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说明水击现象产生原因和对成品油管道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消除水击危害的先导式泄压阀的结构和原理,结合国内某成品油管道的实际情况,依据运行经验,介绍了先导式泄压阀的应用,设置、安装、测试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苏丹六区轻油外输管道工程设计实践,利用SPS水力模拟软件,对输油管道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水击模拟分析,为管道水击保护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本工程中管道瞬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末站水击泄放阀的设定压力和水击泄放阀的口径,以完成管道水击泄放系统的设计。结合工况一、二、四的计算结果,确定末站水击泄放阀设定压力为10.36 MPa,口径为6″。  相似文献   

3.
在长距离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导致管内压力突变造成水击现象,从而引起管道超压甚至爆裂。水击泄压保护是管道水击保护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自西部成品油管道投产以来,多个输油泵站出现先导阀过滤器堵塞结冰、密封圈失效、滤芯堵塞等泄压阀失效的问题。分析了水击泄压阀常见失效模式及原因,对比了国内外输油管道泄压系统的功能设置和流程设计,针对西部成品油管道进行了泄压系统优化实践。通过增加站场进站超压保护程序和提高设备元器件安全等级,提高了西部成品油管道泄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站场区域化管理奠定了设备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管道系统中,由某些原因引起的不稳定流问题十分重要,水击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由它产生的水力瞬变足以造成系统结构或性能上的破坏.介绍了DANIEL氮气式水击泄压阀结构、操作原理要点,执行机构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概述了阀门开启、关闭的操作启用要点及检查过程和安全环境;分析了DANIEL氮气式水击泄压阀的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为设备管理人员、维护人员提供参考.分析了长输管道发生水击的原因,并根据水击泄压阀在输油管道上的使用情况,提出在运行中的操作和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击泄压系统作为输油管道最后一道物理保护屏障,对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SPS软件对泄压阀失效模拟结果表明:当水击泄压阀因故障发生失效,引发不正常泄压时,易导致泄压罐冒顶,严重威胁管道生产运行安全,因此必须对水击泄压系统进行功能完善。通过增设泄压罐上升速率报警及联锁保护程序、泄压阀失效联锁保护程序等,能够提高整个水击泄压系统的安全等级,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某煤气化装置中锁斗泄压阀、锁斗出口阀、冲洗水阀及高压黑水角阀产生的水击和汽蚀现象,对现场仪表控制阀、工艺设备和管道造成的破坏作用。从水击现象发生的根源着手,分析了导致水击和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采用泄压阀后增设限流孔板、延长锁斗控制阀关闭时间及更改黑水角阀流量特性曲线等措施,消除水击或减缓水击和气蚀现象,实施后装置运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密闭输送的管道,密闭区间形成统一的水力系统,区间内某一点的输油工况发生波动,都将对整个区间产生影响.如果没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生水击,将使管线因压力超高而爆裂,或因压力超低对管线和输油泵系统造成危害,影响输油系统的安全.在水击过程中,泄压阀可在压力高于设备工作压力之前,跟踪压力波并开启来泄放介质,降低其压力峰值,当水击压力衰减后,它可以自动恢复关闭状态,达到管线的自动连续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密闭管道输油系统中,为了保护输油管道在规定压力范围内安全运行,普遍采用超高泄压阀设备,其中一类泄压阀是采用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配合数显表控制泄压阀上的电磁换向阀来完成泄压过程,该类泄压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泄压振荡问题,极易造成输油管道的水击危害。针对该问题,开发研制了泄压阀泄压延时与报警装置,可根据管道内的压力高低来控制泄压阀的打开,并发出泄压报警信号,泄压阀打开后延迟一段时间自动关闭。经过实际应用,该泄压延时与报警装置性能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结合行业规范和国外工程公司的做法,对管壳式换热器各种泄放工况进行逐一分析,分别研究了出口阀关闭、热胀、火灾和换热管破裂4种工况下的安全阀泄放,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出口阀关闭、火灾和换热管破裂的工况不设置安全阀的设计方法和行政管理手段。同时每种工况下设置安全阀时,通过计算公式说明了泄放量计算所需要的热通量、受热面积以及潜热等参数,并对比分析了其它国际工程公司的一些管壳式安全阀的设置原则,并列举了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化工厂,压力泄放阀安装于压力容器、设备或压力管道上以保护生产装置正常运行,避免装置超压或爆炸,确保人员和生产安全,保护环境。着重介绍压力泄放阀计算及选择,保证在故障发生时.压力泄放阀根据工艺要求迅速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