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肝脏疾患特别是晚期肝病或肝功能衰竭时,常同时累及肾脏功能。1932年Helwig氏首先将胆道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命名为“肝肾综合症”,嗣后即广泛用于各种同时有肝肾损害的疾病。现今认为:此名词运用相当混乱,甚多不妥之处。“肝肾综合征”一词实际系指肝硬化(有人认为还包括暴发型肝炎)病人在肝功能代偿失调期发生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减少为主的肾功能不全,而无原发性器质性肾脏病,肾脏本身无明显病理变化。1969年Koppel将死于“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的肾脏移植给慢性尿毒症患者,移植的肾脏得到了迅速而良好的恢  相似文献   

2.
王利娜  姜慧卿 《医学综述》2009,15(6):832-834
肝硬化时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未明,可能由于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而导致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随着肝硬化病程加深,肾血管收缩逐渐加剧,肾血管阻力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可能对肝硬化肾脏的血流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HO及肝硬化肾脏的血流变化对提高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肝肾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衰竭,但肾功能本身无器质性损害,故又称功能性肾衰竭.临床上常见于伴有腹水的晚期肝硬化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和血肌酐升高、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若为急进性肾功能不全称为Ⅰ型.若为稳定或者缓慢进展的肾功能损害称为Ⅱ型.无论是哪一种肝肾综合征都会使肝病患者病情恶化,提高病死率.众多医者尝试用血管活性药物加输注白蛋白、奥曲肽与米多君加输注白蛋白、TIPS手术等,疗效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自1863年Austin Flint首先报道晚期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少尿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后,1924年Heyd首次将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胆道梗阻手术后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肝肾综合征”(hepatoren Msyndrone)到1987年意大利的Sassari召开的一次肝肾综合征国际会议上才订出了诊断标准,并且对HRS的概念内涵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1996年国际腹水研究小组推荐了关于HRS的新定义,即“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损伤。肾血流灌注减少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是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占10%左右。它的特点是肾脏缺乏形态异常。肾小管功能正常。肾功能损害是功能性、潜在可恢复。其并非代表肝硬化患者的终末期。也并非提示肝功能衰竭程度的加重。故应对HRS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进行重新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肝肾综合征主要是指严重肝病时,发生的一种以肾功能损害、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以及动脉循环系统明显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少尿或无尿、稀释性低血钠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等,具有治疗棘手、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3])。因此,对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4])。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赖春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0,(2):73-74,76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监测35例肝硬化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的各段肾动脉阻力指数(RI),结合肾功能情况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肝硬化的肾主动脉、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的RI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失代偿期大量腹水肾动脉RI的升高更显著,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CDFI监测肾动脉RI可为判断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提供较敏感的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观察、肝肾综合征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是终末期肝病时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功能不全,主要发生于肝硬化腹腔积液、急性肝功能衰竭或晚期肝癌患者,系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既往针对HRS临床多采用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根据HRS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肝肾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雨水  林仁富 《医学综述》1997,3(8):384-386
<正>1 概述 1.1 定义 肝肾综合征(简称HRS)是指严重肝脏患者发生以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和肾血流量减少为主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1.2 概况 本病首先由Helwig于1932年提出用以描述胆道手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以后曾广泛用于所有同时累及肝肾的疾病,从而使HRS失去具原有的意义。1950年,文献对肝硬化引起的肾功能不全重新采用HRS名称。目前还包括各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启桓 《广东医学》2005,26(8):1027-1028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于严重肝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在肝功能障碍情况下出现的肾功能衰竭。其特点是有明显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但肾脏组织学正常或仅有轻微损害,故HRS属于功能性肾衰竭。HRS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严重肝脏病变时外周动脉扩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及使用肾脏损害药物等, 上述诱发因素可导致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肾血管收缩而促进HRS的发生。HRS是重型肝炎晚期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0%-80%,也是重型肝炎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之一,重型肝炎患者一旦并发HRS,预后较差,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肝硬化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肝肾综合征(H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0例肝硬化病人和26例健康体健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肾功能.并分析CR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CRP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与Ccr成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有助于判断HRS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肝肾疾病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和肾脏在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人55例,肝硬化患者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1例以及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18例.