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展会概览     
《餐饮世界》2009,(1):6-7
2008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隆重举办 由中国烹饪协会,福建省经贸委、省旅游局、省文联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2008年12月上旬在沙县隆重举行,沙县特色小吃与中华美食展销、沙县小吃标准店和求范店评选,  相似文献   

2.
红叶 《中国食品》2009,(7):48-53
在2008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民间艺术邀请赛上.大会特别邀请了全国知名的美食之乡、厨师之乡的代表和享誉全国的快餐品牌企业家们相聚到沙县.前来参加此届活动.真是锦上添花。大家在参观、学习、交流、研讨中.共同促进发展!记者有幸受邀成为2008年中国小吃与旅游发展论坛的听众。  相似文献   

3.
古今并重,小吃是个大题目 小吃虽然“小”,却也是人们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小吃小史》,考证了小吃的最早记载,《周礼·天宫》说:“羞笾之食,糗饵粉糍”,这样就将小吃的历史追溯到周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吃也成为一种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近期在北京开业的“万丰小吃城”,汇聚全国56个民族的小吃;笔者近日又在北京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了工业化生产小吃的壮观场面。这一切,都令笔者十分感慨:小吃是个大题目!  相似文献   

4.
<正>潮汕、湖南、川渝……这些地方的小吃向来受欢迎,这些年也或多或少地被开发,比如酸辣粉就到处可见。如今,地方小吃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类向外扩张,可以说,地方小吃的时代来了。地方小吃优势多多地方小吃在创业者眼中有这样一些优势:有根。地方小吃本身具有浓厚的历史底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6日至9日,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在福建省沙县隆重举办。原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先生,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张世尧会长、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及全国各地烹饪界的专家、国内外客商、国家部委和福建省、三明市等各级领导前来参加小吃文化节各项庆典活动。本届小吃文化节是第一届全国性的小吃文化节,是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透过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让人们看到了沙县小吃做成了振兴经济的大文章。小吃做成大品牌,解决“三农”首当其冲小吃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相似文献   

6.
近来,看了一篇文章,谈到小吃与菜肴如何划分的问题,文章认为,同是一样东西,有些书把它称为菜肴,有些书把它称为小吃,这是不科学的,其中还列举了许多川味小吃的例子,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我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要了解菜肴与小吃如何界定,我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小吃。笔者根据四川及各地小吃产生的历史、环境、制作方式等特点,给小吃下了一个定义:小吃是来源于民间、带有浓厚地方风味的大众化饮食(关于这个定义,笔者曾在1995年第7期《中国烹饪》上《浅议面点、小吃、点心的区别》一文中作了详细说明)。 了解了小吃的概念,再来看看小吃与菜肴的区别。“小吃”是相对于筵席大餐而言的,它不像筵席有那么多规矩,也不讲究环境,或一人独酌,或几人相聚享用,不受事先安排的约束,随到随吃,在制作上可不加修饰,它既适合大众的口味,价格上也适合大众的经济条件,这正是小吃来自于民间所带有的大众特色。作为小吃,一般都是通过民间流传下来的,这可以从四川传统小吃“麻婆豆腐”、“担担面”、“夫妻肺片”中得到证实。小吃在过去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从  相似文献   

7.
正小吃是中国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特色鲜明、价廉物美、制作快捷、供应迅速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小吃市场都十分红火,小吃店、小吃城、小吃街随处可见。从一店一吃到经营全国各地的名优小吃的超市,甚至来自境外的小吃、名点也进入中国,使中国的小吃市场一派繁荣。我国是一个餐饮王国,更是一个小吃大国。仅据陕西省烹饪协会统计,在该省上市的小吃就有500多种,这还不包括一些散落于民间或已经失传了  相似文献   

8.
正这两年,在很多餐饮行业年终报告及趋势展望中,都把小吃看作颇有潜力的餐饮品类。而市场中也出现了很多以单品、爆款小吃为主的品牌。今天笔者想来谈谈小吃品类的三种营销模式细分——小吃单品店VS小吃快餐店VS小吃集合店。小吃单品店:短平快,生命周期有限小吃单品店往往以爆款单品为主推,无论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餐饮市场上,一部分传统小吃已经逐渐没落,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京城小吃还能依靠本色屹立不倒,这就显得更加的难得. 锦芳小吃 在上期我给大家说了东城隆福寺小吃,而本期我就来接着讲京城另外三家老北京小吃店.首先来说崇文区的锦芳小吃.  相似文献   

