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如意散贴敷神阙穴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如意散贴敷神阙穴,5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和胃肠功能障碍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如意散贴敷神阙穴能促进肠鸣音的恢复,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蓝海涛  赵昕  何龙  齐文升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45-847
目的观察中药消胀贴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患者52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目前通用的胃肠动力药物、胃肠减压及灌肠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消胀贴神阙穴贴敷,每日1次,疗程7天,以胃肠功能评分、腹泻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脱机时间、ICU死亡率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有效率分析,评价消胀贴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胀贴可以迅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作用持续有效。并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防止胃肠功能障碍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对于使用呼吸机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消胀贴可以缩短七机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肉桂粉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清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随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7例,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GI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GI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清WBC、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WBC、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组、对照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7.0%、22.7%,治疗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病情,控制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新、改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按就诊顺序,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妇科如意散以神阙穴为中心大面积腹部贴敷治疗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治疗7 d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7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92,P 0. 05);治疗组患者肠鸣音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如意散腹部贴敷治疗能促进肠鸣音的恢复,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医疗护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溃结方内服配合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溃结方联合中药神阙穴贴敷,两组均治疗20天,观察组疗效较对应组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溃结方内服配合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学玲  徐振海 《河南中医》2016,(10):1783-1784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指数,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改善等级、总积分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内镜下胃黏膜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吴茱萸粉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胃肠功能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4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足三里穴位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既是MODS的局部器官表现,又是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进一步破坏的启动因子,造成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促使MODS恶化.本文结合古今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出脾胃升降失常是导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特点,“升清降浊”是治疗脾胃病变的基本法则.采用消胀贴神阙穴贴敷可达到升清降浊、促进胃肠气机复常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阻断MODS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凡玉  林江 《四川中医》2014,(1):141-143
目的:利用中药贴敷结合辨证推拿对小儿腹泻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疗效。方法:162例患儿以就诊顺序发放随机号码,奇数进入观察组,共82例,偶数进入对照组,共80例,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侯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有效率85.37%,对照组7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78,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1.46%,对照组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9.364,P=0.000),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效优于对照;观察组治愈时间(92.36±21.41)分钟,对照组(129.36±32.84)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采用中药贴敷结合辨证推拿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本法能大大缩短病程,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以及胃镜检查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7.50%,均高于对照组77.50%、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胡静  钟兰 《新中医》2013,(1):105-107
目的:观察神阙贴药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褪黑素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补益气血中药配合葡萄酒调成糊稠状贴敷神阙穴;对照组选用安慰剂贴敷神阙穴,隔天贴敷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共3疗程。随访1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74.2%,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疗程、3疗程后,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随访中医证候、PSQ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失眠症状、提高褪黑素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神阙贴药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消痞方穴位贴敷治疗危重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痞方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胃潴留量、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皮肤反应、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情况,随访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0%,高于对照组的54.80%(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治疗组胃脘饱胀、汗出肢冷单个证候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和在ICU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消痞方穴位贴敷可以更好地减少危重患者的胃潴留情况,减轻症状,改善病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胸痹贴穴位贴敷),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星期后记录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心绞痛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贴穴位贴敷法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时敏  么传为  睢勇  虞君 《新中医》2018,50(9):182-18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疗程共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贴穴位贴敷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咳喘贴敷方穴位敷贴对于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受限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以咳喘贴敷方、对照组以安慰剂,分别进行穴位敷贴。连续随访1年,每6周随访中医证候评分,COPD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TM),CAT)评分;每12周随访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FEV1%)。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医病证疗效总有效率71.7%,对照组为2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咳嗽、咳痰症状的单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余各项症状的单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敷贴治疗后各访视周期中,治疗后第3、4、5、6随访周期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第3、4、5随访周期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随访周期中,2组间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贴敷方穴位敷贴疗法对于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具有改善咳嗽、咳痰症状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改善患者秋冬季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赵永超  张西洁  周云飞 《新中医》2020,52(15):102-105
目的:观察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肠胃散贴敷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肠胃散贴敷联合痛泻安脾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血清γ-干扰素(IFN-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结果:2组治疗前NPY、5-HT、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NPY、5-HT、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AMD、HA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安脾汤联合肠胃散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部不适,缓解疼痛,提高胃肠功能,抑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椒艾丸药膏贴敷神阙、中脘穴治疗.比较2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每天腹泻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85.0%(1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腹泻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第4天每天腹泻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联合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可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采用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外治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温经止痛方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中药外治对照组:穴位贴敷方贴敷神阙穴;西药对照组:布洛芬胶囊,0.3g/次,2次/d口服。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记录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积分法(VAS)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视觉模拟积分法(VAS)量表积分,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外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7%,高于中药外治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能减轻痛经症状,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实验组加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2.24±1.53)天、对照组为(4.82±1.35)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为(2.89±1.64)天、对照组为(3.98±1.59)天,实验组临床症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贴敷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肉桂粉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随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7例,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腹围、腹内压、平均胃潴留量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GI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GI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清WBC、PCT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WBC、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组、对照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6.7%、22.2%,治疗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7.8%、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肉桂粉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脾阳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病情,控制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