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毅 《新建筑》2004,(5):10-14
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类型,剖析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指出应该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传统城市公园设计方法进行拓展与创新,应该从抽象的生态走向与具体空间格局相关的生态,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设计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原理,是生态学研究转化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必需的"空间语言"之关键所在。研究分析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快"过程所对应的流动和迁移过程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与控制,并针对"快"过程剖析了景观中格局与过程的动态耦合关系,继而从景观功能与景观连通性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格局-过程耦合系统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最终提出景观空间格局优化五步骤方法:景观功能评价、系统耦合关系分析、关键过程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空间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景观设计中设计尺度与生态尺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市政景观的生态设计尺度方法。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首期市政景观工程为例,总结生态尺度设计时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城市自然景观结构为依据,拟定生态设计尺度,使规划设计既有生态功能又有使用及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6年詹姆斯·科纳曾说过,景观设计应与生态学建立创造性的关系,以系统地解决当代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生态学进入到景观设计中,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改变了以往的景观形象。将自然、人文、建筑与景观相互结合,不仅关注人与建筑、景观环境的互动性,而且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其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对人类健康无害、舒适宜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生态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毅 《南方建筑》2004,(2):50-52
本分析了当前国内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指出与具体空间格局相关的生态性应该成为设计考虑的重点,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设计方法框架和一些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理论,分析南宁市城市空间格局与城市生态廊道、斑块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对南宁城市生态和景观空间总体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该文指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尚存在建筑与绿地割裂分别进行生态设计,主张城市生态建设应结合景观生态学整体格局及生态效应等理论进行。结合实际调查和相关案例,提出在城市中小尺度的场地设计、城市廊道、绿地斑块的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宽度效应、面积效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等理论方法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细部。具体阐述了利用景观生态学最优格局、安全格局等理论在较小尺度的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山水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云楠 《南方建筑》1999,(3):68-69,58
本文针地目前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忽视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贪大求新,盲目地沿袭大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从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城镇结构混乱,城镇地方物色逐渐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广义“山水”的概念,并通过对城镇景观生态格局,绿色开放空间体系,视觉空间品质,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山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分析,研究,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取向提供参考和  相似文献   

9.
张华伟 《城市住宅》2021,28(6):164-165
随着社会发展,生态节能理念被运用于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环保.在城市旧有空间改造设计中,不能再按传统的景观改造方式,而要在方法、要点和理论上有所创新.为此,针对旧有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从使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将景观设计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旧有社会公共空间景观的改造与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存在着城镇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城镇空间增长绩效低下、城市特色消失、城镇空间扩展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构建了景观生态学视角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分析方法,并以陕西省黄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臧鑫宇  王峤 《风景园林》2017,24(4):21-2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理论和实践研究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性和实效性需求,探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思路,以生态城市设计和绿色街区的既有研究为基础,构建绿色街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绿色开放空间、绿色街道、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出景观生态导向下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学是景观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规划、建设、保护和利用等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念应用到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当前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的热点之一。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念 景观生态学对城镇景观设计的影响具有层次性。首先,表现在城镇区域的宏观层面上。城镇是一个人工镶嵌体。它的建设是一个对城镇区域环境进行改造与利用的过程,因而在城镇规划中,对自然山水的利用有一个是“善待环境”还是“自我表现、唯我独尊”的价值理念的选择问题;第…  相似文献   

13.
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方式,以及与传统生态科学取向的差异.以"景观生态规划"为理论基础,探讨生态规划在城市区域与景观层面的应用方法.操作方法包括历史景观的生态分析、生态空间策略点分析、生态化土地使用模式的规划以及愿景式规划等.在城市规划制度面的执行机制,可以应用重叠分区、开展权转移、生态廊道与公共运输廊道的整合性规划等.本文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操作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美学集合生态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运用生态美学进行住宅区景观设计,能够创造出健康、舒适、生态的住宅区空间,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以整体观与科学观为设计理念,在尊重万物物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特色生态景观资源,引导住宅区景观的绿色变革,促使居住者通过住宅区景观感受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5.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被人直观感觉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态,包括立面、体型、质感、色彩、细部等 广义的是指,建筑物创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技术、功能和审美等内容。建筑造型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和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调优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能够在无大规模增加绿化水平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有针对性地采用破碎度、优势度、连通度等多种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归纳和梳理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主要空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沈阳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调优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3)
居住小区景观的绿化设计主要是指居住小区内的绿地或植被等绿色景观设计。居住小区的绿地是供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和改善微气候环境等实用功能。因此,居住小区绿化配置应该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设计,以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等学科为基础,应用群落式绿化模式,选取和开发乡土树种,创造既满足生态需求又满足审美和精神需求的生态型绿色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江  唐新蔚 《风景园林》2021,28(3):107-112
在大力倡导健康城市理念的背景下,恢复性景观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首先,将景感生态学的核心理念引入恢复性景观研究中,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多源数据以及趋善化模型等景感生态核心技术在恢复性景观领域的应用潜力,总结了三大核心优势:在数据层面实现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及动态化;在方法层面强调对自然和感知要素的系统分析;在实践层面强调在"研究—设计—评价—优化—研究"的循环中提升景观的质量,同时指出景感营造的设计理念在实现景观恢复效应时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上,从本底生态环境信息和以人为核心的感知信息2个层面分析了恢复性景观的基本景感特征。最后,通过构建恢复性景观的景感系统以及提出具体的景感设计策略,进一步阐明景感生态理念在恢复性景观设计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景观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景观指一切可见的事物;狭义的景观指地球上天然形成的地表物(自然景观)以及附加在这些地表物上的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文化景观)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学语言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语言的转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邦瑞  费凡 《风景园林》2018,25(1):21-27
本研究旨在探索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中的生态知识(生态学语言)与生态实践(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语言)之间的转化关系,希望通过一套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简单有效的转化途径推进这一学界持续讨论的问题。研究首先通过相关综述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三层次研究体系,从而确立了应用基础研究在转化过程中的桥梁地位。然后通过剖析基于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开展的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经典方法,发现从生态学基础研究通往生态规划设计应用的桥梁是"空间导则与空间格局"的提炼,基于此提出了T-P-C的转化途径。最后,通过T-P-C途径的指导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5步骤转化方法。研究希望通过这5步骤的转化方法,引导更多生态学基础知识能够言之有理、行之有效地转化到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