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约1.0cm)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为82.6%(71/86),p53蛋白阳性率为76.7%(66,86),Survivin与p53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与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urvivin表达与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分级、Bismuth分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O.05)。71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中同时表达p53阳性者58例,15例阴性表达者中表达p53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氧化酶-2和nm23H1蛋白表达及其与胆管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nm23H1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COX-2及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胆管癌中COX-2及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2/46)和54.3%(25/46)。胆管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5),而nm23H1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fP〈0.051。COX-2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和转移相关(心0.05),而与胆管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nm23H1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检测COX-2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6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HSP60蛋白的表达;通过测定CD34来衡量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HSP60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其中HSP60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与肿瘤大小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MVD与HSP60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0.404,P〈0.05)。结论:HSP60的高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syndecan-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syndecan-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0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有syndecan-1蛋白表达,但胃癌组织中仅有10例(16.67%)呈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组织(χ^2=65.88,P〈0.05)。syndecan-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8.62,P〈0.05);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yndecan-1蛋白低表达,并与胃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5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标本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CCR7的表达,HE染色检测标本中肿瘤神经浸润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CR7在45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阳性表达32例(71.1%),正常胆管组织中有2例表达弱阳性(10.0%),二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38例有神经浸润,其中30例CCR7呈阳性表达。相关分析认为,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CR7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CCR7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拟通过检测C-kit、SCF基因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来了解C-kit、SCF与胆管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肝胆管细胞癌及2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C-kit、SC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取对应的癌旁胆管组织及另取30例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作对照,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48例肝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分别为39例(81.3%)和36例(75.0%),2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分别为12例(60.0%)和13例(65.0%),癌旁胆管组织中4例C-kit、5例SCF呈弱阳性表达,30例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C-kit、SCF蛋白均呈阴性表达。两癌组织与癌旁胆管组织、肝及胆管良性病变胆管组织C-kit、SCF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Ⅳ期胆管细胞癌C-kit、SCF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中低分化癌高于高分化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而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各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C-kit、SCF蛋白表达与胆管细胞癌病人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C-kit、SCF蛋白过表达可能在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urvivin及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43例胆管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收集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和胆管修复的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和胆管损伤患者的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胆管癌及正常胆管组织中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Survivin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对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STAT3、p-STAT3、Survivin、COX-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 (30/43)、65.1%(28/43)、72.1% (31/43)、79.1%(34/43),在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12)、8.3%(1/12)、16.7%(2/12)、41.7%(5/12).p-STAT3、Survivin、COX-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36,9.811,4.679,P<0.05).p-STAT3、Survivin、COX-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局部浸润转移有关(x2=14.700,5.959,4.075,P<0.05);p-STAT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神经侵犯有关(x2=10.384,P<0.05);Survivin、COX-2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患者肿瘤神经侵犯无关(x2=2.718,3.024,P>0.05);p-STAT3、Survivin、COX-2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关(x2=0.148,0.720,1.835,1.040,0.236;0.001,0.009,0.029,1.863,0.197;0.433,0.686,0.002,2.974,0.029,P>0.05).Survivin及COX-2蛋白的表达与p-STAT3呈正相关(r=0.524,0.583,P<0.05).43例胆管癌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在胆管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及10例经手术切除的正常胆管壁标本进行E-cd蛋白检测。结果1.E-cd表达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胆管上皮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6.5%(19/52396%(30/31)和100%(10/10),有显著性差异(P<0.01);2.在52例胆管癌组织中,E-cd表达减弱分别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和转移及手术方式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3.E-cd表达阳性患者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E-cd表达与胆管癌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E-cd的表达有助于胆管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肝内胆管癌及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内胆管癌、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30织及15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CK7、CK20表达。结果:CK7在肝内胆管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29/30)、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20在肝内胆管癌组织、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13/3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76.7%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6.6%(23/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在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7%(2/30),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6.7%(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7和CK20可能成为肝内胆管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维甲酸类X受体(RXRα)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胆管癌以及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PPARγ与RXR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9例胆管癌组织、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PPAR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0;69例胆管癌组织、12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RxR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胆管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组胆管癌病人的预后差.PPARγ与RXRα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PPARγ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PARγ和RXRα两者可能参与了胆管上皮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抑癌基因KAI-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和KAI-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cm)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17/50)、54%(27/50)及88%(22/25),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15/50)、58%(29/50)及92%(23/25),CDX-2和KAI-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也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②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即在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低者中CDX-2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及分化程度较高者(P〈0.05),二者均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DX-2和KAI-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44,P〈0.01)。结论CDX-2和KAI-1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评价其功能可能对结肠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EGF和PTE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大肠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9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和30.5%。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χ2=15.34,P〈0.01),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χ2=32.61,P〈0.01)。VEGF高表达和PTEN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位置、组织学分级、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大肠癌组织中VEGF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3.76,P〈0.01)。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与PTEN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VEGF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肿瘤组)和4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慢性炎症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胆管组织(正常组)中HMGB1与NF-κB的表达,比较各组两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HMGB1与NF-κB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表现为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均P<0.05);HMGB1及NF-κB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χ2=13.713,r=0.586,P<0.05)。HMGB1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NF-κB的表达与各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患者中,HMGB1阳性者其生存率低于HMGB1阴性者(P<0.05),而NF-κB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无关(P>0.05)。 结论:HMGB1/NF-κB通路可能参与了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中HMGB1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73基因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8.3%,47/60,P〈0.01)及正常膀胱组织(86.7%,13/15,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且与临床分期、浸润及转移也密切相关(P〈0.05)。结论p7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抑制作用,p7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预判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TTG和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TTG和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PTTG和VEGF蛋白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12例胆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T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63.3%(19/3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0/36)和76.7%(23/30);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TTG和VEGF的表达。上述3种组织之间的PTTG和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TTG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01)。PTTG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PTTG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与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胆管癌及30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其他良性疾病行胆管切除者)中L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0);L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但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胆管癌淋巴结转移者中Livin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0);结论L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4例肝门部胆管癌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7表达的阳性率为77.2%,以低表达为主。p2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转移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5)。p27蛋白高、低及阴性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4个月、72个月与65个月。p27蛋白低表达组与缺失组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高表达组生存曲线。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中p27的表达是反映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33例为观察(A)组,肝内胆管结石组织32例为结石对照(B)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细胞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EGFR在A,B组及C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6%(19/33),31.3%(10/32),0%(0/25);A,B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C组间及B,C组间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1)。A组EGF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局部浸润有关(P<0.01,0.05);肿瘤患者EGFR呈阳性者,其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者低(P<0.01)。
结论:EGFR过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致肝内胆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