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 黄芩甙体外定向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扩增培养。中药黄芩甙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芩甙诱导 5h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 ,GFAP阴性。结论黄芩甙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针血清与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MSCs用含10%健康大鼠电针血清、10%脑梗塞大鼠血清、10%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和含10%丹参注射液的L-DMEM诱导MS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健康大鼠电针血清、脑梗塞大鼠血清、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诱导48小时之后未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阴性。丹参诱导4小时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染色呈阳性。结论:健康大鼠电针血清、脑梗塞大鼠血清、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不能诱导MSCs体外分化;丹参注射液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方右归丸含药血清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用右归丸含药血清诱导BMSCs分化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特征性结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诱导6h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胞体收缩,有突起伸出;诱导24 h后突起增多形成网络结构;尼氏染色法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胞体中有尼氏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NSE及MAP-2阳性表达,GFAP无表达.结论:右归丸含药血清可以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麻对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中药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原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2h后大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MSC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阿魏酸钠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养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诱导培养6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24h后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NF和NSE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呈阳性表达。结论 初步证实阿魏酸钠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和褪黑素(Mel)受体亚型MT1、MT2 mRNA的表达,以探索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实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min至3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hPTN和MT1、MT2 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d~14d融合。第5代~第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MAP-2,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实验组诱导后12h细胞有PTN和MT1 mRNA的表达。结论PTN和Me1信号传导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体外诱导青年SD大鼠骨髓问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MSCs.10μg?L-1bFGF预诱导第5代的MSCs 24h,换200μg·mL-1人参总皂苷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诱导5~6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间质干细胞形态达到均一,呈梭形.用人参总皂苷诱导30min到3h后,MSCs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形似神经元样细胞.诱导5~6h后.NSE、MAP-2和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6±4.7)%、(61±5.2)%、(10±2.4)%.对照组上述染色均呈阴性.结论人参总皂苷在体外能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层,将细胞经过传代培养使细胞得到扩增和纯化,用流式细胞仪鉴别.用益气活血方联合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和β-巯基乙醇(BME)等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的MSCs诱导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1 h、3 h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诱导5 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鉴定分化细胞的类型,并计数MSCs分化的各种细胞的阳性率.结果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MSCs 1h、3 h后分化为nestin免疫细胞阳性率为45.5%±3.4%和38.3%±1.8%,诱导5 h后NSE和GFAP免疫细胞阳性率为82.3%±2.4%、12.1%±1.6%,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年大鼠骨髓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益气活血方有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沙苑子总黄酮成分是否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培养获得SD大鼠的BMSCs并鉴定。选择沙苑子总黄酮并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比较,观察其刺激体外培养SD大鼠的BMSCs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沙苑子总黄酮刺激后BMSCs的细胞形态出现有类似神经元细胞样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沙苑子总黄酮刺激后的部分细胞有NSE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沙苑子总黄酮刺激后的细胞样本有Nestin的表达。结论沙苑子总黄酮能促进体外培养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当第3代细胞爬片达到80%以上汇合时,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5 mmol·L -1,β-mercap toethano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0 μg·L-1,BDNF)组和地黄多糖组(200 mg·L-1)进行诱导,6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nestin,NSE,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离鉴定培养5代以内大鼠BMSCs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NSE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6.74±1.36)%,(73.37±1.27)%,高于化学诱导组(28.21±2.43)%,(2.31±2.72)%和神经生长因子组(31.3±1.61)%,(28.87±1.65)%,(P<0.05);GFAP阳性细胞率(20.17±1.27)%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诱导组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与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11.
姚晓黎  张成  卢锡林  陈松林  冯善伟  李群 《中草药》2005,36(11):1679-168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培养扩增。用参芪液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经免疫组化鉴定其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诱导后进行神经元样细胞计数,掺入Brdu测定,计算标记系数。采用双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NSE、NF)与细胞分裂的标记Brdu的关系。抑制DNA合成,计算Brdu、NSE和NF阳性细胞数。结果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阳性,GFAP阴性。MSC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总数增加,诱导分化后12h内细胞增殖较快。30%以上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表达NSE和NF的同时可见Brdu标记,而另一部分分化的神经元则无Brdu标记。抑制DNA合成,并不会阻止神经元的分化,仍有70%的分化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NSE。结论MSC诱导分化的部分神经元样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但抑制细胞分裂不影响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干细胞构建可用于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初步建立寻找中药活性成分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克隆神经生长因子(NGF)启动子的序列,连接到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E2红色荧光蛋白的质粒上,并将合成得到的质粒转入HEK-293细胞中,构建基于启动子的初步筛选稳定的细胞模型。使用阳性药进行验证细胞模型的准确性,并用该模型筛选来自中药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使用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诱导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转录水平,验证待测小分子化合物可能对神经生长的生物活性。结果:来自中药益智的三种化合物,白杨素、圆柚酮和杨芽黄素均可以激活NGF启动子。白杨素、圆柚酮诱导MSC不同时间后,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神经生长因子(NGF)、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对应RNA的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杨芽黄素没有明确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的活性。结论:白杨素、圆柚酮可以促进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是中药益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物质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调解作用。方法:①实验材料:成年健康Wister大鼠(雌雄不限),SRF级,体质量(150±30)g;②实验方法:无菌的条件下从大鼠的股骨中分离并继代培养MSCs细胞,当传至第5代时,先用完全培养液[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预诱导,再更换无血清培养液(含三七总皂苷0.25g/L)进行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联合蛋白-2(MAP-2)、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①采用三七总皂苷诱导后,大多数MSCs呈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上述细胞表现为NSE、MAP-2和NF染色阳性,呈棕黄色,而GFAP染色阴性。②采用三七总皂苷进行诱导时,MSCs的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的突起,在突起的末端出现分支,有些相邻细胞的突起还成网状连接。③三七总皂苷诱导MSCs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样的形态,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大多数细胞表现为NF-M、NSE、nestin、MAP-2和GAP-43染色阳性,并在胞质和突起中有棕黄色的物质,而GFAP染色均为阴性。SABC法显示NSE和MAP-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2.64±2.04)%和(73.5±2.17)%。结论:三七总皂苷在体外能使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且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这为MSCs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慧  唐云安  张成 《中药材》2004,27(8):585-589
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对成年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rMSCs取自大鼠的下肢骨,贴壁筛选法和营养缺陷培养基(α-MEM完全培养液)分离纯化.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第5代的rMSCs 24 h,换无血清培养液(D/F12 N2 bFGF)和香丹注射液(1%~5%)诱导6~8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免疫化学和反转录-PCR法鉴定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200、微管相关蛋白MAP-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相对表达量,并得到相应的诱导率.结果:诱导3 h,rMSCs出现神经元样的形态学变化,诱导6~8h,神经元的诱导率达83.5%±3.8%;诱导组中,神经元样细胞NSE、NF和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82.9%±2.98%、84.1%±4.45%、3.49%±1.67%;对照组细胞和诱导组未变化细胞上述染色均呈阴性;RT-PCR法示:只有诱导组有NSE、MAP-2(HWM)、GFAP的表达且前两者的表达量均分别高于后者(P<0.01).结论:1%~5%香丹注射液在体外能定向诱导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丹参素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利用Ficoll-Paque液将骨髓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分离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丹参素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探讨丹参素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M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MSC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166表达阳性,CDl4、CD34、CD45、HLA-DR为阴性。丹参素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类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 丹参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转化率与丹参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