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源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药物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致心肌细胞收缩无力,或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诱发心律失常,使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而诱发。其他如可引起心肌缺血、过敏性心肌炎或急性过敏性心包炎的药物也可引起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疾病最终的心脏功能病变,患者心脏的入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正常标准,心脏排出量也较低,从而导致患者肺部产生大量瘀血。研究表明,心力衰竭通常会伴有心律失常症状,其治疗难度要远大于单一心力衰竭,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行之有效的治疗是预防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若前期治疗效果不佳,就有可能导致后期治疗难度增加。近年来笔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CHF合并心律失常,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3.
黄连素的抗菌能力颇强,抗菌谱十分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感染,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等。近年发现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良效。1、抗心律失常新近发现黄连素能够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紊乱,而且对心率、血压、肝肾功能、血象无不良影响。绝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具有减弱心肌收缩力的缺点,而黄连素则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心动过速患者,每次口服0.30.6克,1天4次,2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奏效。也可用于肺性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抗心力衰竭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时,…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或栓塞等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的心脏病变~([1]),临床多表现为发作性心绞痛或伴有心律失常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致命的威胁~([2])。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工作压力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3])。西医治疗冠心病多以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保守治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心脏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是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必然结局[1]。便秘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随的症状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甚至出现猝死[2]。因此,预防此类患者便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院自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晚钠电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异常增高并参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现代医学对心衰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使用局限性和患者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医药可综合干预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一些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及单体已被证实具有抑制晚钠电流的作用,晚钠电流可成为未来研究中医药干预心衰心律失常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损害心脏泵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多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因其均具有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使心脏猝死的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药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及心律转复除颤系统(CRT—D)对预防终末期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结果:药物是心力衰竭引发猝死的防治基础;ICD可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以及二级预防;CRT—D也可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药物、ICD和CRT—D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所导致的猝死。  相似文献   

9.
<正>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惊慌恐惧,甚至不能自我控制的一种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常有诱发因素,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怔忡则终日感觉心中悸动不安,病情较重,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心悸相当于西医内科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心脏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全身疾病状态,如甲亢、贫血等。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长期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易产生致心律失常和毒副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心悸有其独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抗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33例应用胺碘酮的CHF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在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性猝死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药物致不良反应等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且把握好剂量的基础上,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很好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1.
马彪 《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10-111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早期评价、充分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此对轻中度心力衰竭的正确评价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虽然医学发展,但迄今为止,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文具体综述了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希望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振洲 《世界中医药》2009,4(4):206-207
心脏传导失常,是临床心电图检查常见的心律失常,由心脏病变累及其传导系统所致,可诱发或并见多种心律紊乱。有效改善心脏传导功能,促进心脏疾病恢复,是防治严重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采用清心复律汤治疗该病8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属于心律失常范畴,在给予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之前,应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基础心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有无可纠正的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有些能迅速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有些显著减少心动过速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且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可加重原有心脏疾病,如加快心力衰竭进展,还可能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是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1]),笔者分析了二者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96例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各类心脏病的常见死因。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各有不足之处。如使用洋地黄可出现毒性反应,而且对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患者不宜使用;利尿剂长期使用可致血容量减少,降低心脏排血量,使电解质紊乱,促进洋地黄中毒;血管扩张剂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之一,但可导致血压低,心率快。鉴于这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心脏损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除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贫血、代谢紊乱等原因外,还有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临床上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部分白血病人因心脏损害而不得不终止化疗,甚至死亡。所以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治心脏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为主的病变,影响到心脏复极,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受损,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西医对于慢性期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虽有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收效甚微,或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即使运用电生理射频消融技术,虽对于单源性病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患病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与DCM的发生密切相关,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心肌炎亦可导致和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此外,遗传、代谢异常、中毒、药物等亦可引起本病。28例DCM临床均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发生猝死。联合应用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论DCM近年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治疗上应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和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纠正各种心律失常和减少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表现为心脏泵血、射血功能下降。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引起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和消化功能,引起便秘发生~([1])。便秘为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当患者用力排便时血压、心率及心脏负荷明显增加,极易导致心力衰竭加重、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因此,预防便秘为心力衰竭患者重要干预措施。饮食调控、腹部按摩、口服通便药及灌肠等措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