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处理柠条种子,研究电场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适当电场条件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组相比,种子的发芽率、根冠比、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孙毅  闫兴富 《草业学报》2016,25(7):186-195
为了揭示柠条种群实生更新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柠条灌丛群落,设置不同的灌丛(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基部生境、不同坡位(底部、中部和顶部)的沙丘生境和柠条灌丛植株基部不同距离(0.5,1.5m和丛间沙地)生境,研究了柠条种子在不同生境下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柠条灌丛、沙蒿灌丛和裸露沙地)和沙埋处理对柠条种子出苗率和留存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沙蒿灌丛,沙埋种子的早期出苗率显著高于地表种子(P0.05),且显著高于裸露沙地和柠条灌丛的沙埋种子(P0.05);种子的出苗率在沙蒿灌丛的沙埋处理最高,但不同生境间、沙埋和非沙埋种子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沙丘底部的种子出苗率显著大于沙丘顶部(P0.01),试验结束时约为沙丘顶部的20倍;各时期出苗率均在距柠条灌丛基部1.5m处最大,灌丛间沙地最小,沙丘不同部位生境的出苗率均在7月18日最高,整个试验期间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在不同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3)幼苗株高、基径、主根长、根茎比和总干质量均在沙丘底部最大,而根冠比在沙丘顶部最大;距灌丛基部0.5m处幼苗的株高显著大于1.5m处幼苗(P0.05),幼苗主根长、根茎比和根冠比均随距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总干质量随灌丛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电场对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种子的生理响应,以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对象,设置相同时间(60 min)处理下不同电场强度(0.2、0.4、0.6、0.8、1.0 kV·cm-1)的试验组和对照组(CK,0 kV·cm-1),研究电场处理对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在适宜的电场处理下与CK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电导率在电场强度0.8和0.6 kV·cm-1下与CK相比显著降低(P <0.05);丙二醛含量在电场强度0.6kV·cm-1下与CK相比显著降低(P <0.05);酶活性在电场处理下呈不同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电场增强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电场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表明,电场处理对过氧化物酶和相对电导率有极显著(P <0.001)的影响,酶活性互相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 <0.001),丙二醛、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对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电场处理对羊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作用羊柴种子一定时间,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发芽率、含水量和根系的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强度对羊柴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用恰当电场处理羊柴种子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6.
几种处理对柠条养分的影响及其在瘤胃内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头瘘管羊,以尼龙袋法(in situ)测定黄贮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氨化柠条、生化处理柠条等在瘤胃发酵6,12,24,36,48和72 h后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降解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柠条CP含量都上升(P<0.05),其中氨化柠条粗蛋白上升最高,NDF、ADF和ADL含量却都有所下降;柠条以尼龙袋法在瘤胃内降解48 h后,氨化处理柠条各营养物质降解效果都表现出最好,CP降解率为56.62%,NDF降解率为47.03%,ADF降解率为37.08%,NDL降解率为35.58%,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用1.5KV/cm×10(20,30)min、2.5KV/cm×10(20,30)min、3.5KV/cm×10(20,30)min 9个组合的静电场强处理柠条、沙蒿、沙打旺3种固沙饲用植物的种子,研究了静电对其种子萌发及活力的效应.结果表明,所有静电处理组合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势)、胚根生长、简化活力指数、细胞膜透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柠条锦鸡儿DNA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赞  高洪文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5,13(2):126-129
以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种子为材料,利用改进的酚一氯仿法,提取到高质量的DNA,建立柠条锦鸡儿AFLP银染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首次在柠条锦鸡儿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取得成功;得到清晰的柠条锦鸡儿AFLP指纹图谱;为建立柠条锦鸡儿基因库、品种选育以及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柠条种子主要害虫及其防除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具有防风固沙、保水保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生态价值,同时又是很好的工业原料、饲料、木料、燃料、油料、肥料。柠条种子产业也已成为了我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民提高收入拓宽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柠条种子害虫已经成为了柠条种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为了充分发挥柠条的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柠条种子主要害虫的防除技术,对发展柠条生产业乃至天然草原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家梁  赵丽敏  李秧秧 《草地学报》2023,(11):3484-3491
跨代可塑性是植物适应逆境条件的一种重要策略,多年生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否具有跨代可塑性以增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尚不明晰。为此,本文以不同种源的柠条锦鸡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3个温度(20℃,25℃和30℃)和5个水势(0,-0.25,-0.4,-0.6,-0.8 MPa)梯度下的萌发试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水势模型参数[阈值水势(ψb(50))、水势常数(θH)和标准差(σψb)]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源对水势常数和水势阈值有显著或接近显著的影响,陕西安塞种源的水势常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源,陕西安塞和神木的水势阈值显著低于青海共和,不同种源的标准差无显著差异。萌发温度对水势模型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大于种源。不同种源萌发的水势阈值主要决定于年均温,年均温高的种源其萌发的水势阈值较低。因此,柠条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存在干旱信号诱导的适应性跨代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我国饲草料供应不足现状,扩大饲料来源,本研究针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玉米(Zea mays)秸秆的混合比例(70∶30、50∶50、30∶70)和酶制剂添加量(0.05%、0.10%、0.15%)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营养物质变化、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各营养指标有效降解率(potential effective digestibility,PED)和饲草组合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混合饲草微贮可以显著增加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明显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含量(P0.05);2)混合饲草进行微贮后其DMI显著高于未加工处理的单一饲草(P0.05);3)混合饲草微贮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营养指标的PED,其中处理Ⅲ(70%柠条+0.15%酶制剂)OM的PED,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干物质(DM)、OM的PED和处理Ⅸ(30%柠条+0.15%酶制剂)的DM、OM、ADF的PED显著高于CK1(未进行微贮的柠条)和CK2(未进行微贮的玉米秸秆)(P0.05);4)通过组合效应分析,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的DM、NDF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处理Ⅲ和处理Ⅵ(50%柠条+0.15%酶制剂)的D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综合考虑,柠条和玉米秸秆混合微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采食率,有效改善饲草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的降解率,其混合微贮最佳条件为30%柠条+70%玉米秸秆+0.05%酶制剂。  相似文献   

