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速递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敲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明确总体要求的同时,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根据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日前,住建部、环保部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对此,规划强调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具体包括通过控制开发强度,建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促进雨水下渗;推广海绵型社区;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推广海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水具备吸蓄、渗透及净化能力,让城市中的水处理更自然、灵活,以解决城市中逢雨必涝,旱涝并济的现状。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所指,未来城市建设须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规划宗旨,强调优先利用生态边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生态措施来控制及组织排水。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的"海绵体"重要形式之一,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生态科技,是生态持续的措施手段,它可以有效的净化雨水,同时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在国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背景下对雨水花园进行了一些介绍,主要是分析它的前期设计和建设理论,同时还针对它的后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规划。本文对雨水花园一系列的讨论,希望可以给我国实际建造以参考。  相似文献   

4.
理解"海绵城市"和下沉式绿地的关系,对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达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雨水利用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内涝、水生态失衡等城市病愈发严重。海绵城市作为一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手段,无疑是实现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可有效地净化雨水,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解决城市内涝,减缓地下漏斗状况发展。通过对雨水花园的介绍分析并结合实例,对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理念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雨季吸收雨水,旱季将雨水排放,并且还能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的过程。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和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如何解读"海绵城市"的内涵与建设思路途径,制定建设核心内容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课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7,(12)
在我国城镇化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如何适应城市环境变化,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参与湖北省枝江市"三峡水乡"规划设计实践中,结合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中的净水工程,统筹雨水工程中的管网、污水控制、雨水利用等的系统性,在各环节中引入生态理念,探索南方滨江城市的海绵城市净水工程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信息     
<正>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指导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苏省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引导、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吸纳能力、推进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推进海绵型道路和广场建设、推进海绵型住区建设、推进公共项目的海绵体建设、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能力、推进海绵型镇村建设等8个方面,明确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并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推  相似文献   

10.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净化和利用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海绵城市应当对雨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和利用关键技术环节入手,介绍网格智慧型雨水利用及管理系统原理和特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概念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系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雨水就地滞留、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湿地系统共同形成自然积存、渗透、循环的海绵生态基础设施。在降雨时帮助城市有效蓄水,避免和缓解洪涝;干旱时释放蓄水,起到自然调节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近年海绵城市的集中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已有改善,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我国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为基础,围绕生态环境从功能、价值、体制、效益4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目标多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建材》2016,(4):33-35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属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体现。1海绵城市的内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  相似文献   

13.
正(七)关注建材业与海绵城市建设1.“海绵城市”的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  相似文献   

14.
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1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  相似文献   

15.
各地     
<正>北京:海绵城市年收集雨水可蓄14个昆明湖北京市正在打造"海绵城市",2014年全市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 781万m3,相当于14个昆明湖。通过已建成的25个蓄水池,北京市今年累计收集9万多m3的雨水,将其再生利用起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今后,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雨洪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停车场、居民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近年来,我国也较快了对海绵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全国首批唯一一个县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迁安市在强化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结合场地现状和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相关技术规范,设计了集生态集雨带、水质净化措施、综合慢行系统、植物景观规划等于一体的集雨型生态绿地系统,实现本项目规划设计与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试点总面积为21.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视点     
<正>怎么让城市在下大雨时不再看海?陆克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的重要途径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认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的重要途径,它起到了很多下水道不能解决的作用。关键就是要仿造生态,使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先让雨水渗透,再把它们收集、积蓄起来。建设"海绵城市"的步骤,一是抓紧编制规划,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二是明确建设要求,城市新区都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统筹安排管廊建设;三是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四是保障管廊质量;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除了中央和地方的  相似文献   

19.
每年我国有一千多万人进城,新建成的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种城市建设速度下,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内涝频发,生态破坏、径流污染、雨水流失等诸多问题,在城市建设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后,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以下简称《指南》),为各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指导。以下分享笔者在项目建设中对海绵城市的思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涵义,实现海绵城市的途径。同时介绍了嘉兴市在"十二五"水专项研究中取得的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成绩及下一步嘉兴在建设海绵城市工作中需努力的方向。一、研究背景2011年,国家水专项办公室把嘉兴列为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示范城市,并设立了"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课题,该课题由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浙江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参与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