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鲢肌肉鲜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作为肌肉鲜度的评定指标,研究在冷藏(4℃)和冷冻(-18℃)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鲢背部和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在4℃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27~38 h,二级鲜度为51~65 h,到81~88 h腐败变质;在-18℃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11~18 d,二级鲜度为36~43 d,到73~77 d腐败变质;在同一贮存时间,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高于背部;并且,鲢肌肉的TVB-N与TBA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感官检定和理化检验,分析了不同贮藏温度(0℃、6-8℃和30℃)条件下巴特柔鱼的鲜度变化,结果表明:柔鱼内脏、墨汁最早影响柔鱼的TVBN值,柔鱼的背皮也是影响柔鱼TVBN的因素之一;在30℃的贮藏条件下,柔鱼鲜度的变化十分迅速,去内脏的柔鱼胴体6h后其TVBN〉30mg/100g,9h后腐败;而柔鱼肌肉12h后其TVBN〉30mg/100g;在6-8℃和O℃的贮藏温度条件下,柔鱼肌肉的TVBN≤30mg/100g的放置时间分别为6d和14d。  相似文献   

3.
渔船在气温和水温高(25℃以上)的热带地区作业时,了解原料鱼的性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在微冻和冰藏条件下鲜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的低温贮藏方法主要有冰藏和冻藏二种。冰藏法的贮藏温度为0℃左右,其设备简单,温度易控制,但贮期较短,一般在7—10天;冻藏法的贮藏温度为-18℃,贮藏期较长,可达6个月以上,但需要一定的制冷及贮藏设备,耗能较大,而且冻品使用时必须经过解冻,难免产生汁液流失等现象,营养成分及风味都受到一定损失。近年来提倡的微冻保鲜法,是在略低于食品冻结点的温度条件下,使食品中的部分水份结冰,抑制酶和微生物的生长,达到保鲜目的的一种方法。微冻法在水产品保鲜中常用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鱼货的集装箱保鲜,是七十年代以来国外用于围网渔船上保持中上层鱼货鲜度的新技术,最近在法国已用于拖网渔船上对底层鱼的保鲜。  相似文献   

6.
若干水产品鲜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水产品,特别是动物性水产品,由于肌肉组织较脆弱、蛋白质含量丰富及含水量高,一旦被捕获而离开水体死亡之后,由于肌肉组织细胞中固有的复杂酶系作用和外界细菌的侵蚀,蛋白质乃至其它有机成份(例如糖类、脂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诸如蛋白质的分解、糖元的酵解以及脂肪的氧化,从而导致鲜度的变化,影响食用品质。过去许多研究者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研究中后期水产品的鲜度,近年来在国外曾提出K值(=H_xR+H_x/(ATP+ADP+AMP+IMP+H_xR+H_x)以及pH值等理化指标来表征水产品的早期鲜度变化。本文试图通过TVB-N,三甲胺一氮(TMA-N)、pH值及粗氨等项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若干水产品在早中期(销售过程中)鲜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温度(反映不同季节)条件下早、中期鲜度变化;探索不同类水产品变化规律的异同点;对TMA-N与TVB-N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销售过程中不同类水产品pH值及粗氨的变化也作了一番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水产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深入研究水产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几种淡水鱼在冻藏过程中鲜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成业  叶玫 《淡水渔业》1994,24(1):16-18
本文以淡水养殖的鲢,鳙、罗非鱼为对象,利用IQF冻结设备在-30℃下冻结,并在-18℃的冷藏冻中贮成.通过对鱼肉鲜度指标K值,VBN、FAA-N、pH值以及蛋后质变性指标的测定,探讨鱼肉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K值和ATPase活性对反映淡水鱼低温冻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有着良好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贮藏于0℃(冰藏)、3℃、7℃和10℃过程中,在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品质方面的变化特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分析,探讨了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产H2S菌、TVBN和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大黄鱼是海水鱼中鲜度下降较慢的种类,在O℃、3℃、7℃、10℃的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330 h、208 h、114 h和87 h,货架期分别为523 h、368 h、197 h和150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为6.10±0.30和6.67±0.35,产H2S菌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为5.82±0.33和6.37±0.22,TVBN均值分别为(14.77±0.5)mg/(100 g)和(28.02±1.19)mg/(100 g);TMA均值分别为(2.55+0.62)mg/(100 g)和(9.84±1.28)mg/(100 g),各温度下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菌落总数、产H2S菌数和TVBN值作为大黄鱼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鲜度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养殖鲤鱼在0℃(冰藏)、5℃、10℃和1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5℃、10℃、15℃的贮藏过程中,鲤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426 h、189 h、95 h和58 h,货架期分别为713 h、382 h、146 h和87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6.63±0.45 lg cfu/g、7.18±0.29 lg 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69±0.75 lg cfu/g、6.50±0.33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均值分别为9.90±0.52 mg/100 g、20.52±0.34 mg/100 g。各温度下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和挥发性盐基氮作为鲤鱼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鲜度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的鲜度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鱼的鲜度鱼离水后从鲜活状到死去的时间,随鱼种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鱼离水后稳静少动者,存活期较长;激烈挣扎者,短时间内就会死去。死后,少则10分钟,多则4~5小时;鱼体开始发硬,这种死后肌肉组织变硬的现象称“僵硬”。僵硬期,鱼体变硬,内质失去透明感,按鱼的致死情况其持续时间为2~20小时。快速死去的鱼比没有剧烈挣扎后死去的鱼,死后  相似文献   

