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胸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的患者中,常伴有硬脊膜骨化的发生。硬脊膜骨化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手术难度,对患者预后康复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因其发病率低,国外仅有黄韧带骨化的个案报道,对于硬脊膜骨化的预测研究非常少,作者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只有当椎管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硬脊膜的骨化。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赵宇教授等经过长达7年的病例搜集分析,提出了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预测硬脊膜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韧带骨化是指脊柱间黄韧带内的纤维组织转化为骨性组织的病理生理结果[1].黄韧带骨化在颈椎、胸椎、腰椎均可发生,以胸椎特别是下胸椎(T9~T12)最多见[2-5],好发于40~60岁成年人.黄韧带骨化是胸椎管狭窄一个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6-7].随着黄韧带骨化程度的逐渐加重,黄韧带比邻的椎板、关节突、硬脊膜均可出现增生肥厚及骨化,从不全骨化到完全骨化,最终累及硬脊膜,形成硬脊膜骨化,巨大的骨性组织对胸脊髓产生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8].  相似文献   

3.
脊柱外科手术中严重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并发症 ,由于脑脊液不断外溢 ,使得漏口及伤口难以愈合 ,同时存在逆行性蛛网膜下腔感染的可能性。自 1997年以来 ,我们治疗 10例严重脑脊液漏患者 ,全部采用脑室引流管作局部引流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3~ 70岁。本组病例均为胸腰椎疾患 ,其中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4例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1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硬膜下肿瘤 2例 ,脊髓栓塞综合征 1例。所有病人术中硬脊膜均被切开 ,4例因骨折腹侧硬脊膜存在撕裂 ;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因硬脊膜与黄韧带骨化块粘连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经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126例,男89例,女37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病程3d~7年,平均4.2年。骨化物在矢状面上范围涉及1~3个椎体。术中发现11例患者合并硬脊膜骨化,其中7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损(4例为硬脊膜撕裂,3例形成硬脊膜缺损);115例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中,4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中均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及生物蛋白胶封堵,术后采用常压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方法综合处理,观察患者脑脊液漏情况及转归。结果:11例术中硬脊膜破损的患者术后均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率为8.7%(11/126),其中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63.6%(7/11),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03%(4/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综合处理后,3例于术后3~5d内痊愈;8例患者切口愈合拔管后形成间隙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颈部环形加压包扎治疗,均于术后14~30d内痊愈,其中1例合并颅内感染,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痊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12.8个月,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持续性头痛等后遗症发生,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1.2%。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术中易发生硬脊膜损伤,术中一期修复极为困难,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以获痊愈。  相似文献   

5.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或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dysplasia ossficans progressiva)的特点为肌肉及纤维软组织内的异位骨化.通常二者可互译。MOP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先天性路踇趾厦拇指畸形,进行性全身软组织异位骨化,异位骨化部位可包括横纹肌、肌腱、韧带、筋膜及皮肤等。现报告一例由意外损伤引发全身症状爆发的MO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中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发生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29.13%;2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36%,其中21例患者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是胸椎OLF手术易发生的并发症;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案,但患者较痛苦,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患者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估经前路手术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特点。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治疗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55~72岁,平均65.4岁。术前行颈椎CT与MR检查,未发现有后纵韧带及硬脊膜骨化。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2例(66.7%),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33.3%)。二节段手术方法为单椎节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或髂骨)+颈前路钢板固定;三节段手术方法为单椎节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另一病变节段用颈椎cage植入融合。手术中证实存在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术中以“漂浮”方法处理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应用配对计数资料Kappa系数检验两种影像学提示存在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吻合度。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JOA评分法,术前平均9.6分,术后平均12.1分。4例术中损伤硬脊膜未直接修补,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适当加压处理,伤口均获得愈合。颈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的CT横断位扫描示椎间盘与硬脊膜接触不光滑,有毛刺现象;MRI示后纵韧带增厚,粘连处硬膜下间隙与邻近间隙不对称。统计分析结果Kappa系数=0.40,P〈0.05,表明CT与MRI显示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情况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前MR检查能判断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其准确率优于CT扫描。手术中采用“漂浮”方法能有效处理粘连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一2(COX一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0)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u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l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O.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U,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9.
严重异位骨化,影响了体形美二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於2004年1月28日和2009年4月26日收治了严重异位骨化二例患者,男性,一例44岁,另一例67岁,因车祸所致,二例患者均为左股骨干中下1/3骨折,伤后当天人院,伤后第5天进行交锁钉内固定术,术中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稳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好.  相似文献   

