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质量》2014,(2):22-22
正为了推动BIM技术在中国建设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打造BIM技术中国本土化整体解决方案,合作开发本土设计平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前与两家著名建筑软件企业合作协议,中国院负责建筑专业BIM技术的研发,合作公司负责结构和设备专业BIM技术中的研发。与中国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设备设计企业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副院长赵锂、BIM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情况下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存现状,探讨当前勘察设计企业运用BIM的各种问题,并对未来BIM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运用做了展望,指出BIM的出现会大大的改变现有勘察设计企业的生产模式,重塑建筑工程的建筑生态和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3.
上海交通大学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研究团队是我国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协同设计平台的应用推广。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团队自2005年开始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与中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上海浦东陆家嘴旋转体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启动分步试运营。这是一项以中国团队为主体建造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上海中心推行建筑全生命周期实施建筑信息模型(BIM)管理。在设计出图阶段,通过BIM高精确度的运算能力和高灵活度的适应性,实现了上海中心建筑创新性的外形;通过运用BIM三维设计功能为整个大楼的结构体系建模,实现高效出图,从深化设计源头避免了复杂空间中的结构碰撞,提前发现并解决的碰撞点总数超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BIM技术是建筑数字化的底层数据信息,对于现阶段的BIM技术大量应用于翻模设计,有悖于数字化建设的初衷,并阻碍了数字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BIM正向设计的推广是建筑设计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现阶段BIM正向设计正在个别大型设计院和大型房产企业逐步实施,但其正向设计的经验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本文通过具体工程的施工图正向设计实践,总结设计院BIM正向设计的成果,为正向设计的发展推广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BIM进行分析,并对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进行比较,阐述了建筑电气进行BIM设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BIM是建筑电气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桦 《建筑设计管理》2014,(1):14-21,28
0引言 信息化浪潮正在让整个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数字建模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BIM技术正在走向成熟。BIM的源头是设计,设计与施工集成的前置条件也是设计。作为建筑产业链的龙头,设计企业担负着BIM技术实施的领头羊作用。随着整个社会对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建筑设计企业应该顶住压力,拓展视野,积极使用BIM、云等信息化技术,在提高建筑品质、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全过程服务上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2012,(10):8
<正>2012年9月25日,由清华大学BIM课题组、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CBIMS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坛,此次论坛主题就是向社会发布清华大学BIM课题组继2011年12月正式发布并出版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IMS)之后的又一研究成果——《设计企业BIM标准实施指南》。作为中国BIM标准研究、制定的标志性成果,CIBMS是BIM标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中国BIM  相似文献   

9.
《建筑》2015,(23)
<正>近日,中国建筑"城市综合建设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研究"、"建筑工程设计BIM集成应用研究"和"建筑工程施工BIM集成应用研究"三个课题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对中国建筑的BIM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充分利用了中国建筑"四位一体"优势,通过典型工程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BIM应用和集成化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管理模式,在建筑全生命期实践了BIM价值;由中国建筑编写的企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和《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符  相似文献   

10.
张果 《中州建设》2013,(1):60-61
前不久,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2012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机六院”)又一次荣获3项大奖: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荣获最佳工业工程类BIM应用奖一等奖、郑州市热力总公司南郊热源厂集中供热工程荣获最佳BIM拓展应用奖、中机六院荣获最佳BIM应用企业奖。  相似文献   

11.
《施工技术》2012,(4):20
2012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除保留往届该项大赛设立的"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设计奖"、"最佳BIM协同设计奖"、"最佳BIM应用企业奖"及"最佳绿色分析应用奖"5个奖项,并分别按照民用建筑领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25日,由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颁奖现场揭晓了"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协同设计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最佳绿色分析应用奖"、"最佳基础设施BIM应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设计里给排水设计十分重要和关键,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水平,对整个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也提供了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BIM技术,然后探讨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最后以实例分析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筑幕墙行业应尽快推行BI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技术特点、设计的核心理念,简要介绍了BIM案例,BIM为整个建筑幕墙行业带来全新的启示,是一次建筑业信息技术的革命,中国建筑幕墙行业应尽快推行BIM.  相似文献   

15.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于建筑中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BIM顺应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具体应用中,从建筑设计管理入手,BIM的重点应用,为实现建筑、设计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结束的“欧特克BIM建筑设计大赛”中,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我们认识到“BIM”这个建筑新理念,这一理念专门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可持续性设计,通过可视化、模拟和分析等独特功能,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建筑和绿色工程。本次大赛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建筑学会联手欧特克举办,打造了国内首次采用“BIM”为主题的建筑设计大赛,并得到了国内设计单位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7.
BIM是建筑设计院近年来的热门话题,BIM正向设计更是热门话题中的聚焦.关于BIM技术服务于工程设计的作用,多数的建筑设计院目前是依靠具有辅助和被动特征的后建模服务(简称:后BIM)的方式来体现.BIM技术服务于工程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工程设计手段从二维到三维的创新和突破过程,必须以BIM正向设计为基础手段和前提.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再次联合,成功举办了第二期"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设计企业主要领导BIM高级研修班",共有23个设计企业的30位学员参加学习,学员们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全面地详解了BIM近阶段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共同探讨了中国BIM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从引进BIM技术到今天中国市场成为BIM技术发展的重要实践平台,已经过去了10多年,10多年来,中国的设计师们从怀疑BIM到认可BIM,再到学习BIM,无数个项目,无数次试验,他们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BIM发展之路。住建部为了使勘察设计企业更好地发展精品工程,节约成本,出台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1-2015年发展纲要》,为BIM技术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中  相似文献   

19.
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作为一项引领行业变革的创新性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与推广,设计企业 BIM 技术应用的优劣将对全行业的 BIM 实施推广带来重要影响。但行业目前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对设计企业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水平进行判断。考虑到科学有效的评测工具是可以帮助提升企业 BIM 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管理手段依据,将综合组织技术吸纳理论与能力成熟度理论等的相关分析视角,构建设计企业 BIM 技术应用能力的评测分析框架,并结合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设计企业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和我国的 BIM 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近日签约合作,双方将通过整合三维数字化新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提升规划中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科技与建筑融合的目标。BIM是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被誉为CAD之后工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