10.
商洪芳,今年47岁,去年12月被中烹协认定为中国烹饪名师,2000年9月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天津市烹饪大师。现任天津红旗饭庄的高级面点师。在天津面点小吃一线拼搏26年的实践中,练就了一手制作面点小吃的高超技艺,对发展天津面点小吃有清晰的思路。记者就如何打造天津面点小吃品牌,日前采访了商洪芳。商洪芳大师向记者介绍,天津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已在国际上成为知名品牌。天津的面点小吃有数百个品种在全国同行业也有很好的口碑。怎样持续稳定地使面点小吃在天津餐饮市场中有…  相似文献   

11.
<正>沙县小吃集团加快门店整合升级步伐,但也面临不小挑战。沙县小吃集团注册商标后在京设立的首家旗舰店已于9月18日正式开业,该店从装修风格到经营菜品均按照集团统一标准,并使用了新注册的沙县小吃商标。记者了解到,沙县小吃集团正通过供应链布局等方式对上海的沙县小吃门店进行整合,此次在京开设旗舰门店或意在为北京市场树立样本。  相似文献   

12.
秋实 《中国食品》2010,(23):12-13
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虽然,在餐饮中面点小吃不占主导地位,但精致的点心会为宴席增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餐饮的繁荣,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现代化更使面点小吃进入了工厂化发展时代。由专业公司生产的面点小吃,由于工厂统一配料保证了口味、营养、质量等各项指标的规范统一。  相似文献   

13.
谭露 《四川烹饪》2007,(2):30-30
国内的面点小吃经过这十多年的励精图治、推陈出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种类繁多的新格局。在当今面点小吃百花齐放的形势下,我们还应当清醒看到国内的面点小吃在选料、工艺、营养、附加值等方面与世界顶级面点派,比如西点、香港点心等存在的差距,我们只有继续深入挖掘面点小吃的潜力,继续融合世界先进工艺和时尚理念,继续提高面点小吃在工艺、配方及设备方面的科技含量,才有可能向更的高层次发展。国内面点小吃尤其是酒楼配套小吃目前仍然存在着制作工艺落后、管理松散、随意性大、出品质量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等弊病。这就要求我们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一、小花样 在成都王府井百货负一楼超市的入口处,能见到各种各样的非主流小吃,其中有一家叫“晏氏三千食”。“三千”?我不知道这是指啥意思,反正里边三千种小吃肯定是天方夜谭,三十种倒是有可能。这里得给大家解释一下,我理解的主流小吃就是指赖汤圆、龙抄手、夫妻肺片等传统正宗的知名小吃.不过现在的某些知名小吃已不见得好吃了。  相似文献   

15.
阿笑  姜姜 《食品与药品》2006,8(12B):60-61
冬至是我国农历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这些美食也逐渐演变成了各地的冬至小吃。冬至食俗在南北方有很大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这些食俗不仅常常和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相关.还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反映了当地百姓在食疗、健身方面的智髓。冬至小吃花样繁多.大致分为饺子类、糯米类、肉类等几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人眼中,小吃就是小吃,既不能成为正餐,更不可能成宴。但北京华天护国寺小吃公司,不仅把小吃组成了荤素搭配、甜咸搭配、干稀搭配、结构合理的风味小吃宴,还在北京市首届清真烹饪技术大赛上获得特色食品金奖。北京华天护国寺小吃公司下属有八个分店,主店护国寺小吃店就坐落在西城古老的护国寺街中。相传护国寺本是元朝宰相托克托的宅第,明宣德四年改为寺院,逢每月初八便有庙事。因其庙事之盛居京西之首,因此庙前街旁便聚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这些丰富的小吃不仅为前来进香的达官贵人所赞誉,也吸引了京城的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17.
略论小吃筵     
小吃筵是以小吃为主的筵席,既然称为筵席,便有一定的规则和自己的特点。一桌筵席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所用原料的优劣和烹调技术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冷菜、热菜、小吃等各类品种的巧妙组合。在组合方面小吃筵与传统筵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福州食有福     
惊鸿 《食品指南》2013,(4):46-48
近年随着沙县小吃红遍全国,福建小吃也开始引人注目,其实,福建小吃集大成者,不在沙县,而在省会福州。福州小吃又以鱼丸、燕丸、扁肉燕最为著名,当地人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老辈福州人也有句话: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食品》2012,(10):90-91
九门小吃六年沉浮记如今"封门"将闹剧暂告段落2006年5月,一块"老北京传统小吃宴"牌匾在九门小吃高高挂起,这是老字号集体离开老前门后的重聚,更被看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东山再起的标志。然而,从开业时的兴奋到营业中的喧嚣,再到为租金而产生的利益纠葛,如今的九门小吃只能以"封门"的极端方式将闹剧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0.
白忠懋 《美食》2006,(2):44-45
必须说明,所谓“上海小吃”其实是在上海吃到的小吃,因为除了“单档”是道地上海小吃,其余皆为“外来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