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所报告的深圳市龙岗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暴发疫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5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0.59/10万,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例57例(包括死亡3例),病死率为0.66%;男女发病比例为1.35∶1,病例主要集中在4~14岁(264例,占57.64%),学生为高发人群(243例,占53.06%),2009年9—12月为高发季节(412例,占89.96%)。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累计报告63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其中学校及幼托机构58起(92.06%),暴发高峰为9—11月(54起,占85.71%);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2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63例(学校145例,88.96%)。自2009年8月13日开始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6.11%(230/637)。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感检测的优势病毒株。结论中小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及时的疫苗接种和学校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扩散与蔓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苏州市古城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古城区2009年诊断的22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结果古城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1.8%,女性占48.2%;64.6%的病例集中在0~29岁年龄段;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发病数明显较多,占总病例数的34.1%;甲型H1N1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9月初和11月中下旬;人口密集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结论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的流感防控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和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湖北省各市(州)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相关信息,采用Excel软件建立病例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5527例,其中重症病例63例,死亡6例。疫情在全省17个市、州均有分布;9~12月报告病例数占总报告数的99.57%;主要发病年龄组为10岁~与15岁~年龄组;86%的病例为在校学生。结论通过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积极救治病人及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湖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其危害也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4.
2009年北京市金融街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市金融街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金融街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信息,用Excel建立个案信息库进行统计,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金融街地区共发生甲型H1N1流感63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上发病病例多集中在9~11月,占全部病例的85.7%,发病年龄分布上10~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11.29/10万),职业分布上学生的发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57.14%,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1。结论秋冬季加强疫情监测,在学生中广泛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开展健康行为教育,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辉  胡茂红  吴景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48-4350
[目的]分析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南昌市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报告卡信息及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为2009年新增报告病种,共报病例838例,报告发病率17.85/10万,报告重症病例48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0.13/10万,病死率0.72%。甲型H1N1病例中男性509例,女性329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全市9个县区均有甲型H1N1流感报告。自6月开始出现病例,以11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占全年病例的57.3%。病例以学生发病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6%。共检测101份样本,阳性率为3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要重点加强各类学校、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以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甲型H1N1流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流行过程,评价长沙市有效再生率的变化,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诊断的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等。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长沙市有效再生率R(t)的变化。对长沙市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地域分布、各个区县的发病率情况等进行描述。结果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9%,女性占41%;92.8%病例集中在0~20岁年龄段,11~20岁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3.7%;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90.4%;所有病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3±2)d;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高峰出现在2009年11月中旬;以9月1日、10月8日、11月19日为界限,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0月8日-11月19日是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加速上升的高峰时段;有效再生率R(t)在9月1日学校开学和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为最高;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地域分布来看,长沙市五区三县一市均有病例出现,其中浏阳市病例最多,发病率最高约22.97/万,宁乡县病例数最少,发病率最低约1.26/万。结论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学生占总病例的90.4%,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确诊的420例甲型HINl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420例甲型HINI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职业以及发病时间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甲型HlNl流感病例绝大多数为本土病例;平均年龄21.53岁;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6.43%,学生占59.05%。结论确诊的420例甲型H1NI流感病例以本土病例为主;病例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学生病例比例随着疫情发展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曹海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88-989,99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9年确诊的8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报告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9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迅速攀升,10月底~11月份初达到新的高峰,报告的861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54,年龄中位数为15岁;学生占82.58;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口市(475例,占55.17),其次为三亚市(138例,占16.03)、文昌市(78例,占9.06);重症9例,占1.05;有个案资料的17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81)、咳嗽(80.70)、咽痛(57.89)、头痛(30.99)等症状为主。[结论]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经历了2个高峰,学生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病例以轻症为主,重症病例发生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原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郴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2009-2010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4 459例,发病率95.61/10万,其中重症病例17例(占0.38%),死亡3例,病死率0.67‰;疫情从2009年8月上旬发生输入性病例开始,发病数快速上升,11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0年1月份快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病例多为在校学生,占病例数的95.70%,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发生暴发疫情38起,其中发生在学校36起,续发率3.98%;流感监测显示:9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取代季节性流感病毒,成为流行优势病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调查IgG抗体阳性率32.28%。