11.
几种淡水养殖鱼鲜度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慥  张钟兴  冯媛  骆肇荛 《水产学报》1994,18(4):272-277
本文对常见几种淡水养殖鱼鲜度变化的特点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鲢、鳙、草鱼等几种淡水鱼在0℃贮藏下的TVB-N变化,呈现的趋势大体相同。在0℃及-3℃低温下TBV-N变化缓慢,且数量水平较低,在20℃下则变化迅速,呈直线上升之势。实验结果也表明这几种淡水鱼在0℃下的K值变化速率随鱼种而异,其大小依次为链、镛>草鱼>团头鲂>鲫。文中根据对草鱼、团头鲂等淡水鱼在不同温度下K值变化的测定结果作了阿列纽斯图,并  相似文献   

12.
宋平  李小迎  熊全沫 《水产学报》1994,18(3):221-230
以十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鲢鱼mtDNA进行单酶完全酶解的切点数:SalI和BglⅡ为0;PstI.XhoI.KpnI和SacI为1;HpaI和XbaI为2;BamHI为3;BglI和EcoRI为4。以九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鳙鱼mtDNA进行单酶完全酶解,其切点数;PstI.XhoI.SalI.KpnI.BglⅡ均为1;HPaI和XbaI为2;SacI为3;BglI为4。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得鲢鱼mtDNA分子量为15930±220碱基对(bp);鳙鱼mtDNA分子量为16650±150碱基对(bp)。用单、双酶解法和部份酶解法构建了鲢鱼九种酶18个切点和鳙鱼九种酶16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另外,对这两种鱼的酶解位点数,片段大小和限制酶图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发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90,14(3):189-197
在上海与广东两地的池塘中,对4种不同繁育群体鲢、鳙,即长江天然繁殖鲢、鳙,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珠江天然繁殖鲢、鳙,以及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鳙,从二龄(1~+)起至四龄,逐年观察不同群体在各龄期的性腺发育状况及催产结果,发现在广东培育的比在上海培育的早一年成熟,这与天然环境里珠江鲢、鳙比长江鲢、鳙早成熟一年一致;而在同一饲养环境里,长江天然繁殖鲢、鳙与珠江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长江人工繁殖鲢、鳙与珠江人工繁殖鲢、鳙同时成熟,表明环境因子在不同繁育群体的性腺发育速度上起决定作用。人工繁殖鲢、鳙同天然繁殖鲢、鳙同时成熟则表明在无近交情况下,人工繁殖不会导致早熟。据推算,鲢发育成熟约需20000度日的总热量,鳙发育成熟约需26000度日的总热量。  相似文献   

14.
用从团头鲂分离得到的暴发性鱼病致病菌对团头鲂、鳙及其正反杂交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1) 对此病抗病力的大小顺序是鳙>团头鲂(♀)×鳙(♂)>鳙(♀)×团头鲂(♂)>团头鲂;(2) 感染后,细菌进入血流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脏器中毒性病变,是一种败血症。  相似文献   

15.
以草鱼、鳙和尼罗非鲫互为供体和受体,研究其特异性代谢物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草鱼“代谢水”中,草鱼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鳙和尼罗非鲫耗氧率均显著上升(P<0.001);②鳙“代谢水”中,鳙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草鱼耗氧率无显著变动(P>0.05);③在尼罗非鲫“代谢水”中,3种鱼的耗氧率均无显著变动(P>0.05)。实验揭示了鱼类特异性代谢物对代谢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冰藏期间ATP降解产物变化及鲜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戚晓玉 《水产学报》2001,25(5):482-484
鱼类贮藏期间的各种生物化学变化已有诸多报导,但对虾类的这些变化则报道较少[1]。1986年Nakamura和Ishikawa[2]研究了日本对虾在20℃贮藏时K值与鲜度之间的关系。1990年等对日本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ATP及其降解产物、多胺类化合物、挥发性盐基氮(VBN)以及乳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结果表明K值、VBN和乳酸的含量似乎可以用作为日本对虾新鲜度的潜在指标,而腐胺和次黄瞟吟含量似乎可以用作为腐败的指标。 本文以日本沼虾为材料,研究冰藏对其ATP及它的降解产物的变化以及对其…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study on K value change at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had been carried out down to a temperature of −40°C, however, there was no evidence about this reaction rate if the temperature were lowered below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normally used especially for tuna meat (−60oC). The rate of K value change ( kf ) of yellowfin tuna ( Thunnus albacares ) meat was determined during storage at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20°C to −84°C). The logarithm of K '(= 100 − K valu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nd its plot against storage time yielded a straight line, which indicated an apparent first-order reaction for all temperature storage. Furthermor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in tuna muscle was carried out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t very low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is reaction was analyzed by an Arrhenius's plot that resulted in two break points. The first break point occurring at freezing point might be due to the freeze effect. The second break point was at −10°C. The reaction rate change steeply declin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70°C to −84°C, and wa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glass transition which may occur in the fish sample.  相似文献   

18.
鳙仔—幼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催产获得受精卵,从胚胎发育后期到秋季鱼种出塘的孵化饲养过程中,连续取样剖出矢耳后,其制片在光镜下观察耳石形态,大小,轮纹排列及其间距变化,部分耳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轮纹的细微结构,用实测体长体重和日轮退算体长及计算体重比较研究了生长特性。耳石形态经历了由圆形,椭圆形,菱形到梨形的变化过程,耳石直径与全长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944+0.0388x。孵出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日轮,之后每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不同中草药对两种淡水鱼类诱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草药药理设计制成六种复合试剂 ,以鲫鱼 (Carassiusauratus)、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 ,用one -way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6种中草药复合试剂对两种鱼类的诱食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复合试剂对鲫鱼都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 ,仅有两种复合试剂对史氏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为鱼用中草药诱食促长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十一种青鱼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青鱼对秘鲁鱼粉等饲料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并首次测定了青鱼对饲料能量消化率。根据测定结果评价了这些饲料作为青鱼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