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电驱动系统引起的车辆电磁干扰问题,文中采用分模块的精确建模方式构建了电驱动系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预测模型。该模型由电机高频等效电路模型和逆变器模型两部分构成。基于矢量匹配法对电机阻抗幅频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建立了电机高频等效电路模型。在逆变器模型中考虑了绝缘栅极双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与散热片间的寄生参数对系统电磁干扰的影响。利用所构建EMI模型对车辆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电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0.1~100 MHz范围内,仿真与实测结果误差不超过10 dB。  相似文献   

2.
EMI电源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瑞霞  张磊  龙慧 《电子科技》2011,24(1):65-67
在一般EMI滤波器的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分析了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对滤波器插入损耗的影响.提出了共模插入损耗和差模插入损耗的计算方法,推导了滤波器插入损耗与阻抗关系的表达式,并且对这一关系作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15,(22):135-138
针对DC/AC逆变电源交/直流侧的传导EMI噪声机理特性,提出直流侧噪声源内阻抗建模方法,理论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下交流侧的传导EMI噪声共模/差模噪声传输机理模型和控制参数影响下的噪声建模方法,最后对DC/AC逆变器直流侧噪声源内阻抗进行了提取实验,利用仿真分析控制参数对交流侧传导EMI噪声的影响,该研究内容为DC/AC逆变电源传导EMI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试传导性干扰的模态噪声,是设计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前提条件。共模扼流圈能够抑制共模模态,而不影响差模电流的输出。根据共模扼流圈这一特点,设计一种由两个共模扼流圈为核心的共模/差模分离网络,实现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的同时输出。仿真结果表明,在150 kHz30 MHz的测试频带,输入端口阻抗基本在50Ω,并且共模传递比(CMTR)、差模抑制比(DMRR)、差模传递比(DMTR)及共模抑制比(CMRR)四个结果显示了该分离网络的良好模态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艳斌  张勋  张丽 《电子科技》2010,23(6):67-71
分析了一种典型的开关电源电路,利用Pspice软件对其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仿真研究,以TDK公司提供的元器件模型,提出了一种二阶无源EMI滤波器,完全消除了电路输出信号中的尖峰干扰,抑制了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共模、差模噪声。同时,研究源和负载理想、非理想阻抗特性对滤波器插入损耗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款基于AC-link技术的90 kW三相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超标。通过建立电感及电容的高频等效电路,提取印制板走线寄生参数;建立EMI滤波器共模和差模滤波模型,仿真分析其插入损耗;并根据其传导干扰测试结果和滤波器仿真结果,改进设计了EMI滤波器。实验结果证明,优化后的EMI滤波器满足开关电源的滤波需求。  相似文献   

7.
EMI滤波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中给出了一般EMI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分别指出其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并对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进行化简。且分别对共模和差模电路中电容大小与插损的关系以及共模,差模电路两端输入输出阻抗与插损的关系作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共模电容越大,插入损耗越大;共模滤波器两端的阻抗越小,插入损耗越大;差模电容越大,插入损耗越大;差模滤波器两端阻抗越大,插入损耗越大。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一种新的宽频带电磁干扰(EMI)滤波器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高频段同轴腔EMI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本文首先给出了高频段分布参数元件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高频段同轴腔EMI滤波器进行优化设计,获取优化值,并给出了精确的设计结果,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开关电源输入EMI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丽萍  张勋  陈晨  刘韬 《电子科技》2010,23(4):42-44,49
开关电源中常用EMI滤波器抑制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三端电容器在抑制开关电源高频干扰方面有良好性能。文中在开关电源一般性能EMI滤波器电路结构基础上,给出了使用三端电容器抑制高频噪声的滤波器结构。并使用PSpice软件对插入损耗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成电路》2009,18(6):69-69
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业界首款共模扼流圈及静电放电保护集成电路,应用于高速数据线路。新的NUC2401MN结合了高带宽差分滤波,固体共模停止带宽衰减及世界级ESD保护。这些结合的特性,使这方案远优于典型的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及分立可选方案,同时有助显着减少组件数量。  相似文献   

11.
王珂  袁野 《变频器世界》2012,(8):107-109
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都会超过可接受的水平,所以要利用滤波电路降低他们产生的EMI,这些滤波电路由串联扼流圈和并联电容器构成低通滤波器,文章对EMI滤波元件的高频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电容、电感、电阻等的高频特性、等效电路以及仿真曲线。得出的结论体现出与工频下不同的特性,对滤波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相共模扼流圈能够有效减少传导电磁干扰,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精确的三相共模扼流圈阻抗信息对其电路建模及元件最优化选择至关重要,以在避免冗长的试错程序的同时确保系统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由于三相共模扼流圈的引脚端子在数量、孔径和分布上并不统一,直接将其安装在高宽带的商用测试夹具上以获得有效的阻抗频率响应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开路-短路-负载(OSL)校准技术和相关的定制化测量夹具,以提取校准件的非理想特性并补偿在测量装置中,使三相共模扼流圈的阻抗可以在150 kHz~30 MHz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电子质量》2009,(6):31-31
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业界首款共模扼流圈及静电放电(ESD)保护集成电路(IC),应用于高速数据线路。新的NUC2401MN结合了高带宽差分滤波、固体共模停止带宽衰减及世界级ESD保护。这些结合的特性,使这方案远优于典型的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及分立可选方案,同时有助显著减少元件数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平面集成EMI电源滤波器的高频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分析其高频特性,对滤波器高频耦合参数进行了简化。同时为了改善平面集成EMI滤波器的高频性能,提出了在两平面电感绕组层之间嵌入一层接地导电层以减小等效并联电容(EPC),并应用PSpice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混合动力车高压牵引系统内部线路滤波器的阻抗特性,并确定了逆变器的共模和差模输入阻抗。将受试设备与逆变器组合用电压源建模,对集总元件网络进行仿真。最终给出了阻抗变化对一阶低通滤波器衰减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共模和差模等效模型,给出了利用PSpice进行仿真设计的通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最终得到了实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EMI滤波器和开关电源防护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介绍了开关电源共模、差模噪声源等效电路及电路模型;EMI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源和负载阻抗的要求;EMC诊断的一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各种电源的反射式低通EMI滤波器源阻抗和各种负载阻抗的技术构成和性能特点,对共模滤波器元件和差模滤波器元件工程制造分别提出了要求,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9.
飞机电源系统恒功率电子负载的EMI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率开关装置驱动的电动机控制系统,作为飞机电源的负载时必须采用EMI滤波器,以消除对电网的高频噪声。由于闭环系统为电源的恒功率负载,有负阻抗特性,在EMI滤波器的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稳定性。该论文研究了这种恒功率电子负载的EMI滤波器设计方法,给出了滤波器参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陷波可重构功能的差分宽带带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差模响应与共模抑制效果。所设计的差分带通滤波器通过采用对称的四阶分支线结构,在差模激励下可等效出电壁,在共模激励下可等效出磁壁。同时,该滤波器通过对称地耦合两个1/4波长的阶梯阻抗谐振器来产生所需频段的陷波特性,并通过改变阶梯阻抗谐振器上变容二极管两端的直流偏置电压来改变阶梯阻抗谐振器的电长度,从而调整陷波的频段。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差分带通滤波器的工作频带为2.7~7.3 GHz,相对阻抗带宽为92%。在工作频段中,差模回波损耗均大于10 dB,共模抑制大于15 dB。随着变容二极管两端直流控制电压从10.3 V变化到3.6 V,陷波的中心频率从5.6 GHz移动到6.1 GHz,同时滤波器宽带带通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