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研究铌-锆合金线的组织和性能,以电子束熔炼的铌-锆合金(wZr=0.940 0%)铸锭为原料,研究挤压开坯和拉拔的生产工艺及其过程中冷变形量和退火过程对铌-锆合金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挤压时铸锭内外层和前后端变形不均匀,导致沿长度和断面上挤压所得棒材的组织与性能不够均匀;冷变形量越大,铌-路线的强度和硬度越高,而延伸率在30%冷变形后变化不大;冷变形量越大,则再结晶温度越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铌-锆线强度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延伸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冷变形CrMo钢系列温度退火后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球化退火CrMo钢进行了冷形变、性能测试及TEM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形变量为29.3%的冷变形合金,再结晶温度为600℃;该合金经不同的温度退火,在300℃出现峰值强度,其中高密度位错缠结束集形成的亚晶是产生峰值强度的主要原因:随退火温度提高,发生亚晶合并长大,晶界面积减少,因而使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工业挤压机研究了挤压比和挤压温度对AZ31镁合金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挤压温度下,随挤压比增加,以{01(-1)0}面织构为代表的变形织构由强到弱;而以{06(-6)1}、{02(-2)1}面为代表的再结晶织构由弱到强.主要织构组分在挤压比为16处形成拐点,形变织构降至最低,随后再结晶织构逐渐增强,表明在拐点附近再结晶完成.挤压比相同时,低温度变形的织构组分以{01(-1)0}面形变纤维织构为主.当挤出温度增至258℃时,达到完全动态再结晶,温度再增高将形成高漫散度的{01(-1)0}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退火温度时ECAP两道次Fe17.80Mn4.73Si7.80Cr4.12Ni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变形后组织对形状恢复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ECAP挤压后300 ℃退火,合金恢复率只有33%,提高退火温度,形状恢复率迅速升高,最佳退火温区600~650 ℃,此时恢复率高于固溶态试样.TEM分析显示挤压后晶粒明显细化,但是较低温度时,退火晶粒中包含大量的位错和亚结构,不利于肖克莱不全位错的滑移,导致恢复率很低.500 ℃退火时变形组织已经部分回复,晶内位错仍然存在,但是数量已大大减少,开始出现一些低位错密度的区域.600~650 ℃之间退火时,变形带来的位错等回复完成,层错组织仍存在,恢复率达到最大值.700 ℃退火30 min后晶粒再结晶完成,新生成晶粒在0.3~2.5 μm左右,固溶态试样晶粒100 μm,相比晶粒明显细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锻造铅黄铜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铸造成型的商用铅黄铜进行720℃、60%变形量的锻造镦粗加工后,采用500~700℃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工艺处理.结果表明:铅黄铜的铸态组织为粗大的树枝晶,锻造后的晶粒被拉长,与铸态的硬度值相比,锻造后的硬度明显增加,产生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锻造铅黄铜经过热处理后,细长的晶粒明显变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细小、均匀化,并且发生再结晶,拉长的晶粒逐渐变为等轴晶.620℃、640℃退火后,铅黄铜的组织基本转变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退火温度超过6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620℃退火后硬度趋于稳定,加工硬化消除.铅黄铜经720℃、60%变形锻造后,合适的退火温度为620~640℃.  相似文献   

