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8例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性肝癌196例、肝血管瘤4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3例、肝转移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脏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8例患者中行单个肝段肿瘤切除者142例、跨肝段肿瘤切除者98例、多发肿瘤切除者18例。51例患者行肝肿瘤合并胆囊切除。258例患者均成功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腹。切除肿瘤直径(5±3)cm(1.0—11.5cm),手术时间为(113±56)min(50~310min)。122例患者术中行肝门阻断,总阻断时间为(15±7)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1±195)mL(10—650mL),术中均未输血。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恶性肿瘤的边界距肿瘤切缘均〉1.5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切缘均为阴性。术后1周患者肝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无肝衰竭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7.2±1.3)d(5~10d)。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汁漏,6例出现轻度腹腔积液,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随访率为91.47%(236/258),随访时间为(16±10)个月。199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获随访,其中180例无瘤生存;18例术后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大网膜种植性转移,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37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各种肝脏肿瘤安全有效。在腹腔镜下短时间分次行肝门阻断,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不会明显延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42例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性假瘤2例.术式:左外叶切除(Ⅱ,Ⅲ段肿瘤)19例、左半肝切除(Ⅳa,Ⅳb段肿瘤)5例,Ⅴ~Ⅶ段(Ⅴ~Ⅶ段肿瘤)部分肝切除18例.手术时间30 ~ 290(90±30) min,术中出血30 ~1 000 (350±80) mL,术后引流量为20 ~150 (64±15) mL/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5d,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2~3天,2~3d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5~ 12 (8.5±1.7)d.未发生胆漏、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随访35例肝细胞癌12个月以上,其中1例术后6个月、2例术后10个月出现肝内复发,其余均健在,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等.结论 肝脏Ⅱ、Ⅲ、Ⅳb、Ⅴ~Ⅶ段的肿瘤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效果良好,其他部位的肿瘤如遇操作困难可视情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蓝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CT或MRI增强扫描检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立体评估肝脏肿瘤的门静脉供血及其与毗邻脉管的空间解剖关系.随后采用持久美蓝染色技术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 三维重建所确定的肿瘤所在门静脉区域及其与相应肝蒂解剖关系的准确性为12/12,美蓝染色后的目标肝段与三维重建肝段的形状相符.本组行扩大半肝切除术2例,肝叶切除术3例,肝段(亚段)切除术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2例.12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5.6 cm(2.5~16.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150 ± 2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6±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2例患者出现肿瘤肝内复发,其中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 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精确评估肝脏肿瘤与毗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联合持久肝脏染色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方法和肝断面的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肝血管瘤10例,肝细胞性肝癌9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1例.2例位于肝脏第Ⅱ和第Ⅲ段,8例位于第Ⅲ段,7例位于第Ⅵ段,第Ⅳb、Ⅴ、Ⅶ段各1例.平均肿瘤直径(4.7±1.9) cm.肝肿瘤局部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肝右后叶切除2例,肝段切除5例.单独使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8例,超声刀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凝固器离断肝组织6例,超声刀联合Endo GIA离断肝组织6例.平均手术时间(196±57) min,术中出血量(380±459)ml,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1例、胆漏1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3.5)d.1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5个月,5例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质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完成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术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61例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腺癌1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血管瘤31例,其他肝脏良性占性病变(肝包虫病、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肿及黏液性囊腺瘤)11例,肿瘤直径平均为5.6 cm(2~15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42例,右肝后叶切除术2例,Ⅵ段肝切除术3例,Ⅶ/Ⅷ段、Ⅳa及尾状叶肝切除术各1例,病变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1例。手术时间为(124±65)min(50~200 min),术中出血量为(251±145)mL(50~1 000 mL),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3±3.6)d(4~11 d)。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4%(10/61)。1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15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6个月,失访4例;其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经验丰富的腹腔镜肝胆胰外科医生选取合适的病例,采用恰当的血流阻断及断肝方法,注意术中的无瘤原则,可以安全有效地开展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行CT等检查收集二维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模拟手术操作以制订手术方案.术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选择性阻断肝血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或非解剖性局部肝切除术.采用电话和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77例患者术前完成三维重建,39例患者行ICG R15检查,95例患者在术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1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采用Pringle法行入肝血流全阻断4例、肝蒂部分阻断48例、未行肝门阻断89例.