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年来,苏州学者方健先生又提出“正定说”,认为范仲淹出生于宋河北路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综合多方面材料进行考辨,发现“正定说”与范仲淹父亲范墉归宋后的任职履历不符,存在对史料的片面解读,且依据不充分,无法撼动楼钥关于范仲淹出生地的论断。因此,还应以“徐州说”为是。  相似文献   

2.
平生忧乐关天下,经略边疆赋壮词。别有深情流露处,眉间心上耐寻思。 (论范仲淹词)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并非专业词人。他出将入相,功业显著,偶尔填词,但所作甚少,传世者仅寥寥数首(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在范仲淹“传记”中说:“仲淹词传作甚少,《疆村丛书》所刻《范文正公诗余》,只得六首,而《忆王孙》一首为李重元作,  相似文献   

3.
近读方健先生的《范仲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 ,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 ,深感著者用力之勤、思索之精 ,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范文正公。联想到作者本非科班出身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能写出这样一本大部头的评传 ,实令人钦佩。一、作者不回避矛盾 ,不绕开争论 ,切入关键之点 ,得出独到见解。如本书开篇即指出 :“一代名臣的出生时间和地点 ,海内外范学论者多未得其实。”指明 :“究其始作俑者 ,乃楼钥撰《范文正公年谱》” ,并详辨其误 ,“但愿今后勿以讹传讹”。又如范仲淹撰《岳阳楼记》 ,成千古名唱 ,而范氏是…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杰出的散文作品,在宋代被称为“四绝”之一。(《渑水燕淡录》)《岳阳楼记》产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古代散文中的“记”,一般都以纪事,或者写景,或者即景抒情为主。因此,许多评论家都用这种常规去理解《岳阳楼记》这篇独具风格的作品,有的以为是写景文,有的以为是纪事文,有的以为是即景抒情之作。如《后山诗话》中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其实这篇作品并不是写景文。过去分析《岳阳楼记》的特色,多以为是情景交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对当时的政局及其后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庆历新政及其主持者范仲淹对熙宁变法主持者王安石的影响,王安石与范仲淹的交往,以及范、王文学创作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6.
早就听说“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但办报很有一套,而且既能写诗又能画画,是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只是没想到他竟还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二十八世孙。我上中学时就读过范仲淹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也知道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朝当官时主张改革,推行法制,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在采访范敬宜时,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像他的这位著名的祖先。除了都工于诗词散文外,他大概还继承了祖先的骨气和傲气,并因此在1957年,他年仅26岁的时候就被打成了“右派”。“文革”期间又被下放农村。…  相似文献   

7.
首先论述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的关系,其次,在庆历新政时期,由于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的共同努力,确立了"明体达用之学",此为道学之先驱。从庆历新政到道学,其间经过了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道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范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并重视《中庸》和《春秋》,这对于道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范仲淹与道学在思想上的联系,更主要者是他首先在宋儒中提出了"孔颜乐处"的问题;宋学精神之所寄在书院,范仲淹的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对于宋代书院的兴起有开创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对《易》有深入的研究。《宋史》本传说他“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现存《范文正公文集》卷五有《易义》一篇,解释了乾、成、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丰、旅、巽、兑等二十七卦。《文集》卷二十和《别集》卷二、卷三还有  相似文献   

9.
对岳阳楼的记忆最初是来自宋代范仲淹写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真正零距离接触岳阳楼,还是最近的湖南岳阳之行。  相似文献   

10.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翻开高中的语文课本,“词”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在空谷悄立——毛泽东的《沁园春》,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范仲淹的《渔家傲》,周邦彦的《苏幕遮》,辛弃疾的《永遇乐》,姜夔的《扬州慢》,它们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让学生和我对它们千般钟爱,万般吟咏,一同走人“词”这片明  相似文献   

12.
《全宋文》失收曾公亮致范仲淹之《与范文正》一文,失收曾从龙《乞容纳言官疏》一文,同时误曾惰与曾怀为两人,一人文章分收两处。本文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3.
《范文正济秀才》是北宋魏泰所著《东轩笔录》中的一篇笔记,记载了范仲淹接济孙复并教授他《春秋》之事,近来常被当做信史引用。本文从孙复到太学任职的时间,孙复与范仲淹的年龄相仿,孙复实为范仲淹举荐,孙、范二人的《春秋》学差距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该笔记所记之事不宜作为信史。  相似文献   

14.
张载上书范仲淹的时间当以《宋史》所载"年二十一"为准;张载并非范之门人也无师承关系,范对张载思想的转变的确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张载之学是在与二程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京师论《易》"对其易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张载与邵雍观点的不同,体现了宋代易学气学派和数学派的对立;张载卒时以吕说为妥,主要卒因是病逝,虽然政治失意对其心理和身体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家范是我国古代宗法专制社会所孕育出来的一种以治家和教子为基本内容的文化现象,它在宋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日益成熟的阶段,司马光《温公家范》是这时期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针对宋代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成书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家范》出现的社会原因,司马光家学的传承,思想的核心,写书宗旨等。  相似文献   

16.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不仅皆为"龙学"名著,且已成现代学术经典。个别研究者曾注意到二者有着渊源关系,但极少有人具体研究范注所受《札记》多方面的影响,更无人指出范注对《札记》的承袭几达《札记》的70%这一学术事实。实际上,范氏之注是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基础上增订而成,沿袭了《讲疏》的体例,而《讲疏》之成书及体例直接缘于《札记》的启发;范注继承了《札记》注重义理的研究方法,并沿用了《札记》大部分的校注、引文和理论见解。可以说,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范文澜创作《文心雕龙注》的重要基础;没有黄氏《札记》,就没有后来的范注。两部如此密切相关的作品最终皆成为现代学术名著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学术薪火如何代代相传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历代赋论赋话对范仲淹赋作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探讨本事,比如对《灵乌赋》、《荠赋》的评论,即属此类;二是观察用意,比如对《金在熔赋》、《水车赋》、《用天下心为心赋》等的评论,即属此类;三是赏析佳句,比如对《自诚而明谓之性赋》、《天道益谦赋》等的评论,即属此类。范仲淹由于早年于赋体文学用功甚大,因而在其他文体尤其记序文类写作时常常带有赋体笔法,采用了首尾是文,中间是赋的结构方式。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跨文类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衡阳雁远     
林文强 《源流》2011,(3):62-66
1年少轻狂时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尽了边塞秋来肃杀的景象,我因此记住了衡阳。王勃在  相似文献   

19.
范词识小     
本文系作者读范仲淹词三点心得。范公《渔家傲》词,欧阳修有“穷塞主”之说,历来解者纷给,作者借助史料,探索欧公此讥,盖因当日所持御边攻守之策与范公有龃龉。次论范词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是苏、辛文体改革的前驱。末论范词精髓乃在熟精选及,其句法语意、典故意象,多有脱胎于《文选》者。论范词,从此人手,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20.
古今学人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研究多从思想、艺术着眼,有的涉及到它对传统田园诗的继承,对元,白诗歌的借鉴。本文除在这两个方面有所论述外,还阐发了如下问题:一、范诗在句意、诗境等方面的严重缺点;二、范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三、范成大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田园诗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