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实时定量 PCR 方法对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5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进行 KAI1/CD82检测。结果①SP 法: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甲状腺滤泡癌中、髓样癌中,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0%、69.2%、16.7%,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 >0.05),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显著降低(P <0.05)。②RT-PCR KAI1/CD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乳头状癌中、滤泡癌中、髓样癌中的相对表达值为91.124±2.292、85.406±2.992、70.1±0.880、30.682±3.270,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滤泡癌及髓样癌同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KAI1/CD82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意义,可能成为患者预后推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 例甲状腺癌、54 例甲状腺腺瘤、32 例癌旁组织和23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urvivin 的表达情况,评价Survivin 的阳性表达率与甲状腺癌的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 在甲状腺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25.9%、18.8%和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Survivin 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Survivin 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Survivin 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癌组织中Survivin 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05的表达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SP法检测105例存档蜡块标本中CD105的表达。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30例,无CD105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中26例阳性,滤泡状癌20例中17例阳性,未分化癌标本15例中14例阳性,上述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4例中22例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16例中4例阳性,二者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CD10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膜上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中依次升高。CD105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annexin A2在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在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滤泡癌、22例甲状腺髓样癌及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检测annexin A2的表达.结果 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的阳性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滤泡癌、髓样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率(4%、9.1%、8.3%)(P<0.05).annexin A2的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滤泡癌髓样癌及滤泡癌与髓样癌之间无显著差异.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nnexin A2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组)、54例甲状腺腺瘤(腺瘤组)和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正常组)中p27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21%,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66.27%,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P<0.01)。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4%、31.25%、14.29%和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PCNA在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9%、75%、85.71%和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甲状腺癌p27和PCNA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 p27和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并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减少更为明显;而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分化程度降低增加更为明显;并且p27和PCNA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甲状腺癌组织,4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及8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甲状腺良性组织及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组织(P<0.001);甲状腺癌Ⅲ~Ⅳ期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而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无关.同时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两两正相关.[结论]Survivin,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甲状腺癌诊治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成纤维细胞3T3随机突变试验中证实中肿瘤易感基因TSG10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探讨肿瘤易感基因TSG101在甲状腺乳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TSG10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G101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为80%,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在相应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表达。结论TSG101的过表达可能直接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表明TSG101稳定水平的上调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致瘤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MMP-2和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黏着斑激酶(FA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方法,观察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2和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59/70)和80.0%(56/70);70例相应癌旁正常滤泡上皮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25/70)和14.3%(10/70)。两者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均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为高(P<0.05及P<0.01)。MMP-2分别在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而AK分别在40岁以上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呈高表达。MMP-2阳性表达强度与FAK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MP-2与FAK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BME-1、RET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中表达的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标记物。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单克隆抗体HBME-1、RET的表达。结果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9%和27.69%,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4%和0。结论HBME-1、RET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对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8例甲状腺癌包托13例乳头状癌和5例滤泡性癌及20例甲状腺瘤的PC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PCNA在甲状腺及甲状腺瘤细胞核上的表达,两者表达率分别为77.8%及35%,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头状癌及滤泡性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及8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CNA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患者共计97个病灶(经典型68个,滤泡型29个)的彩色超声声像图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病灶分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5级。结果:经典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41%)及边缘针刺状(15%);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14%)。经典型与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超声分级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的比例依次为10%、16%、31%、28%、15%及48%、21%、17%、14%、0。