6.
以直径1.3 mm、变形程度25%的拉拔态AZ31镁合金丝材为原材料,研究温度对丝材再结晶退火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00℃退火后,丝材组织由细小再结晶晶粒与粗大变形态晶粒组成,退火温度为250℃及以上时,形成完全再结晶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小尺寸再结晶晶粒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温度增加至250℃及以上时,晶粒尺寸分布从双峰型变为单峰型,单位面积的细晶数目显著减少,晶粒尺寸分布的峰值不断右移增大。丝材再结晶过程分为典型3个阶段:细小等轴晶形成、细晶快速长大与晶粒均匀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一种低成本的800 MPa级C-Si-Mn-Cr系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退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60℃退火时,再结晶不充分,残留少量变形组织和未溶碳化物。770℃以上退火时再结晶比较充分,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的复合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与延伸率逐渐降低,而屈服强度与屈强比逐渐升高,n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79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形变量和加热温度对新型镍基合金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对该合金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实验,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组织变化.合金静态再结晶实验结果表明,冷变形试样在γ′相完全熔解温度以下时,延长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的影响不大;在γ′相完全熔解温度以上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长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Al—Mg—(Sc)合金退火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量、力学性能测试及剥落腐蚀实验,研究了微量Sc对Al-Mg合金显微组织,再结晶温度,力学性能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后,合金的铸态组织显著细化;合金在130℃稳定化退火中硬度基本不下降,在230℃和330℃退火时的硬度下降幅主比未添加Sc的合金在130℃退火时的硬度下降幅度;添加微量Sc后,合金的再结晶起始温度提高到约325℃,而且没有明确的再结晶终了温度,而不含Sc合金的再结晶起始温度为150℃;添加微量Sc后合金从150℃一直到480℃仍然含有大量的变形组织;高温退火后含Sc合金强度较高,在480℃退火后,含Sc合金比不含Sc合金的强度高近70MPa;而且含Sc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挤压温度对高纯铜微观组织和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反向挤压方式对高纯铜进行不同挤压温度下的挤压实验并观察了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高纯铜的晶粒尺寸增大.当挤压温度为650 ℃时,挤压棒材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6 μm;当挤压温度升至800 ℃时,挤压棒材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1 μm.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当挤压温度为650~700 ℃时,压余变形区的平均晶粒尺寸趋向于由60 μm变为45 μm;当挤压温度为750~800 ℃时,平均晶粒尺寸则趋向于由90 μm变为75 μm.800 ℃挤压变形后晶粒内部出现大量以Σ 3特殊晶界为孪晶界的<111>60°退火孪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伸热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应变率和晶粒尺寸对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1 200℃温度范围内,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 200℃时达到最好,然后开始下降;应变率通过再结晶的作用而影响塑性;当温度低于1100℃时,细晶粒尺寸材料的塑性优于粗晶粒尺寸,而温度高于1 100℃时中等晶粒尺寸材料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研究含铌弹簧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用透射电镜对铌的析出物进行观察,并分析铌对弹簧钢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铌弹簧钢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温度为850-1050℃、变形速率为0.1-20 s^-1条件下均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变形速率为5 s^-1的条件下,60Si2MnA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推迟50℃左右;在低温情况下,铌推迟60Si2MnA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原因是Nb(C,N)的析出及其钉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量和计算了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后再结晶百分比、晶粒尺寸、取向差分布等参数,分析了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微观取向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温度(810、840、880℃)下退火3 min后,再结晶均充分完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长大。拥有{100}面织构的晶粒比其他取向晶粒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侵蚀后晶粒凸出于试样表面。880℃退火后的小尺寸晶粒周围多为小角度晶界,不易迁移,不易被侵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织构测定分析、TEM观察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态、固溶态及T4态汽车车身用Al-0.9Mg-1.0Si-0.7Cu-0.6Mn合金薄板的再结晶晶粒取向、拉伸变形时的晶粒转动规律及其对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copper和brass取向的冷轧铝板经410℃×1 h退火或540℃×0.5 h固溶处理后,其再结晶主织构均为绕板法线方向旋转20°的立方取向,即Cube+ND20,自然时效对再结晶织构无明显影响;单向拉伸过程中主织构Cube+ND20取向晶粒绕板法线ND向〈100〉方向旋转5°左右,成为Cube+ND15取向,同时取向密度降低;不同热处理状态铝板在拉伸变形任意应变量时的r值均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方法,在Thermomaster-Z型热模拟试验机上模拟高碳钢高速线材热轧变形过程动态再结晶行为,测定82B高碳钢在变形温度为800~1 100℃、变形速率为0.1~50 s-1、变形程度为0~0.60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曲线特征值确定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激活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动态再结晶变形条件,建立动态再结晶状态图。  相似文献   

16.
对冷轧压下率为80%、厚1 mm的Ti-IF钢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其塑性应变比r值。观察退火试样的显微组织,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其性能和再结晶织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轧试验钢分别在780、810、840℃退火3 min后,均发生了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大多数晶粒尺寸由5-6μm增大到9-10μm;试验钢的r值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退火钢再结晶织构表现为强烈的{111}织构,主要由{111}〈110〉和{111}〈112〉两类取向晶粒组成。  相似文献   

17.
It was investigated that the superplas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ne-grained ZK60 magnesium alloy sheets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00-420 ℃ and strain rate range of 5.56 × 10-4 -5.56 ×10-2 s-1 by tensile tests.An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was examined by metallurgical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e-grained ZK60 magnesium alloy starts to exhibit superplasticity from 250 ℃ and the maximum elongation is about 1106% at 400 ℃ and 5.56 × 10-4 s-1.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with the decrease of strain rate.The predominate superplastic mechanism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is grain boundary slide (GBS)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400 ℃.The grains of ZK60 alloy remain equaxial after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and dynamic continuous recrystallization (DCRX) is an important softening mechanism and grain stability mechanism during the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alloy.The curved grain boundaries and crumpled bands at grain boundaries after deformation prove GBS generates during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ZK60 magnesium alloy.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烟机入口电液高温蝶阀阀座的实体模型,分析了阀座在厚度为100mm的保温层条件下的温度场,并采用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阀座在高温梯度和内压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场和变形量.结果表明,阀座简体的温度沿厚度均匀分布,且内外壁温差仅为1℃左右,而保温层的温度沿厚度呈线性递减;阀座筒体的轴向位移较大,最大值为16.72 mm,所承受的等效应力较小,最大值仅为27.7 MPa,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To simulate the DIWA353 steel used in boiler nearby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ccurately by using finite element,the high temperature constitutive model of this material must be researched firs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