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 言 麦茎谷蛾(Ochsenheimeria sp.)属鳞翅目谷蛾科,是为害三麦的一种新害虫,俗名麦螟、钻心虫或蛀茎虫。幼虫钻蛀麦茎,造成白穗。据初步了解,在苏北平原的阜宁、滨海、建湖、射阳、大丰等县及淮阴、徐州、南通等地均有发生,但在苏南尚未发现。我们从1963年  相似文献   

2.
烟潜叶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烟潜叶蛾属鳞目、麦蛾科,学名经请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朱弘复教授鉴定,是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Zeller)。 2.至今据有关农业机关调查;烟潜烟蛾在我国分布已有6省、82县(市)以上。 3.寄主以茄科植物为主,计有烟草、茄、马铃薯、番茄、辣椒、蔓陀萝、刺菜。在贵定一带一年发生5个完整的叠置世代;越冬虫态有卵、幼虫、蛹、成虫;越冬处所是烟、茄楂地及地边烟杆堆处,农家马铃薯贮藏处所较少。 4.烟潜叶蛾在烤烟本田生长期发生两个叠置世代;前期为害轻,后期为害重。自2月下旬以至3、4月间马铃薯、烟相继萌芽生长,越冬的烟潜叶蛾迁移过来,烟移植了苗床期也就结束、马铃薯也将收获完毕,此后即迁移到烟本田里,这是按据烟潜叶蛾在主要寄主植物间的消长,认为是这样迁移的。 5.烟潜叶蛾的主要习性是:成虫具慕光性,夜晚活动,产卵于脚叶及烟株茎基部,散产,也有2—3粒产在一起的。卵多于清早孵化,初孵化的幼虫多在叶片或茎上,活动2至149分钟不等,才开始蛀叶取食。幼虫主要是集中为害脚叶,潜痕因故破裂时,多行迁移。化蛹在地面、脚叶、或茎基部、地面残枝树叶上。 6.进行防治以拔除处理烟、茄楂杆,并厉行秋耕,可为治本办法。他如提前移植,结合耕作管理打除处理胎叶,用0.01%γ-666或1%DDT液剂在初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3.
麦蜘蛛土名叫黑砂闹、红砂闹、火龙,麦虱子等,是在微山湖沿湖一带,为害小麦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被害轻者,麦叶变黄,麦株矮小,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被害重者心叶变黄而乾枯,终致全株枯死。如济宁县八区後陈乡蔡堂林冬小麦被麦蜘蛛为害很重,麦苗因受害死亡达50%以上,造成小麦缺苗减收现象。再如沿微山湖地带有济、嘉、鱼、金、薜、滕、凫、邹、峄、滋、  相似文献   

4.
刘兵  王洪平 《昆虫知识》1994,31(6):347-350
澄清了两种害虫:梨食芽蛾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山植树翘皮下越冬,早春出蛰为害芽、花蕾、嫩梢及叶片,老熟后在花序或卷叶中化肾;桃白小卷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缀连叶片做茧越冬,春季在茧中化蛹,其幼虫只为害果实。两者幼虫和成虫可根据形态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5.
<正> 麦茎谷蛾Ochsencheimeria taurella Den.etSchiff.属鳞翅目谷蛾科,是钻蛀性的麦类害虫,江淮流域、山东省、北方冬麦区都有发生。近年来在苏北的通榆公路一带大量发生,一般株被害率为12—33%,最严重的田块可达78%,其中白穗率占20—30%。1982—1984年,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麦田玉米螟产卵与幼虫为害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麦套棉田面积增加,一代玉米螟已成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钻蛀性害虫。我所于1987~1988年对玉米螟在麦株上的产卵和幼虫为害习性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为害情况 玉米螟一年发生3代,麦套棉田主要以一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螟发生简况 1962年,百色地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在3月中旬,下旬发现第1代低龄幼虫为害早玉米,被害率58%,蛀茎的植株占14.5%;雄花被害的植株占25%。曾先后调查18坵早、中玉米,其中在心叶期的平均被害率14.07%,抽雄授粉期为17.85%;乳熟期为  相似文献   

8.
<正> 桃斑蛾Illiberis nigra Leech又名梅薰蛾,主要为害杏、李、桃等果树。在晋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剪锯口缝隙中(占70.4%)、皮下(占14.8%)、树杈及贴叶下(各占7.4%)结茧越冬。来年4月上旬出蛰,白天为害花芽,遇不良气候或夜间返回原越冬场所隐蔽。老龄幼虫白天下树隐蔽,19时以后开始上树为害,21时至翌晨4时达高峰。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树干、根基部的土、石、砖块等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时间多在半夜。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带出茧外1/3  相似文献   

