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LTE,5G对承载传送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大移动前传和回传带宽、更小端到端时延、更密集组网以及更高精度网络同步等.因此对5G承载传送网络的组网方式和应用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3G和LTE网络建设,满足移动前传和移动回传需求的本地承载传送网络架构趋于稳定,在光纤资源上为建设5G承载传送网络做好了基础架构准备.光纤直驱是3G和LTE移动前传的主要手段,5G时代随着超密集组网、覆盖加密、站点增加等趋势的出现,移动前传对光纤数量需求更大,现网光纤难以满足需求;大量新建光缆对管道资源需求太多,光缆施工越来越困难,尤其在密集城区.如何满足5G网络前传需求已成为行业技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LTE网络的发展,对移动回传网络的架构和带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3G时代,移动回传网绎历了从MSTP到JPTN网络的变革,而在LTE的测试验证阶段,移动回传PTN网络又经历了从L2VPN向L3VPN承载技术的演进,形成了接入汇聚层采用L2VPN,核心层采用L3VPN的移动回传网络架构。该架构在满足LTE移动回传业务的灵活调度和时延性能要求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在随着LTE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其核心层L3VPN网络如何实现扩容,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召胜 《电信科学》2009,25(11):97-101
1 概述 移动技术从2G向3G、E3G和LTE发展推动着移动传送网络从传统的TDM技术向更高带宽、更低成本、更加灵活的分组技术演进.一方面,3G核心网软交换架构的部署,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大规模的骨干IP over NGWDM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谢亮 《电信网技术》2011,(11):27-30
简要论述了LTE(长期演进)定位业务系统方面的内容,就LTE定位业务系统在网络架构、网元功能和2G及3G中的定位业务系统进行了比较,并就如何直接获取用户所在小区网络标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PTN的引入时机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PTN引入的技术背景 (1)业务IP化驱动传送承载网向IP化发展随着业务的IP化,2G移动网络BSC层面以上正在进行IP化改造,3G系统也正在采用IP化架构。在以TDM业务为主、分组业务为辅的环境下,城域传送网采用SDH/MSTP技术是比较合适的,但当分组业务成为主流时,MSTP技术就不再适用了。城域传送网需要向分组化传输方向发展,因此建议更名为传送承载网。  相似文献   