结论: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尤其是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分级多为良性、良性可能或不确定性,少数为恶性及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 与微小RNA(micro RNA,miRNA)-375 水平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 2018 年9 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7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甲状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galectin-3 和miR-375 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此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入院时患者血清galectin-3 水平,采用RT-PCR 法检测血清miR-375 水平,通过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评估血清galectin-3 与miR-375 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galectin-3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1.77 ± 0.48 vs 0.57 ±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2,P < 0.001);而miR-375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下调(1.34 ± 0.39 vs 2.12 ± 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3,P < 0.05)。galectin-3 表达与肿瘤大小、包膜侵犯、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936~20.028,均P < 0.05);miR-375 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浸润有关(χ2=12.590,6.403,均P < 0.05)。血清galectin-3 与miR-375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7,P<0.001)。血清galectin-3 高表达者三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低表达者(71.7% vs 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493,P=0.001);miR-375 高表达患者的三年OS 高于低表达者(93.3% vs 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021,P=0.001)。结论 galectin-3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miR-375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二者共同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腺瘤(TA)、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NGWPH)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状况,探讨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VisionTM plus两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lectin-3、CK19和TPO在55例PTC、40例NGWPH和40例TA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55例PTC中,Galectin-3、CK19和TPO阳性率分别为92.73%、96.36%、18.18%.Galectin-3、CK19在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GWPH和TA组(P<0.01);而TPO在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GWPH和T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TC组中Galectin-3、CK19及TPO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NGWPH和TA组,三种抗体同时表达在PTC与甲状腺良性疾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lectin-3、CK19和TPO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TC的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MMP-2和MMP-9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存活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survivin、MMP-2和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大肠癌中survivin、MMP-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P〈0.05或P〈0.01);大肠腺瘤中survivin、MMP-2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或P〈0.01);survivin的表达在DukesC、D期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大肠癌中survivin与MMP-2、MMP-9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MMP-2和MMP-9表达与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MMP-2和MMP-9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且是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丽芳  郜红利 《华西医学》2009,(11):2938-2940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和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44例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12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中的PTTG蛋白的表达。(2)用RTPCR法分析PTTG mRNA在不同性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PTTG蛋白在不同性质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别具有明显差异;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PTTG mRNA在不同性质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别具有明显差异(P〈0.001);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GSI)技术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共45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能谱CT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结节的碘浓度,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5.77±4.23、10.42±5.78、18.27±5.09;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53±0.26、-0.84±0.52、-1.24±0.30。各期乳头状癌组的碘浓度及曲线斜率绝对值均小于良性结节组和正常甲状腺组(P均〈0.05)。32例中有2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8例能谱曲线与原发灶完全一致。结论能谱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腺手术切除的6例非糖尿病(DM)的PDAC患者、6例PDAC合并DM患者的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蛋白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TLR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非DM的PDAC患者的癌旁组织中TL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5.8%),与PDAC合并DM患者的癌旁组织中TL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AC患者癌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67.6%比29.4%,P<0.05).TLR4蛋白阳性表达的PDAC患者其肿瘤最大径明显大于TLR4蛋白阴性表达的PDAC患者[(39.12±15.92)mm比(27.25±12.82)mm,P<0.05].结论:TLR4蛋白高表达与DM及PDA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可能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行全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及病理学特征,为西部地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麻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0年间,我院收治手术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共552例,男144例,女408例,比例约为1∶2.8;其中乳头状癌480例(86.96%);滤泡状癌19例(3.44%);髓样癌25例(4.52%);低或未分化癌16例(2.90%);淋巴瘤8例(1.45%);鳞癌4例(0.72%).(2)淋巴结转移者314例(56.88%),男、女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例(63.89%)、222例(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48).<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73例(56.35%)、141例(5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8,P =0.777).(3)男性≥45岁患者淋巴结转移者60例(71.43%),与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32例(53.33%)(x2=4.97,P=o.026)],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140例(51.09%) (x2 =5.70,P=0.017)],女性≥45岁淋巴结转移者[82例(50.93%)(x2=9.52,P=0.0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这10年的研究中,499例(90.40%)甲状腺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于非甲状腺滤泡细胞者少见,女性患者数明显多于男性.2002年至2008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增长缓慢,近三年增长明显.淋巴结转移率男性大于女性,男性≥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与男性<45岁、女性<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岁和≥45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卵巢上皮癌旁不同距离组织的surv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量检测,探讨获取癌旁正常卵巢组织的安全界限。方法采用RT-PCR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32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0.5cm、1.0cm、1.5cm处组织的survivin及MMP-2/TIMP-2的表达量。结果癌旁0.5cm处的卵巢组织survivin及MMP-2/TIMP-2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略低于上皮癌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旁0.5~1.0cm处的卵巢组织survivin及MMP-2/TIMP-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卵巢癌组织(P<0.01),略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旁1.0~1.5cm处的卵巢组织survivin及MMP-2/TIMP-2的表达量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理类型的卵巢上皮癌旁组织survivin及MMP-2/TIMP-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旁0.5cm以内的组织可能是肿瘤隐匿转移的危险区域,癌旁1.0cm可能是获取正常卵巢组织的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