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社会转型的历史境遇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概念的时效性和解释力提出质疑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能仍停留在生产逻辑的水平,因此,走出生产逻辑进入消费逻辑才能探索出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范式.实际上鲍德里亚激进批判的哲学后果一方面隐含着对革命和解放的绝望,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因素——历史辩证法的彻底遗忘.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分析 ,揭示了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如何在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那里 ,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虽然在理论逻辑上加深了批判的力度 ,但他们却无法建构一条现实性的解放之路。这也是我们从马克思哲学出发 ,面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的分析:从马克思、海德格尔到鲍德里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仰海峰 《东岳论丛》2004,25(2):20-26
从马克思、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分析,揭示了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如何在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那里,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虽然在理论逻辑上加深了批判的力度,但他们却无法建构一条现实性的解放之路.这也是我们从马克思哲学出发,面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让·鲍德里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6.
于萍 《北方论丛》2018,(2):142-147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之需要与使用价值都提出了批判.他指出,需要的自然化与使用价值的拜物教性质使马克思非但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且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鲍德里亚并未看出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也未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的历史性,而把它们当做了一般性的抽象概念.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放弃了对社会根本决定因素的批判和论证,并没有超越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马克思哲学看作是一种生产主义理论,并认为这种理论与人、主体理论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容,成为批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要件。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的“序言”中就认为,浪漫的生产主义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并没  相似文献   

8.
仰海峰 《学术研究》2003,1(5):31-37
拜物教批判理论 ,是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分析 ,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物化统治与物化意识已经成为自然性的存在 ,无产阶级的解放就需要从意识上打破拜物教思维。在此基础上 ,鲍德里亚进一步认为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与媒介在消费社会中的引导作用 ,对符号的崇拜替代了对物的崇拜 ,这种符号崇拜在身体崇拜中达到了极至。因此 ,拜物教批判必须从生产逻辑批判走向符号逻辑批判 ,才能打破符号统治一切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立足于劳动和需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在劳动产品、劳动、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异化,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逻辑;鲍德里亚则在《生产之镜》中力图用象征交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劳动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重构一种新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本文认为鲍德里亚在解构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刻意歪曲,其资本批判理论只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 ,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不能作为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理论基础 ,否定生产理论在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种以哈贝马斯与吉登斯为代表 ,认为生产理论只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部分层面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 ,更需要强调制度或普遍理性在当代社会中的支配作用 ;第三种以杰姆逊等人为代表 ,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马克思所讨论的理论问题域中 ,生产理论仍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逻辑前提。批判分析这些理论观点 ,在生产理论基础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我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