9.
眼斑钩蛾Pseudalbara parvula(Leech)的幼虫为害核桃树的叶片,直接影响树势生长。由于眼斑钩蛾的各虫态体型较小,幼虫行动迟缓,且多在叶背为害,过去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现将其形态、习性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53,(1):203-218
一、绪言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Staint n)是柑桔果树重要害虫之一,隶属鳞翅日榖蛾总科(Tineoidea)潜叶蛾科(Phyllocnistidae),分布于我国、印度、越南、日本、南洋群岛及澳州;在我国分布於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及台湾,广东的广洲、乐昌、高要、中山、新会,从化、潮山等柑桔区均有发生,幼虫为害於幼芽嫩叶表皮下,作成银白色隧道,蜿延侵食,间或侵害幼嫩枝条,被害叶片卷缩,易於脱落,发生严重时绝大多数幼叶均被为害,使植物生长受阻,影响果子产量,甚者使植物枯萎。柑桔经幼虫为害后,甚易引起溃疡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于2018年3月26日在云南弥渡县被发现,为明确其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阻止该虫的发生和蔓延,本研究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了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噻虫嗪、噻虫胺、虫螨腈、苏云菌杆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噻虫·高氯氟和阿维·灭蝇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大棚番茄地发生尤其严重,为害株达100%,百叶幼虫量55.00~101.67头/百叶,周诱蛾量4.70~61.20头/板,果子的为害率达19.33%,最高达40%.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33%阿维·灭蝇胺SC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达74.30%,其次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药后3 d防效64.25%、67.98%、54.85%,药后5 d防效79.08%、79.00%、73.45%,药后7 d防效81.60%、80.45%、65.70%.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在弥渡县大棚发生为害较为严重,性诱剂对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灭蝇胺可作为幼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烟翅麦茎蜂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江  张杰 《昆虫知识》1997,34(3):162-163
烟翅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我省中部地区小麦上的主要害虫,1994年全省发生8.7万多hm2,损失小麦1000多万kg。为了了解其幼虫田间分布型,采用正确取样方法和最适抽样数,以提高损失率和防治效果调查的准确性,1994年我们在定西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调查方法在定西地区通渭县选麦茎蜂为害率不同的麦田3块,每块田连续取样49个样点,每样点查100株,记载幼虫数(死、活虫及天敌取食虫均计)。将调查资料列频次分布表,统计平均虫数和方差,用聚集度指标、方差与平均数的幂法则,平均数与平均拥剂度的回归式来测…  相似文献   

14.
<正> 1974—1975年全国贮粮害虫调查中,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粮食仓库及和林格尔县粮食加工厂中发现一种谷蛾科的褐斑谷蛾Homalpsycha agglutinata Meyrick幼虫。此虫在我国内蒙、宁夏、吉林、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均有发现。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高粱及油料加工后的副产品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棉避债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在彭泽棉区间断普遍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害多种树木,7—8月间迁往棉田,为害棉叶,取食上部叶片和嫩头,严重时可将嫩头和棉叶全部吃光,影响棉花生长,甚至造成棉株枯死。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     
王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ner)也叫玉米钻心虫,它是螟蛾科(Pyralid(?)e)的一种大害虫。它以幼虫期蛀食玉米的茎和穗部,同时也为害叶、雄花、穗丝、苞壳、种粒等部分。第一代的幼虫孵出后有集中食害心叶的习性,能吃透几层  相似文献   

17.
白眉野草螟的生物学特性和监测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是近年来在山东莱州市、山西泽州县等地新发现的小麦害虫,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为有效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网室观察、配对饲养和灯光诱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白眉野草螟年生活史与田间生活习性。【结果】在我国黄淮海麦区,白眉野草螟1年发生l代,11月至翌年2月以低龄幼虫越冬,3月至4月为害麦苗,5月至8月以老熟幼虫结土茧滞育越夏,9月至10月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并孵化出幼虫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产卵在土壤颗粒缝隙中或土表;幼虫喜趋嫩为害,田间呈点片分布;越冬幼虫抗寒性强;滞育茧不耐水淹。【结论】秋季成虫羽化期、早春低龄幼虫为害始期、夏季滞育期是白眉野草螟监测防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笔者于1957—1960年在新乡耿黄等地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作了研究。兹简报如下。 一、寄主种类和为害性状 甜菜夜蛾的寄主范围和食性,结合1957年植物检疫和1960年昆虫区划在全省各地调查,初步明确幼虫取食植物在河南有35科、108属、138种。其中有大田和特用作物28种,蔬菜作物32种,幼龄果树和林木13种,牧草和杂草47种,药用和观赏植物18种。其中以甜菜、玉米、红薯、芝麻、白菜、苜蓿等受害最重。 甜菜夜蛾是典型的食叶害虫,对植物苗期为害最重,大发生时能吃光所有叶子。暴食性的高龄幼虫,白天往往潜藏在禾本科作物心叶中、土缝中或与同期发生的其他害虫混淆,不易被人察觉。为害特征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有所不同:单子叶植物以玉米为代表,被害部位呈现条状半透明薄膜或成条状破孔,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 点尾尺蛾Euctenuropteryx nigrociliaria Leech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粗榧尺蛾。1980年在我县发现为害三尖杉,虫口密度大,为害时间长,幼虫大量食叶,使资源很少的三尖杉受到较大损失。为了保护珍贵树种,及时防治,必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近年来我们对其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稻象甲Echinc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 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均为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稻象甲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有关病虫情报等资料,1990年稻象甲已在我区的兴安、合浦等38个县(市)发生,占我区总县数的44.2%。其中,早稻秧苗受害株率在30~40%的有永福县;在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