6.
单纯的MSTP/PTN二层管道传送网已经不能适应2G/3G/LTE业务综合承载的需求,IP化、宽带化、密集覆盖成为未来移动业务承载网络发展的三大特点。本文希望在LTE背景下对移动业务承载网的组网进行研究,为运营商未来网络技术选择及演进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LTE网管系统管理功能要求,特别是网络自配置?自优化?自愈等LTE SON 技术,对网管设置原则及现网主流厂家网管设备的架构和配置进行了综合评述? 同时根据工程实际及运营需求对LTE网管组网方案进行探讨,并提出地址分配及网络路由方案?最后通过系统架构的对比,分析4G无线综合网管系统与3G综合网管系统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珠海移动本地传输网主要使用的是SDH(同步数字体系)和PTN(分组传送网)两种网络架构,随着LTE(长期演进)、Iub接口IP化、家庭宽带业务和集团客户业务的发展,以电路交换为核心的技术难以承载大量的宽带业务。相关IP化的业务将以PTN进行传输承载。文章结合实际中的接入模式,对PTN承载将要推广的LTE业务和已有的2G/3G基站回传、无线局域网、家庭宽带和集团客户等业务进行应用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国兴 《通讯世界》2016,(22):18-19
通信运营商传统的以固网业务为主的传送网架构已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正在展开的LTE网络部署,又从业务带宽、业务流向、业务属性等方面带了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全业务运营的传送网架构、并有效应对LTE承载需求,是当前运营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LTE及全业务网络环境下的传送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传送网主要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对比,着重阐述了LTE及全业务承载对传送网的需求;结合本地传送网现状和需求分析,给出了建设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TD-LTE(以下简称LTE)增强型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4G国际标准,而中国移动作为TD-SCDMA网络的业界领军者,则逐步开始了TD-SCDMA到LTE的升级探索实践。杭州移动基站承载网现状目前,杭州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采用EDGE+模式,基站承载网采用PTN GE接入环、10GE汇聚核心环的网络架构,以E2E L2VPN业务模型进行承载,并部署了同步以太实现端到端频率同步。然而LTE却给承载网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高达150M~450M的接入带宽、低于10ms的传送时延、灵活的基站归属调整、精确的全网时钟同步、更高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上海贝尔的LTE端到端解决方案,该方案包含eUTARN、ePC、移动网络演进传送构架(META)和业务分发环境(SDE);阐述了上海贝尔采用统一通用平台、融合演进的eNodeB对2G/3G网络的向下兼容;提供了完美的QoS保障和业务流量管理的分组演进核心,并为适应无线网络演进提出了全新的传送网络构架来支持2G/3G和LTE网络传输和未来演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上海贝尔的LTE端到端解决方案,包含eUTRAN,ePC,移动网络演进传送构架(META)和业务分发环境(SDE)。阐明了上海贝尔基于统一通用平台、融合演进的eNode B对2G/3G网络的向下兼容能力;提供高效QoS保障和业务流量管理的分组演进核心;提出全新的传送网络构架来支持2G/3G和LTE网络混合传输;开放的业务开发平台支持SP快速推出业务;站在产业链的角度,协助电信运营商构建整个LTE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晓斐 《世界电信》2009,22(9):64-65
移动网络沿着2G-3G—LTE演进,其承载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顺应IP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一张高效、融合3G/LTE的承载网络,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已成为承载网建设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IP RAN网络可以作为3G及LTE基站的回传网络,也可以承载政企客户VPN、互联网专线等业务,而OTN网络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两者都符合未来移动通信的IP化和宽带化等业务需求,具有一定的融合优势。本文从IP RAN网络和OTN网络现状入手,分析了IPRAN的网络架构及需求分析,描述了IPRAN和OTN的融合网络架构及融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3G传送网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技术是当今无线通信乃至整个通信界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数据接入的可移动性要求不断凸现。结合现有网络基础,基于WCDMA系统分析了3G移动网络节点之间的业务传送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在保证3G业务传送质量的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以降低传送带宽需求的高效低成本传送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LTE技术的引入,本地传送网面临着大量LTE基站回传业务的承载。由于LTE时代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需要进行分组传送承载网与ePC对接完成LTE基站回传,文章首先分析了分组传送承载网、CN2承载网、ePC的网络现状,然后结合实际,总结了分组传送承载网与ePC对接的多种实施方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据通信》2008,10(5):92-9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008世界移动大会上宣布,推出IPTime移动演进IP传送网络解决方案。IPTime是基于ALL IP的传送解决方案,为2G/3G移动网络带来增强的宽带体验,以及结构性的TCO节省。同时,华为还发布了IPTime的关键部件PTN系列分组传送网设备和SmartAX系列多业务接入设备,引领移动传送走向ALL IP。  相似文献   

18.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6,(16):46-47
随着5G的日益临近,满足万物互联、移动互联的应用需求已经成为ICT业界的一致努力方向,这也对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面向5G的未来传送网架构,成为全球运营商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 此前,分组传送网(PTN)在运营商网络中已规模部署,满足了2G/3G/LTE移动回传和大客户等业务的承载需求.然而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定制化的专线等新业务对传送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网络能力开放、跨域业务快速开通、带宽实时调整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数字通信世界》2008,(3):94-94
华为在2008世界移动大会上宣布,推出IPTime移动演进IP传送网络解决方案。IPTime是基于ALLIP的传送解决方案,为2G/3G移动网络带来增强的宽带体验,以及结构性的TCO节省。同时,华为还发布了IPTime的关键部件PTN系列分组传送网设备和SmartAX系列多业务接入设备,引领移动传送走向ALL IP。  相似文献   

20.
1运营商面临的挑战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2G到3G再到LTE,在带来更高的数据吞吐率以及网络响应速度的同时,由于3G/LTE信号相比2G信号具有更高的路径损耗和穿透损失,为保证良好的无线覆盖质量,无线小区数量将比2G网络更多。此外,一家运营商同时运营多代无线网络也对运营成本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在不大幅增加网络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网络和业务的拓展,成为了3G/LTE时代运营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