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者占85.11%(120/141).手术时间为(188±5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100) mL,围手术期输血者12例,术后当日腹腔引流量为(147 ±58)mL.术后ALT、AST和TBil峰值分别为(219±121)U/L、(214±104) U/L和(32±14) μmol/L.术后8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膈下感染、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5例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22%(13/141).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尢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11.0 ±2.6)d.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肝细胞癌130例、胆管细胞癌11例,切除肿瘤直径为(5.8 ±1.7)cm,其中1例患者切缘阳性.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个月,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9%和65.2%,生存时间为(43±5)个月.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2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间我科22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中,19例全腔镜下完成精准肝切除:规则性肝叶(段)切除13例,其中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Ⅵ段切除4例;不规则切除6例。3例术中中转开腹,其中1例为右半肝切除,另2例为肝Ⅶ段肿瘤切除。术中均未置放肝门阻断带。平均手术时间(190±75)min,平均出血量(320±125)ml,平均住院时间(9.6±2.5)d。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胆漏,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引流后治愈。均获随访,时间1—26个月,除1例肝细胞癌术后15月死于复发转移外,其余肝癌尚未复发,良性病变患者无症状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技术要点是选择恰当的人路,有效控制出入肝血流,精准肝门解剖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掌握扎实的开腹手术基本功是腔镜手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背腹侧结合路径解剖性肝S7段切除术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背腹侧结合路径解剖性肝S7段切除术的2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12例, 年龄(58.5±7.9)岁。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为(286.7±63.4)min, 术中出血量200(150, 400)ml, 均未输血。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例患者术后右侧胸腔积液, 行穿刺引流后治愈。患者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 术后住院时间为(9.36±1.72)d。病灶长径为(4.38±1.42)c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甲胎蛋白为(3.26±0.93)ng/ml, 与术前(46.75±9.43)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4, P=0.008)。术后随访过程中检查甲胎蛋白均正常, 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背腹侧结合路径解剖性肝S7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具有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为31例肝癌患者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术后病理、切缘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1例中转开腹,余者均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下完成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术。中转开腹率为3.2%(1/31),术中出血量为200(100~400)mL,肝门阻断时间13(0~20)min,手术时间185(135~225)min,肿瘤直径(2.6±1.3)cm,住院10(8~14)d。术后切缘病理阳性1例(3.2%),术后病理肝细胞癌28例、胆管细胞癌2例、混合癌1例,术后Clavien分级Ⅰ级19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并对荷瘤肝段进行精确显影与术中导航,同时可对术中胆漏进行判断。在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此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右肝困难部位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应用腹腔镜超声对7例右肝困难部位的肝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患者中原发性肝癌3例,肝血管瘤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术中常规应用腹腔镜超声检查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确定肿瘤边界和手术解剖入路和肿瘤切除。结果7例患者全部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1±50)min,术中出血量(301±122)ml,术中无输血浆及红细胞,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1±1.2)d。术后并发胆漏l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超声在右肝困难部位肝切除术中能够确定肿瘤位置和边界,并指导手术入路,提高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31 日至2017 年6 月30 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0 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其中应用ICG技术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36 例(A组),单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54 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新发病灶数;术后第1天肝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186.56±31.17)min vs(234.65±52.61)min,( 115.92±21.73)mL vs( 162.61±31.29)mL,P<0.05];A组患者术中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B组[(4.13±1.12)个 vs( 1.03±0.32)个,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明显好于B组患者,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6/36 vs 12/54,P<0.05)。(3)A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P=0.032)。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运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为36例患者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3±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3±43)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无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即拔除胃管,予以试饮水,第2天开始进食,术后平均住院(13.8±2.6)d;随访2~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位于肝左外叶、右肝表面或下缘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口服阿苯达唑[10mg/(kg·d)]。术后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对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包虫病复发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WHO包虫病非正式工作小组包虫病分型,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为CE1型。