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急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与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的MRI表现及其与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5 0例急性期SCI患者,于伤后72小时内行神经功能检查与GE 1.5T SignaMR扫描.研究其MRI上显示的病灶范围、信号类型、脊髓受压、椎体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急性SCI的病灶范围、信号类型、脊髓受压及椎管狭窄与其神经功能改变有相关性(P<0.05);椎体骨折与神经功能改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MRI显示急性SCI的病灶范围、信号分型、脊髓受压、椎管狭窄与其神经功能改变有相关性;而椎体骨折与其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海峰 《医学综述》2011,17(10):1470-1472
脊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近年来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研究的热点。移植的MSCs能向损伤部位自主移行,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和细胞因子,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S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 I的实验研究、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和分析,为SCI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CI)患者最终能完全恢复其神经功能的不足1%,而且大多数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对于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继发性损伤导致病灶周围出现炎症浸润、进展性缺血坏死和脱髓鞘现象对于神经元再生及功能恢复起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及再生,恢复机体神经功能成为SCI治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如今交通事故、工矿事故、外伤、运动性损伤等增多,SCI患者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SCI患者多为青壮年,这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由于SCI 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治疗难度,让医学工作者和大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SCI的治疗和康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CI)可影响上行和下行神经纤维传导通路和各个中枢间的协同性,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脊髓受损,伤及督脉,气血瘀滞,针刺可促进经脉气血运行,调整阴阳,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功能修复.早期应用针灸疗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SCI,通过康复训练可减轻继发性损伤、改变再生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修复.正确的急救、合理的药物及及时早期的针灸结合康复技术的干预对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上有严重危害的急性病损,医疗的进步使治疗后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显著增加,致残率也随之升高.我国每年新增大量脊髓损伤病人,且以中青年胸腰段脊髓损伤最多[1].脊髓损伤多见于重物压砸、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暴力所致脊髓组织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伤情复杂多样,低位脊髓损伤常致截瘫,高位脊髓的损伤常可导致伤员立即死亡.脊髓损伤可以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的破坏性丢失,影响身体多个系统.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基础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 SCI已越来越被外科医生所重视。其中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 SCI 的应用较为广泛。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组织第二次多中心临床研究认为,MP 确实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已经开始运用大剂量 MP 治疗急性脊髓伤。本文旨就 MP 治疗 SCI 的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因脊髓损伤(sumalcordinjury,SCI)致截瘫和四肢瘫痪的病人死亡率高达50%左右,随着泌尿系感染和褥疮防治措施的加强,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近年来报道多在5%以下[1]。长期以来,SCI作为世界医学界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受到各国专家的关注。SCI实验研究发现,除少数脊髓解剖学横断外,大多数脊髓部分性损伤,损伤时并不十分严重,损伤后数小时内脊髓中心性出血性坏死,使脊髓内许多结构发生不可逆损害。防治这种损伤后继发性组织破坏,对于恢复神经功能,减少残废是极为有利的。遗憾的是,尚无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HS)对于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SCI组大鼠SCI造模后不应用药物治疗。HS组大鼠SCI造模后静脉输注7.5%HS,5 mL/Kg·d。采用改良Allen′s方法在T10节段制作SCI动物模型,SCI后7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组织,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表达情况,并用相应试剂盒检测铁离子、ROS、IL-1β和TNF-α的组织内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SCI后,SCI组及HS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脊髓组织出现水肿,组织内AQP4、铁离子、ROS、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而HS组大鼠较SCI组BBB评分明显改善,病理结果显示HS组大鼠脊髓组织水肿程度低于SCI组,并且HS组损伤脊髓组织内AQP4、铁离子及ROS、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HS能通过减轻脊髓水肿,降低ROS及炎性因子水平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改善SCI后大...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主要由车祸、坠落伤等所致神经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因其损伤性大、致残率高而广受医学界的关注,目前SCI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治疗的手段也很有限.研究表明,SCI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均可致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死亡,控制或减少SCI后神经细胞的死亡,成为治疗或促进SCI恢复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在SCI中发现的神经细胞死亡方式有凋亡、坏死、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和铁死亡.本文就上述几种细胞死亡方式及分子信号机制在S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SCI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除了传统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外,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干预手段。其中,全身低温由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局部低温作为另外一种低温方式,在克服各种全身并发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脊髓对致伤因素的耐受能力,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故已广泛用于预防脊髓在胸、腹主动脉瘤术中的缺血损伤,并在外伤性SCI的临床治疗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文中回顾局部低温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该技术目前在临床SCI中的应用现况,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当今随着交通事故、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频发,SCI呈上升的趋势,且SCI患者多为青年人,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脊髓是许多神经发挥作用的中介通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及其继发的病理生理效应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因而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到目前为止,虽然修复人类损伤脊髓的目标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但自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首次成功地进行腺苷脱胺酶缺乏的基因治疗以来,基因治疗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而且基因治疗在脊髓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中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为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和枪伤等。常见于青壮年,可引起残疾或死亡,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便显得异常重要,现将我科48例脊髓损伤病人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SCI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近几年SCI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组织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Allen氏改良撞击法制作鼠脊髓损伤模型.44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11组:正常对照组、SCI后第2,4,7,14,28天组和电针(SCI后电针治疗)第2,4,7,14,28天治疗组,每组4只.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阳性细胞,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中GAP-43的变化.结果 GAP-43在正常成年鼠脊髓中微量表达,SCI后表达增加,且电针治疗组较SCI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时,SCI组的GAP-43表达达到高峰,14 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电针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电针可增强损伤脊髓组织GAP-43表达水平,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再生和修复,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我国民众生活中常见的疾患,也一直是社会和医学的重大难题。SCI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世界主要国家均把SCI作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根据我国国家生产安全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每年由于生产事故所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就达5~6万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多达7~8万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留下了3817例截瘫患者。据估计,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已达数百万人。  相似文献   

18.
活性氧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爱斌  王文敏  陆地 《医学综述》2009,15(12):1781-1784
急性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SCI包括初始的机械性创伤和继发性损伤。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促成了继发性损伤,如由出血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损伤效应、氨基酸的兴奋性毒性、钙超载、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活性氧生成等。这些因素能加重组织损伤的程度,促使损伤范围在伤后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在继发性损伤中关键的生化反应事件是活性氧诱导的氧化应激,鉴于其在SCI进程中的重要性,关注活性氧将有助于寻找治疗SCI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在脊髓损伤后服用中药脊髓I号(SCI)对背根节(DRG)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SCI促进脊髓修复再生效应的机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定量图像分析法,检查了SCI对Wistar大鼠下胸髓半横断损伤诱发的局部DRG神经元CGRP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脊髓半横断引起同侧首、尾向各3个DRG内CGRP表达的明显和持续性下调;②损伤后投给SCI冲剂,可以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阻止脊髓损伤诱发的CGRP表达下调;③损伤后投给中药补阳还五汤,或用大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治疗,不能减轻脊髓损伤诱发的CGRP表达下调;④在服用SCI大鼠脊髓的损伤区,显示有明显的修复再生.提示:CGRP表达程度与脊髓损伤及其修复再生的情况相关;SCI可能通过对CGRP-mRNA基因表达的调节,激发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促进其康复的方法主要是靠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患者截瘫,随着细胞及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找到了治疗SCI的另一种思路,多数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能明显得到改善,同样也有研究证实孕激素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虽然很早就被提出孕酮(PROG)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直到近年来,更深层次的研究才得以开展,该文对近十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PROG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前景,以期找到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