相互作用,可对卟啉和蒽醌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设计光学作用过程中光化学过程的模型体系时,对此必须给予应有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