血浆Hcy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以及肝肾综合征组的血浆Hcy浓度均显著升高;肝肾综合征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组(P〈0.01).结论肝脏和肾脏在Hcy的清除中均起重要作用,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均可造成血浆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将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肾功能不全称为肝肾综合征,以尿少(24小时尿量持续低于400m1)、尿闭、低血钠和低尿钠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低血钾,但肾实质无损害。肝肾综合征是直接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又是加重腹水和引起脑水肿、企身性水肿、肝昏迷、肝坏死以及弥慢性出血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13.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肝肾综合征(H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CRP水平及其肾功能,分析CRP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CRP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与Ccr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有助于判断HRS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脏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显著改变,严重时可导致肝肾综合征(HRS),此时患者有很高的病死率。我们通过30例健康人群与30例肝硬化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目的是为肝硬化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肾综合征 (hepatorenalsyn drome ,HRS)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肾衰竭 ,常见于肝硬化晚期患者 ,亦可发生于急性肝衰竭患者。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肾脏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而其他内脏小血管明显扩张导致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和动脉低血压。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据国外报道在因肝硬化腹水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为 7%~ 15 % ,在死于医院的晚期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 5 0 % ;随访观察也表明肝硬化腹水尚无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一年内发生肝肾综合征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心肾综合征(CRS)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直到2004年8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有关心脏疾病,尤其是心衰时的急性或慢性肾脏反应.狭义的概念认为:心肾综合征是指慢性心衰患者出现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并且心衰的治疗由于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而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是指由严重肝脏病变引起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为特征。尸检时肾脏一般无器质性组织学改变。“肝肾练合征”在30年代首先用于描述胆道梗阻手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后人们用于描述具有肝肾二脏同时受损的任何疾病,如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近年来不少作者对肝肾综合征作了大量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肝肾综合征是由进展性肝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而肾脏的功能及形态变化是继发于肝脏损害,肾脏本身并无原发性实质性损害,而是继发于肾血管灌注不足的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易感因素,进而指导临床更好的预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以及进行临床指导治疗。方法 6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生心肾综合征的患者(病例组)30例,未发生心肾综合征的患者(对照组)30例,通过测定病例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室指标分析得出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于发生肾功能不全即一型和二型心肾综合征的预测危险因素。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BNP、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是心力衰竭患者易于发生心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正确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或更好的控制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预测及严重程度评估价值。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根据其后续是否出现肝肾综合征将其分为单纯肝炎肝硬化组41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的肝肾综合征组24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肾动脉主干(MRA)、肾窦内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阻力指数(RI),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Ccr)、尿素氮(BUN)、24 h尿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判断肝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RI值与病情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单纯肝炎肝硬化组、肝肾综合征组的MRA RI、SRA RI、IRA RI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ALT、AST、TB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肝肾综合征组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单纯肝炎肝硬化组(P0.05)。肝肾综合征组的Scr、BUN水平高于单纯肝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24 h-Ccr、24 h尿量低于单纯肝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肝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间上述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MRA RI、SRA RI、IRA RI值与hs-CRP、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与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Scr、BUN水平呈正相关,与24 h-Ccr、24 h尿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在预测是否发生肝肾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且可有效反映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肝肾综合征是指失代偿性肝硬化、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等多种严重肝病时,由于肾脏低灌注所引起的功能性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生于肝硬化末期,表现为进行性及严重的少尿或无尿及氮质血症,常伴有门脉高压、腹水、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黄疸等。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有统计表明,本综合征氮质血症发生后,平均寿命少于6周,是各种肝脏病晚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治疗棘手,死亡率高,是肾科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