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79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9例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93例无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自杀家族史,病前生活事件、慢性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抑郁,反复发作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对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MMPI对150例有攻击行为和150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控制力差和过度控制两类人格特征.MMPI的Pb,Re分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掌atd角研究初探孙余才,王贵山,孙宜运手掌皮纹自胚胎形成,终生不变,且具有遗传性,现已用于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疾病和某些遗传病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掌皮纹尤其是atd角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随机选取50例男性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学提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的自身免疫假说,陆续报道在患体液中存在抗脑组织抗体,认为这种抗脑抗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病理损害密切相关。为确认此抗脑抗体对脑组织的免疫结合特性及在脑组织中的定位,我们应用微波一免疫组化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脑脊液中IgG与同种异体的患组织如脑、心、肝、脾、肾组织抗原的免疫结合特性及在脑的额上回,海马回,扣带回,乳头体,基底节,中脑,桥脑,小脑等的组织定位进行了组织、细胞学的免疫学标记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对79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93例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自然家庭史、病前生活事件,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亡想,抑郁;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自杀家庭史,病前生活事件,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亡想,抑郁和反复住院。提示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与生物-心理-社会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研究进展(下)刘铁榜章华臧德馨如果某种病原侵入大脑并引起精神分裂症,那么,接种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或CSF的动物便有可能出现似人类精神分裂症样的障碍。基于这种假设的研究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探寻。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感受性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辅助治疗已被临床接受。由于音乐对人类有心理及生理效应,可激发、活跃患者的情绪,从而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音乐的感受性情绪。1.研究对象:为本院住院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84例,女6...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攻击行为是重性精神疾病的特征之一。精神分裂症发 生攻击 / 暴力行为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社会危害性大。理解、掌握精神分裂症攻击 / 暴力行为的神经 生物学机制对其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MRI研究虽有一定的 进展但成果较为有限,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MRI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efactors,BDNF)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异常,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目的探讨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体内SOD活性、BDNF含量差异。评估病人组SOD、BDNF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7例,正常对照51名。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同时检测3组对象血SOD活性及BDNF含量。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dismutase,T.SO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prozinc-superoxidedismutase,Cu-ZnSOD)活性最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与之相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BDNF含量最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高(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BDNF与Cu-ZnSOD呈负相关(r=一0.24,P=0.038),但在正常对照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无此负相关;3组的BDNF与T-SOD均不相关。在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u—ZnSOD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要是阳性症状)与BDNF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服药的慢性患者中无上述相关。结论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SOD活性增加,血BDNF含量下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OD活性与血BDNF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此关联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综合性康复训练林绿春,金东熙,金雄甲本文研究开放疗区和闭锁疗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并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阻性症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其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从现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  相似文献   

11.
儿童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为262例临床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与按性别,文化,民族,居住地匹配的262例青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显示,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生有明显关联的因素有:家族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43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2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暴力史,EPQ—N分,BPRS的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和激活性三个因子,以及命令性幻听和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这些危险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尤其是不眠,我们对有无不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WAIS—RC分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WAIS-RC11个分测验水平。 方法 对三年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11名诊断明确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WAIS-RC测量其认知能力,并作多种统计分析,对精神分裂症从群体角度进行研究。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测验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作为一个群体,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刘铁榜,章华,臧德馨1976年,Johnstone等首先运用C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侧脑室扩大及皮层萎缩等改变,这后来又得到许多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实。这些存活状态下的脑影像学研究推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后脑的神经病理学研...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刘铁榜,章华,臧德馨1976年,Johnstone等首先运用C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侧脑室扩大及皮层萎缩等改变,这后来又得到许多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证实。这些存活状态下的脑影像学研究推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后脑的神经病理学研...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异性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测试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6例,抑郁症患者36例,正常人35名。经判别式分析获得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性障碍,获得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性障碍。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平均获得2.076分,抑郁症组和正常人组平均分别获得0.267分和0.538分。该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1.1%。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球注视点和认知性探究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球注视总距离、眼球注视平均距离以及反应性探究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眼球轨迹运动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具有的特定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对32例家族性和75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在发病年龄、出生季节,病前适应能力,病程,阴性症状及意志缺乏,以及即期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家族史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临床特征,对15例抑郁症患者与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方法 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完全依照唐安平等人的性测查方法,测查其暗示性。结果 经方差分析发现。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暗示性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暗示性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