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衢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孔氏南宗家庙是杰出的代表之一。有东南阙里之称的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是与山东曲阜家庙并列的全国两所孔氏家庙之一。自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为避金兵战  相似文献   

2.
正悠悠衢江水,穿城而过;巍巍古城墙,历千年苍茫。衢州,这座位于浙江省西部,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的古城,如今已走过1800年的历史,拥有着看不尽的人文景观和说不尽的铁血往事。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孔氏南宗家庙就坐落在衢州市区。这座家庙是南宋建炎初年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后,仿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1997,(1)
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朝廷下诏书,全国建了很多孔庙(又称文庙)。但作为孔氏家庙,人说仅山东曲阜和浙江衢州两处。因此,曲阜谓之“孔氏北宗”,衢州谓之“孔氏南宗”。然而南宗实际上有两处,另一处在今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古谓“孔氏婺州南宗”(婺州是金华的古代称谓)。这是鲜为人知的事,但有无数史料为证,现分述如下:1993年出版的《磐安县志》载:“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孙大理寺评事孔端躬偕兄衍圣公端友扈从宋高宗南渡至杭,端友徙居西安(今衢州市)为孔氏衢州南宗,端躬仍从驾至台州而寓居婺州永康之榉川(今属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为孔氏婺州南宗。”  相似文献   

4.
高超 《南方建筑》1997,(1):10-10,27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被称为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design)、乃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发展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建筑艺术属于环境艺术。近年来,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国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在建筑学观念、艺术观念的转变同步发展的。中国是世界上环境艺术遗产和环境设计经验、技巧十分丰富的国家,其造园艺术、盆景艺术以及辉煌的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是当代环境艺术成长的沃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8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时设有“建筑…  相似文献   

5.
高宁 《华中建筑》2010,28(9):171-173
汉代和唐代是中国百戏艺术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在这两个时代观演场所日趋固定、专业,是中国古代传统观演建筑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结合汉唐文献、画像砖石、壁画等相关史料考察汉唐间百戏观演场所,分析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观演建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发展过程、现状的分析,并就其与当代艺术的横向交流,提出中国大陆实验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筑空间的探索以及对当下文化的关注,正是其独立于主流建筑之处的重要因素,它的实验性也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于水山 《建筑师》2011,(6):33-38
本文从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建筑讨论中常用的重要概念——如前卫、艺屎、现代,后现代——的含义与演变,并以中国建筑中的社会主义集体创作为例,阐释了不同的历史观模式对评价历史现象的影响和在西方背景下发展出来的概念在中国建筑的话语体系中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色彩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由单色崇拜到五色彰施的过程,五行的出现对中国古代色彩象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中国色彩艺术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色彩象征艺术发展过程的讲述,重点说明了建筑色彩中五色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济钦 《中国园林》2007,23(7):48-48
高介华先生主编“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之《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王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一书,是一本值得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和关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同仁们阅读和品味的好书。该书引用200多部古典文献,内容浩繁,图文并茂,从哲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城市建筑、园林设计学角度,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社会功能、空间特征和文化艺术品格精粹。  相似文献   

10.
高能 《山西建筑》2009,35(13):35-36
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指出应将中国建筑艺术文化中的精髓同西方建筑艺术领域的先进元素相结合,向前辈学习,从而走出一条建筑文化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1.
窦杉 《中外建筑》2013,(1):52-53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B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是个颇具有理想化的设计理念,由于人们的贪欲、过度消费导致的全球问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于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成为了一种迫不得已的发展方向。绿色设计是在我们的设计、消费和自身发展的制衡关系中产生发展的,以后必然也会受这种制衡关系的影响加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12.
华而实 《城市建筑》2013,(8):15-15,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节能意识也是逐渐提高,开始更多地关注住宅建设的能耗问题。绿色能源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绿色建筑也被称可持续建筑、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绿色能源的使用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赵艳军 《城市建筑》2012,(9X):21-2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类能源被大最消耗,所以对于我国来说节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的整体能耗中所。叶的比例比较大,而其中暖通空调系统则义可以说是建筑能耗中的主要耗能之一,所以实现暖通空调的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木文我们将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中节能的一些主要途径的研究,指出暖通卒调的节能设计方面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了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这对降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能耗,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旧城更新中绿道空间环境活力与地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绿色休憩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绿道建设随之诞生。文中主要针对中国的绿道规划建设从空间环境活力和地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参考性建议,防止在以后的绿道建设中发生千篇一律、杂乱无章的现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晋 《华中建筑》2014,(8):79-83
绿色建筑是要通过转变建筑设计观念和建构方法来实现,使建筑设计从以往的以"形态—功能"为单一目标,转变为以"形态—功能"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这一过程将更加强调回归建筑本身与气候的自然调节,在绿色建筑所包含的诸多要素之中,气候适应性是基本要素之一。绿色建筑是在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的建筑技术、节能与健康的三者统一,分别代表着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运用;环境目标的实现;人居环境目标的三方面统一,并结合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两个体育馆建筑设计实践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6.
钱锋  刘彬 《新建筑》2010,(4):6-1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奥运建筑的赛后旅游开发问题。借用景观社会的理论,讨论了消费模式的改变促使建筑学话语背景的变迁,这种变迁解释了奥运建筑旅游的发生及其对当代建筑学的意义;在建筑设计的操作层面上,研究了赛后旅游与规划设计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在设计之初就应预见性地做出应对策略,以求更好地融入城市旅游体系之中,为旅游开发,尤其是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更加灵活的空间;最后,在奥运建筑的公共关系层面讨论了赛后旅游运营的推广与维护,这些与建筑相关联的公关措施也是奥运建筑赛后旅游开发的起点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7.
李书明  冀兆良 《建筑节能》2011,39(5):20-23,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逐步走向成熟.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至关重要.依据LEED NC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探讨了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建筑生命周期各环节有关绿色建筑的要求及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炜  叶青 《城市建筑》2006,(7):47-50
绿色、节能、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一个能源设计研究单位自用的建筑中得以实施。设计力图体现出对人性化办公理念的尝试与运用、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在常规技术条件下寻找舒适性与降低能耗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实现绿色建筑,开发商不仅需要聘请具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而且还需要设计师们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就尽早参与项目的整体策划。本文阐述了设计师在项目前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希望对开发商如何借助设计师的帮助实现绿色建筑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几所高校学生公寓的调查,及对使用者的访问,发现大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公寓的内部使用功能、布局模式及其个性化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大学生公寓平面设计方法,同时也对现代大学生公寓个性、细部设计提出理论和方法,为个性化大学生公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