结论郴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综合措施得到有效防控;通过加强监测,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各阶段的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个案信息,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北京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学生病例6568例,平均年龄(13.7±4.0)岁,小学和初中学生最多,占68.87%。甲型H1N1在学生中的传播过程分为4个时期。5~6月以外籍输入性病例为主,7~8月聚集性疫情由中小学生向大学生扩散,9~10月,日均确诊病例数突增至94.58人/d,城区发病人数是郊区的2.04倍,44.40%的确诊病例为学校聚集性病例,11~12月,日均确诊病例数迅速下降至3.06人/d,进入12月以后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低年龄组高发,从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扩散,城区向郊区扩散和学校聚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东省流感监测系统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病原学监测及暴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并用流感监测数据来估算广东省2009年到医院就诊者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结果2009年5月18日广东省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共有21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 784例,其中重症病例346例,危重病例141例,死亡36例;每周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构成比高峰与流感监测的甲型H1N1流感就诊指数高峰相一致,均出现在2009年11月,并在12月回落,且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也降至警戒线(5%)以下,与季节性流感高峰(7月)完全不同。从病例输入到社区传播可划分为:以国外病例输入为主的输入散发期(5月18日至6月17日);出现聚集性病例,病例主要局限于珠江三角洲的有限传播期(6月18日至7月30日);在全省流感监测网络中连续检出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病例为特征的持续传播期(7月31日至8月31日);病例以学校暴发为特征并在全省各市蔓延的广泛传播期(9月1日至12月31日)。分析83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95.56%)、咳嗽(59.11%)、咽痛(42.45%)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估算广东省2009年到医院就诊者中甲型H1N1流感感染数不少于270万例。结论广东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份,为单月高峰,多数病例临床表现温和,推算在全人群中感染率尚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控制与分析,探讨疫情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调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控制学校和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9月7日报告的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控制和处理,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涉及河源市城区某学校9个年级中的8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0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9.25%(90/973);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咽痛(84.4%)、咳嗽(91.1%)为主,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肺炎等并发症;采集13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1日,发病高峰在9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月17日;病例分布在8个年级23个班,以一年级(2)班发病34例(占37.8%)为最多;病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发病较少,教职员工无发病,其中一年级41例(占45.6%)、二年级14例(占15.6%)、三年级14例(占15.6%)、四年级9例(占10.0%),六年级0例、七年级2例、八年级1例、九年级2例;病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例性别分布为男性60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2:1。结论该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是河源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居家隔离治疗、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发病过程以处理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32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1。疫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16~19日4 d内,确诊病例26例,占总病例数的81.3%;暴发空间主要集中在学院A,发病20人,占总发病人数的62.5%。32例病例中31例无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1例在接种疫苗后7 d发病;31例临床表现较轻,平均病程5.8 d,1例危重病例,病程49 d。首发病例系外地甲型H1N1流感感染导致,其余31例为继发感染。结论建立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领导、监测机构,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疫苗接种是预防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和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年8月26日至9月7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2例,疫情持续13 d;采集34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珠海市设立28家流感样病例监测点、14家流感病原学监测点和8家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收集门诊就诊流感样病例及肺炎住院病例的监测数据及调查资料,对采集的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珠海市流感监测系统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173 451例,其中检测3 59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31例,占受检流感样病例的14.76%(531/3 598);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41 852例,符合条件的肺炎住院病例1 006例,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例共41例,其中死亡1例。门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男性302例,女性229例;不同年龄组中,0~10岁组占门诊确诊病例数的77.21%(410/531),11~20岁组占17.51%(93/531),样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11~20岁组(37.35%,93/249)和21~30岁组(16.67%,17/102);在职业分布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学生30.65%(213/695)、幼托儿童15.04%(186/1 237);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出率在2009年9—12月出现高峰,各月依次分别为29.32%(78/266)、31.37%(48/153)、60.70%(139/229)、40.63%(45/160),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51(P<0.05);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发病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0.11 d,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00%,531/531)、咳嗽(60.83%,323/531)、咽痛(56.31%,299/531),肺炎仅占1.13%(6/531);观察期内估算甲型H1N1流感发病就诊人数达14.42万,住院率为0.66%。结论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轻症为主,发病高峰在2009年9—12月,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结论 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孕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北京市孕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地区和职业分布,并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导致孕妇甲型H1N1流感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9~2010年北京市孕妇中累计出现确诊病例81例,危重症病例占30.9%,确诊病例病死率6.2%,死亡病例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孕妇危重症病例所占构成比和病例病死率高于育龄期女性(χ2=88.2,P<0.001;χ2=9.6,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治疗时间间隔长、体重指数高是导致孕妇甲型H1N1流感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易并发呼吸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且出现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危险性高于育龄期女性,外来务工人员是孕妇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下载某区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9日~12月31日,共报告31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例死亡,病死率为1.3%;病例主要分布在10~49岁的儿童和青壮年;职业以学生为主;平均每周发病10例,并出现3个发病高峰;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温和,50岁及以上年龄段病死率较高;所有死亡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结论]甲型H1N1流感出现小范围聚集性疫情的危险依然存在,重点关注学生、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抵抗力差合并有其他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9年昌平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昌平区H1N1流感病例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个案调查表录入Epidata3.02数据库,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7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区。男女性别比1.74∶1;以10~1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7.96%;发病人群以青少年学生病例数最多,占67.71%。发病高峰出现在9月,占全年总发病的43.65%。结论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人群,应采取重点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