12.
多年生人工栽培豆科牧草种子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和 《内蒙古草业》1992,(1):39-40,22
寄生于多年生豆科牧草的种子害虫,在我区草籽产区广泛存在,是牧草种子产量、质量之大敌,其种类有苜蓿籽蜂、沙打旺金小蜂、黄芪籽蜂、柠条籽蜂、柠条豆象等。本文对其危害及防治措施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柠条饲喂荷斯坦育成母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荷斯坦育成母牛54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分别饲喂花期切碎柠条,揉碎柠条、粉碎柠条,结实期切碎柠条、揉碎柠条、粉碎柠条,往年生切碎柠条、揉碎柠条、粉碎柠条。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代谢体重柠条和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均以结实期较高;三种加工方式中,以粉碎采食量高。柠条采食率、日增重和每千克日增重消耗精料均以结实期揉碎处理最高,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千克日增重成本以结实期揉碎处理最低,平均每天每头牛利润为1.496元。  相似文献   

14.
对柠条的7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除果层高外其它性状都与单株种子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7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每序结荚数(X5)>每序小花数(X4)>每株花序数(X3)>千粒重(X7)>果层高(X1)>每株丛单株数(X2)>每荚种子粒数(X6)。要提高种子产量,首先应提高每花序结荚数。  相似文献   

15.
一、抚育管理 1.围栏保护:柠条在播种当年入冬前株高仅8~10厘米,第2年40厘米,若被牲畜啃食,可连根拔起。所以,播后应围栏封禁,三年内不能放牧。 2.松土、除草和浇水:每年春季或秋季要结合施肥对柠条进行松土除草1~2次,有条件的地方在柠条发芽前和开花后可浇水1~2次。 3.病虫害防治:柠条易受柠条种子小蜂、柠条种子豆象、柠条荚螟、柠条象鼻虫等害虫危害,严重者  相似文献   

16.
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柠条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其中包括其物候期,根系,枝条叶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特征,地柠条生产的影响及其抗旱性,抗热性及抗寒性,认为柠条的生物学特性与其生境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电场作用对苜蓿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从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种子、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植株以及高压静电场处理苜蓿愈伤组织3个方向系统地阐述了电场对苜蓿的电生物效应,以期充分认识电场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含水量、幼苗生长发育、抗旱性、抗寒性和组织培养的出愈率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为深入研究苜蓿电生物效应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残茬处理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残茬处理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刈割和火烧残茬均促进百喜草的发育进程,返青最早的是早春火烧处理,火烧处理要比刈割处理返青早.(2)早春火烧处理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最多,达到224.8个/m2,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小花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都以对照最大,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不存在显著差异.(3)百喜草的实际种子产量以早春火烧最大,为600.6 kg/hm2,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火烧处理的种子产量高于刈割处理的产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早春处理的种子产量要高于初冬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用灰色关联法对柠条不同处理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采取不同处理,处理结果以氨化处理营养成分最好,粗蛋白(CP)含量高达12.03%,中性洗涤纤维(NDF)81.72%,酸性洗涤纤维(ADF)56.69%,木质素(ADL)含量最低,为21.02%;生化处理1 CP最低,为11.27,生化处理2 ADL含量最高,为21.95.氨化柠条瘤胃内降解率都高于其他不同处理,干物质(DMD)为29.36%,粗蛋白(CPD)为56.62%,比未处理高18.23个百分点,氨化柠条CP降解率最高,比对照组CP降解率提高了45.0%,ADL降解率为35.58.生化处理2降解效果在生化处理组中最好.在灰色系统下,对不同处理柠条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处理效果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处理结果仍是氨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荒漠草原区25年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未平茬未补播(对照)、非平茬补播、平茬非补播与平茬兼补播处理柠条林地中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结合功能群划分,分析了柠条平茬和林带间补播牧草及其交互作用对柠条林地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11目31科34个类群,划分为5种不同营养功能群: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尸食性和杂食性,其中植食性动物是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地地面节肢动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非平茬补播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平茬非补播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捕食性(P<0.05)和杂食性动物的类群数(P<0.01);平茬兼补播处理显著提高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的生物量(P<0.05)。研究表明,荒漠草原区对柠条林地进行平茬和补播可以丰富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数量和提高食物网的复杂性,有利于促进沙化草地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