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论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实现基于隧道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结合使用链路连接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公告,实现了将无线接入点链路地址快速映射成其连接的接入路由器信息,并且使用接入路由器信息缓存机制来优化切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达到了很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快速切换技术的切换过程,指出了它的不足,并提出了快速切换技术的优化方案.新的切换技术使用链路层触发器和快速路由器通告来获取接入路由器的IP地址信息,并且使用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来加快获得AR的IP地址.在切换过程中提前建立基站之间的隧道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改善了快速切换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具有AAA功能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目前WCDMA/GPRS、WLAN网络中的移动性相比,移动IPv6是一种网络层移动性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垂直切换.但是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和安全性影响了其商业部署,提出了一种将快速切换和AAA结合起来的机制.并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接入路由器和Linux主机上实现了该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小的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4.
基本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很大,不能满足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要求。为此,IETF制定了快速移动IPv6草案,但是该草案在基于IEEE 802.11b/a协议的无线局域网中很难实现。在该草案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yer 2 Trigger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利用链路层信号和快速RA机制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我们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路由器和Linux主机上实现了此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较低的切换时延;另外,由于隧道操作由硬件高速实现,因此切换前后的端对端时延抖动很小。  相似文献   

5.
移动IPv6网络基于身份签名的快速认证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田野  张玉军  刘莹  李忠诚 《软件学报》2006,17(9):1980-1988
接入认证对移动IPv6网络的部署和应用至关重要,在切换过程中加入认证过程会影响移动IPv6网络的切换性能.当前,对移动IP网络中接入认证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对切换性能的影响.另外,目前许多双向认证机制都是基于证书的方式来实现,无线移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无线移动网络.一种适用于移动IPv6网络的基于身份签名的快速双向认证方法被提了出来.该方法使用NAI(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作为公钥,简化了无线移动环境中的密钥管理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基于PKI(private key  相似文献   

6.
利用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特点和上下文切换技术相结合,综合快速切换和层次化移动管理的优势,通过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模型和信令交互的修改,以及对邻居发现协议的扩展,提出一套基于移动IPv6的服务质量上下文转移方案QoSCT.该方案引入功能实体切换指示节点(HDP),搜索最适合的接入路由器并指导相应邻接路由器传递实时业务流的QoS上下文;利用快速切换方案的链路层触发机制作为上下文切换的触发点,在移动节点完成切换的同时完成QoS上下文的转换,避免了移动节点盲目切换和资源浪费.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QoSCT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实现移动节点的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7.
邓亚平  陈中元 《计算机应用》2012,32(5):1236-1239
为了提升移动IPv6域间切换的性能,在FHMIPv6的机制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接入路由器的域间移动管理方案。在这种方式下,移动主机在移动到边缘接入路由器上时,进行域内切换并把链路转交地址在前移动锚点和新移动锚点上同时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完成切换后,在边缘接入路由器域内对新区域转交地址进行配置并在新MAP中与链路转交地址绑定。通过NS-2实验仿真验证能够有效减少域间切换带来的延迟,同时也降低了分组的丢失率。  相似文献   

8.
移动检测对移动IPv6中切换时延有重要影响,对移动IPv6中的移动检测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环境下移动IPv6的低时延检测方法.在不依靠链路1层触发的条件下,使用非均匀检测模型来减小切换检测产生的时延,降低了切换检测过程的开销.  相似文献   

9.
移动节点在两个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而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快速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切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切换方案,减小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朱亚东  陈瑾 《计算机工程》2012,38(13):67-70
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技术可以减少移动IPv6协议下行流的切换延迟。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方法,增强交叉路由器的功能,移动节点移到一个新位置只需要向交叉路由器注册,从而在交叉路由器和移动节点的新转交地址间建立隧道。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令开销和会话中断时间,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乔红麟  马跃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19-121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提出了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描述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流程,分析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性能及其切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归纳了一些优化思想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IPv6网中,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由此产生的延时和丢包问题限制了移动IPv5的应用。可见,移动IPv5切换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概述了移动Ipv5切换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基本的改进切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针对时延改进的切换技术进行时延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改进的切换技术确实能有效减少切换时延,从而提高切换性能。其中,层次型快速切换是最能减少切换时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已经提出的移动IPv6平滑切换框架中,普遍使用接入路由器进行移动信令的处理、数据的缓存和转发操作,这种结构很难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部署和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IPv6平滑切换的移动缓存;分析了缓存转发过程的时序特征;提出了使用包丢失率和包乱序率对缓存转发过程进行性能评价的一般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取值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通过对移动缓存和评价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优化平滑切换结构,并提高缓存转发性能。  相似文献   

14.
已经提出的快速和平滑切换框架中,普遍使用接入路由器进行信令的处理和数据的缓存,这种结构不易部署和扩展。本文提出了利用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归属信息进行预测切换的协议,描述了预测切换协议的切换过程,阐述了归属信息的组织和使用方法,分析了切换协议的时延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协议通过对本地管理单元和域管理单元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并具有易部署和易扩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标准中,使用代理移动IPv6协议来实现异构无线接入网络互联及移动性管理。LTE-Advaned网络支持协同无线通信,通过在网络中引入中继节点来扩大蜂窝的覆盖范围和信道容量并减少网络的传输延迟。文章对LTE—Advanced网络结构进行了扩展,加入了能支持中继功能的服务网关,该网关采用快速切换PMIPv6协议来完成预先切换。文章对此协议进行了扩展,使其支持多跳和中继功能。文章主要研究多跳快速切换PMIPv6协议的安全性,采用认证选项实现了预认证协议。并给出了详细的流程。文章采用Kerberos的Ticket概念,通过在协议中加入Ticket来实现安全上下文的传输。该认证协议是在移动节点切换到目的端之前完成的,大大减少认证协议所产生的延迟。最后文章对认证测试的形式化方法进行扩展,加入了消息认证码,证明了此预认证协议的认诅陡。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移动IPv6切换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移动切换性能测量指标,提出了移动IPv6切换性能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移动IPv6切换性能测量原型系统.该系统能测量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移动切换性能,解决了现有测量工具部署繁琐的问题.用该系统在实际的测试网上进行测试实验,实验发现移动IPv6切换对各种网络应用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切换性能随着网络层次的增加越来越差,从网络层往上到应用层切换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隧道的快速切换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改进切换流程,引入隧道状态和生存期管理机制,避免预测移动节点的切换信息,同时降低移动节点运动速度对切换造成的影响,减少因乒乓运动带来的信令开销。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多隧道的快速切换方案具有较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