其中8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Ⅱ~Ⅲ段,13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Ⅳ-Ⅵ段。囊肿直径为3~12cm,平均直径为7cm。手术时间为(76±23)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d。术中无输血、中转开腹患者。术后1例患者出现少量胆汁漏并于术后10d自行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月21例因肝脏肿瘤而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 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13例,肝血管瘤8例.平均手术耗时335(220~425) min,术中出血量约650(180 ~1 220) ml.4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1~4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5 ~12)d.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1(13 ~72)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cm小切口腹腔外胆肠Roux-en-Y吻合。结果 3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5例肠间吻合于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33例先扩大左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210~348 min,(267±47)min;术中出血10~210 ml,(82.6±63.5)ml。术后出现胆漏3例,未特殊处理,3~5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术后出血1例,在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术后住院10~15 d,平均12 d。17例术后1周CEA均恢复正常,2.7~3.5μg/L,(2.73±0.49)μg/L;38例CA199术后均下降,但未恢复正常,40~90 U/ml,(69.4±20.1)U/ml。术后35例(92.1%)随访6~30个月,(12.5±5.8)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随访期间未见明确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是可行的,在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前提下,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康复,术者应同时具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腹部外科》2012,25(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手术操作技术.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141例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107例,血管瘤25例,局灶结节性增生7例,错构瘤1例,胆囊癌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48例,不规则局部切除93例.其中,肿瘤位于单个肝段74例,跨肝段64例;多发肿瘤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148±52) min,术中出血平均(216±178) ml,术后平均住院(7.1±1.1)d.1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出现轻度腹水,余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肝癌病人术后随访至今,5例肝内复发,1例大网膜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肝肿瘤切除具备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的技术要点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西南医院对37例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2例完成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完成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解剖性肝切除23例,包括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8例,超左半肝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2例,单肝段切除8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14例,其中10例在区域性半肝血流阻断条件下手术.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54 ml.全组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腹水和胸腔积液3例、肝断面包裹性积液2例、腹腔内出血1例.术后1~2 d下床活动,5~7 d肝功恢复正常,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 d.随访2~21个月,3例出现肝内非原位复发,其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亡,2例带瘤生存至今. 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细胞癌安全可行.技术要点是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及肝硬化程度选择不同的肝切除方式及肝血流阻断方式,肝实质离断过程巾联合使用以超声刀为主的多种器材,妥善处理肝断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abibTM4X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为38例患者应用HabibTM4X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HabibTM4X按预先标定的肝切除线凝闭肝组织,分离肝实质、结扎主要管道后切除病灶。结果:37例成功完全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其中22例行不规则肝切除术,1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行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80~320 min,平均(162±64)min;术中出血量10~900 ml,平均(163±183)ml。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脐缘切口处肝圆韧带出血,1例发生腹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无肝断面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20 d,平均(9±3)d。随访2~23个月,3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于术后2、4、8个月出现肝内复发转移,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肝内及肺部转移,均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治疗;余28例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HabibTM4X(腹腔镜型)适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理想的腹腔镜下切肝器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治疗左肝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湘雅常德医院(3例)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1例)收治的4例局限于肝Ⅲ段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3例,中位年龄61.5(45.0~69.0)岁。4例患者中,2例为单纯性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1例为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1例为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4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式治疗局限于肝Ⅲ段的肝内胆管结石。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其中1例实施联合肝左静脉重建的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及切肝范围的变更。手术时间分别为280 min、440 min、220 min及110 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60 min、60 min、75 min和25 min。术中均无输血。4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10 d、9 d和6 d。1例发生肝断面积液,经保守治疗吸收治愈;其余3例均无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