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开发扬州非遗App界面设计方案为目的,首先梳理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整理了扬州非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现状;其次创新性地构建了扬州非遗App的功能操作逻辑图,提出了扬州非遗App版块内容设计方案;再次,从App入口图标的设计、ICON按钮元件的设计、四大主要版块的设计,这三方面进行视觉化设计。基于上述理论,设计扬州非遗App界面的开发原型。  相似文献   

2.
继移动互联网技术之后,具有多元沉浸感的元宇宙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科技前沿,为我国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传承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文章主要研究利用元宇宙技术传承京津冀非遗文化。结合经典案例,对元宇宙的核心技术特点及应用方法进行了理论梳理,从京津冀非遗传承中的问题导向出发,探索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非遗资料档案存储平台,结合云计算技术优化京津冀非遗项目分类,并通过京津冀非遗项目元宇宙展示空间设计的技术优势和形式思考,以实现传统非遗文化多角度的视觉呈现及活态传承策略。基于元宇宙三大核心技术的多感官设计,是构建京津冀非遗文化新时代传承的有效路径。元宇宙虚拟设计的综合运用更能激发互动和情感共鸣,技术与艺术跨界融合将进一步加速非遗文化“破圈”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非遗项目发展及传播中应用数字技术,可有效保护非遗资源档案,多元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及途径,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非遗文化影响力。本文主要结合非遗数字化的概述,分析数字技术对非遗项目发展及传播的价值,探讨非遗数字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及传播非遗项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非遗文化是其传统生活方式与精神价值的载体,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藏。依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挖掘非遗文化,塑造文创产品独特价值,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体验,带动本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以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除传统保护模式之外,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非遗保护带来更多可能。本文将安卓技术与乐山非遗保护相结合,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引入非遗保护的优点与弊端,初步构建非遗安卓应用基本设计流程,为计算机+非遗实践提供借鉴,以期实现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双赢。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国内院校产品模型课程进行改革。文章以非遗手工艺为切入点,探讨产品模型课程新模式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产品模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发展现状及非遗手工艺与产品模型课程的关联性,总结非遗手工艺对产品模型课程改革的意义,不仅激活了产品模型课程的创造力,还为非遗文化的普及推广与文化创新设计提供参考资料,证明非遗手工艺融入产品模型课程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平面设计是以图形符号作为手段传达信息,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图形、文字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与认识,发掘更多的符号特性,更准确的运用符号学原理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相似文献   

8.
信息可视化图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互联网B端项目中,信息可视化通过视觉化的处理将大量抽象、复杂的信息数据用图形、图表等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图表作为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一种主要的可视化形式,既是展示数据的过程,也在引导受众接收数据和分析数据,如何让用户体验更好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以信息可视化图表设计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分析,从信息可视化图表类型、设计原则和视觉元素的选择等方面梳理互联网B端场景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特点,探讨更适合B端项目场景的信息可视化图表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潮州木雕是国家级"非遗"保护与传承项目之一,素有潮州形象大使之美誉。文章从民俗文化维度切入,对潮州木雕的祥禽瑞兽、江海水族、佛仙神话、戏剧小说、树木花果、生活场景等六种题材元素符号进行了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0.
在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下,数字摄影和录音、二维、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数据库与宽带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非遗信息的储存、检索、传输和分析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通过项目建设,分析高职艺术院校优势平台综合发展的非遗数字数据体系,丰富的简历数字化非遗物质档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各种成熟技术形式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保护方法、实践目的和工作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参数化设计时,必须实时地从零件图中提取图形信息作为参数化建模、约柬求解、图形驱动和图形驱动后尺寸自动标注的依据。本文介绍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进行参数化设计时,图形几何信息和尺寸的约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闽南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如厦门漆线雕、珠绣、闽南漳浦剪纸、德化陶艺、惠安影雕在中国非遗和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但如同大多数非遗传统工艺产品一样,这些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生产方式陈旧落后、缺乏产品创新、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本文通过现代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非遗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专业相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非遗大师"、推行"双导师"实践形式是目前集美工业学校正在试行和探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发,以作者所在学校设计的跨学科主题“云南非遗”课程资源为例,从教学实践与研究出发,逐步剖析课程资源建设在课标、教材、教师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中的体现与变化,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跨学科活动设计,分析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数字资源开发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中甘肃甘肃非遗手工艺及产品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且经过生产线保护与传承得到有效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途径可以通过展示、展览的方式。为更好的的展示宣传、销售肃非遗手工艺及产品,可以通过专业会展活动与各种形式、渠道,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相关的视觉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大量的动态图形信息正逐步涌入人们的视觉中心。文章主要以图形动态化视觉形成过程和动态图形信息所产生的价值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从新媒体视角下的图形广告、交互界面、数据信息系列视觉应用场景方面入手,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动态图形信息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掘传统苗绣的艺术价值,不断创新苗绣设计,打造了备受青睐的苗绣衍生产品和工艺品,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技艺的保护意识,让传统苗绣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出国门,为非遗扶贫非遗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图案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支持图案设计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图案中的图形元素,其所传递的信息比文字快得多且富有意境。与所承载设计的产品息息相关的主题性图形设计是图案设计中内容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主题性图形元素设计是图案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文章通过把主题性图形元素分为具象和抽象两个模块,重点细致分析主题性抽象图形元素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运用于邱园VI设计项目中进行实验,给出了主题性抽象图形元素设计的一个切实可行且明确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拟合人眼视觉机制提出了非均匀光照下指针仪表图像的预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座舱指针式仪表自动判读算法。首先对仪表盘图像进行亮度均衡、二值化变换,再将指针细化,然后根据改进的Hough变换提取目标信息,确定座舱指针式仪表的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在非均匀光照情况下的飞机座舱指针式仪表自动判读,降低了判读误差。  相似文献   

20.
参数化设计中图形信息的前置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进行参数化设计时,图形几何信息和尺寸约束信息获得取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