10.
肘关节病理骨形成具有异位骨化、骨化性肌炎和关节周围钙化等形式。异位骨化是骨外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骨;骨化性肌炎是由发炎的肌肉发展而成的异位骨化;关节周围钙化与软组织中的焦磷酸钙堆积有关。 1 临床评估 典型的肘关节异位骨化始于损伤、手术、烧伤或神经系统创伤后2周。骨化早期,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压痛,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是肘部伤后1~4个月内逐渐出现肘僵硬。检查发现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制。病变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1994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修复重建患者共1005例,其中随机选择Ficat和AlertX线分期Ⅲ、Ⅳ期患者74例(A组),观察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随机从465例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选取80例(B组)的异位骨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均获随访2-10年,平均6.5年。修复重建术组发生异位骨化4例,异位骨化率5.4%;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发生异位骨化18例,异位骨化率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适用于青壮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骨化的手术策略并讨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患者98例,其中18例经手术证实合并硬脊膜骨化。男11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58岁。病程5~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均由于症状加重选择后路减压术,通过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Cobb角测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初始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8例均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8~10 d后脑脊液漏停止。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症状加重、蛛网膜下腔感染、伤口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9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脊髓压迫复发、神经症状加重等。术后1、12个月患者JOA评分及ODI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及疗效、ODI值均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患者Cobb角(8.0±1.2)°与术前(6.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1)。术后2个月MRI水平位、矢状位和脂肪抑制像上显示受压节段脊髓膨起良好。结论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继发于黄韧带骨化和硬脊膜骨化的胸椎管狭窄安全可靠,无修补的方法对于硬脊膜缺损的处理也有效。  相似文献   

13.
髋臼骨折初次复位内固定术后同时出现巨大异位骨化形成及骨不连、后壁严重缺损临床较为罕见.我科于2007年9月应用巨大的异位骨化骨对1例髋臼骨不连并严重异位骨化患者患侧髋臼进行解剖性重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未经预防性治疗患者异位骨化的发病率为18%~90%,晚期可出现关节功能受损或丧失.异位骨化的发生主要与髋臼骨折手术的入路、手术时间及伴发损伤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预防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放射疗法.该文就异位骨化发生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宁  鞠晓聪  高越 《实用骨科杂志》2023,(12):1117-1120
目的 探究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预测价值,为异位骨化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54~79岁,平均(64.05±4.69)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47 h,平均(36.20±5.50)h。116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随访1年期间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分为异位骨化组与无异位骨化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术前血清ALP水平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随访1年,116例患者中13例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1.21%(13/116),其中Brooker评估为1级3例,2级10例。异位骨化组中男性占比较无异位骨化组高,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ALP水平较无异位骨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LP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治疗组共行颈前路手术728例,术后发生CSFL6例,其中3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例为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例为外伤后颈椎脱位患者,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6例患者均于术中发现脑脊液漏。除1例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在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后发现硬膜有一处约3×2mm左右缺损外,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硬脊膜缺损。1例正中部位硬膜囊破损患者术中行硬膜囊修补术,其余5例无法修补硬脊膜患者采用自体筋膜和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填塞处理。全部病例术后采用头高脚低卧位,常规使用抗生素、补足液体及应用白蛋白并加强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结果经上述处置后,全部6例患者在术后5~17d脑脊液漏完全治愈,未并发椎管内及颅内感染、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提高4~6分(平均4.8分)。结论对颈前路手术发生CSFL的患者术中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并采用自体筋膜填塞,术后采用头高脚低位并重视补液及加强换药,可以有效治疗脑脊液漏。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值得应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对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fusion,ACDF)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01-2017-03行ACDF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骨密度值及术后1年相邻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分析术前骨质疏松分级、骨质疏松变化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无异位骨化(0级)65例,骨化1级35例,骨化2级20例;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术前骨质疏松分级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正相关(P0.05);术后骨质疏松变化越好,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程度越低,即两者负相关(P0.05);术前、术后1年患者骨密度均随异位骨化分级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ACDF患者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干预可能降低术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的手术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采用俯卧位,局部麻醉+静脉麻醉,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环锯锚定病椎关节突内侧椎板,接入内镜系统可视下环切同侧椎板,显露硬脊膜,配合椎板咬骨钳、磨钻进一步切除椎板的头尾两端,跨越棘突根部切除对侧椎板,同时分离切除椎管内黄韧带及骨化物。减压至硬脊膜两侧边缘,骨化物头尾两端1 cm以上,见硬脊膜搏动,彻底止血,术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2±0.9),(1.6±0.7),(1.5±0.5), P<0.001]、ODI评分[(55.4±8.2),(18.6±3.1),(8.5±1.2), P<0.001]显著改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术,可术中保留双侧关节突,并可充分减压椎管,避免后期医源性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异位骨化多见于髋、肘、膝关节,踝关节异位骨化比较罕见。笔者于2009年1月收治1例踝部异位骨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腰椎术中硬脊膜损伤报导多见,但节段性缺损较少见.本院1994年以来行下腰椎手术1800余例,发现2例腰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缺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